-1-《大同市城市园林绿化史志》编纂委员会主编:王建宝常务副主编:李勇副主编:杜雪松李平车玉清编委:张存信侯胜利王子琪张建宾李军毕建伟张梦佳执行编委:毕建伟(编审)张梦佳(执笔)图片:张海东目录概述.........................................1页第一章园林管理机构............................18页第一节市级园林管理机构.....................18页第二节区级园林管理机构.....................29页-2-第三节园林学会..............................30页第二章城市园林................................33页第一节公园..................................33页第二节广场..................................47页第三节法规建设.............................53页第四节对外交流..............................54页第三章城市绿化................................58页第一节城市道路和景点绿化....................58页第二节单位庭院绿化.........................68页第三节居住区绿化...........................71页第四节县区绿化.............................72页第五节园林绿化植物..........................75页第六节园林绿化达标单位......................77页第四章苗圃、花圃和古树........................92页第一节苗圃..................................92页第二节花圃..................................96页第三节古树名木..............................98页第五章大事记...................................100页-3-大同城市园林绿化志概述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黄土高原的东北边缘,居内外长城之间,山环采凉、水抱桑干,长城界其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东瞻幽燕,屏三晋、拱京师,自古为边陲重镇,素有塞上明珠之美称。大同市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迄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而置云中、雁门、代都以来,大同历经秦汉魏晋,曾以一代京华、两朝陪都而闻名华夏,历史上几经辉煌。特别是北魏建都大同97年,历经六帝一王,大同一跃成为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盛极一时。辽金时大同为陪都,元设大同路,明清时为九边重镇。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与大同市合并。大同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是晋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是京包、同蒲两大铁路的交汇点,大秦铁路的起点,居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全市辖四区七县,总面积1417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89平方公里;总人口310万,其中城市人口117万。全市辖左云、大同、阳高、天镇、浑源、广灵、-4-灵丘七个县,城区和近郊划为城区、矿区、南郊区和新荣区。大同市自然条件: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2°33′~114°34′,北纬39°01′~40°45′。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接地带,平均海拔1000~1300米,地势起伏变化大,地形复杂,地貌多样,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构成基本地貌骨架。大同市主城区位于大同盆地中,西部有雷公山,北有孤山,东北部有采凉山。区内海拔1000~1500米,相对高程500米。区内主要水系为御河、十里河,两岸各形成一、二级阶地。御河以东有一处大湖泊文瀛湖,湖面面积4.88km2。大同市地处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的过渡地带。土壤类型为褐土向栗褐土过渡,褐土、栗褐土和栗钙土等交错分布。土壤特点:1)黄土分布广泛,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量大,土壤侵蚀模数达3000~6000吨/km2;2)土壤贫瘠、干旱。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6~1%,土壤保肥保水性差。大同市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少雪,天气寒冷,多晴朗天气,无霜冻期短,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温和,雨量集中于7~9月,多为局部大雨、暴雨及冰雹,常发生山洪。秋季气温骤降,降水量骤减,温差较大,光照充足,大同全年平均温度为6.6℃,最冷月(一月)的温度平均值为-10.8℃,极端最低温度为-29.1℃,最热月(七月)的温度平均值为21.9℃,极端最高温度为37.7℃,全年平均无霜期为162天,年平均降水量为376.9-5-毫米,蒸发量为2043.2毫米,是降水量的4.9倍,年平均日照数达2753.3小时。大同市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105科,439属,1030种,野生动物有65科,245种,有天鹅、黑鹳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大同自然植被为灌丛和半干旱草原向落叶阔叶林过渡,城区属温性落叶阔叶灌丛带。植物资源以落叶阔叶灌丛为主。回眸古城园林事业,从民国初期到1986年是大同市园林绿化的始创阶段。民国时期,大同市内供广大劳动人民休憩的公园、街头绿地根本没有,就是树木也是寥寥无几而且布局杂乱,只有少数官僚贵人建造的宅邸花园和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古树。1917-1926年,张树帜为晋北镇守使时,在城内修建一座豪华别墅,即兰池,内有假山、浴池、花园、戏院等,并广种芝兰花草。1933年,卢宗孚任大同县长时,在护城河边栽小叶杨数千株。1934年大同县苗圃(现在城区园林处所在地)栽有榆树、洋槐、松、柏等,1935年又栽有杨、柳、桦、椿、椴、枣、杏、李、榛子、葡萄、核桃、栗、山楂、梨、沙果。1931—1937年,常嗣明任山西省第三中学(校址在今大同师范)校长时,重视绿化,当时校园及十里河畔已绿树成荫。日本人入侵后,把学校占为兵营,树木几乎砍尽。建国前,大同市的树木主要集中在寺院、教堂、学府及军营内,受历次战争的破坏,一直未能形成规模。