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指标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进行观察和测算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茨涅茨第一次成功地获得了对国民产出进行计量的方法。联合国统计司分别组织东西方经济学家,根据各国使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制