古树名木遗存无几,-6-仅在上华严寺遗有清代栽植的国槐一株;修道院(院址在今大同市第七人民医院)遗有民国初年栽植的国槐、桧柏2株;首善医院(院址在今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遗有民国间栽植的杨树数株;云冈石窟前遗有清代栽植小叶杨3株。此外,城东北隅九仙庙街有苗昆生私人花圃一处,称苗家花圃,内有自己培养的花木20几种供出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委和市政府非常重视园林绿化工作,设立了园林管理机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新建了公园、苗圃、小游园、草坪。1951年建立南关苗圃,1952年建立大同公园和平旺苗圃,1955年建立西韩岭苗圃。并在党的领导下,历年来大搞绿化祖国、植树造林的群众运动,大同市园林绿化面貌焕然一新。在解放初三年恢复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市共植树32.8万株,成活率达到85%,在五八、五九年大跃进时代,大搞群众性插大棒运动,插80公分长的大棒共317万株,成活率为30%;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里,即1960年到1962年,共植树1.3万株,在大同绿化史上处于低潮阶段。自然灾害过后,国家采取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逐步恢复了元气,全市又掀起了植树造林高潮,1964年植树82.5万株,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平。“文化大革命”10年间,大量园林绿地被挤占,作为它用,大同市191亩公共绿地被改作它用,城市树木、花草随意砍伐、草坪破坏、园林绿地面积不但没有增加,相反许多园林绿地被损-7-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大搞植树造林,种花种草,采取专业队伍和有条件的单位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苗圃建设,以植树造林为主,大搞普遍绿化。对城市主要街道进行美化、香化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绿地和小游园,并发动各单位进行庭院和四旁绿化。大同市的园林绿化步伐大大加快了,处于稳步持续上升阶段,每年植树40—50万株。继1952年建成大同公园后,又相继于“六五期间”建成儿童公园、口泉公园和初具规模的云冈公园,并修建了东关街心游园、迎宾路游园、火车站游园、北门外游园等大小游园5个。从建国到1985年以来,大同市的群众性绿化工作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处于马鞍状变化,但总体的趋势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每年抓住春秋绿化黄金季节,不失时机地大搞群众性植树绿化,大同市从1953年至1985年共计植树1012万株,截至1985年底保存下来的树木为160.2万株,保存率为15.8%,由于大同市地处塞外高原,风大沙多,无霜期短,气候干燥,雨雪稀少,土壤偏碱,这样的大陆性气候对园林树木生长不利,影响树木成活,加之只贪数量管理跟不上,以及各种形势的损毁砍伐,造成多年来植树数量大,但存活率不高。-8-1949年—1985年底,大同市共建公园4个,占地面积1043.4亩;小游园4处,占地面积13021.2平方米;全市绿化总面积达776.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72公顷,苗圃面积95公顷;城市园林树木共计208.7万株,其中乔木159.24万株,灌木54.1万株,绿篱18.13万延长米,草坪29.4万平方米,草花29.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7.8%,人均公共绿地0.99平方米。1986年以前可以说是大同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始创阶段,1986年到2004年的18年,是大同市园林绿化事业从起步成长到发展壮大的一个历史进程。1986年,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上实行了市区两级管理,将城区道路绿化,街心公园,南关苗圃、文瀛湖苗圃下放城区政府管理,并组建成立了城区园林处;将矿区道路绿化、平旺苗圃下放到矿区政府,并组建成立了矿区园林处。1987年起市委、市政府开始重视庭院绿化工作,大同市正式开始评比创建园林化达标单位,山西柴油机厂、大同齿轮厂、电力技工学校、大同机车厂、大同二电厂、山西化工厂、中国人民解放军39100部队等31家单位获得首批大同市园林化达标单位称号,以后逐年进行评比创建。1988年市政府正式开始投资建设永泰公园,1989年市政府批准筹建新平旺公园。截至1989年底,全市园林绿化面积达116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1.2%。进入90年代到2000年,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绿化大同、美化古城”活动,大同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进入稳步提高阶段。-9-城市绿化植树每年50万—80万株,新建南北路、迎宾路、南关街、工农路、大庆路等主要道路绿化美化已经初具规模;城市园林基本建设是永泰公园一期工程续建、平旺公园整体设计和基础工程;建成了兴国寺游园和南寺游园,重点建设了新开路绿带、东风里绿带和大西街标准绿化街;为促进大同市旅游业发展,配合同云路建设,完成了五里店—小站绿化带,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四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旅游通道景观;高标准的完成了南出口道路绿化任务,增加绿化面积一万平方米,使南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形象工程;完成了红旗广场改造及绿化任务,增加花灌木两千平方米、长青绿篱七百余平方米,使广场绿化色彩丰富、更为美观;作为大同市首部规范城市园林绿化的地方性法规《大同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于1995年6月29日颁布实施;在公园管理上提出了“三大效益”即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深入开展“创三优”活动,即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从90年代起,市园林处开始每年在红旗广场或几大公园内举办各类花展,美化环境、丰富广大市民业余文化生活,并选送全市征集的优秀盆景、花卉、根雕作品参加全省或外省市各类园艺展览。截至2000年底,大同市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939.1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84.25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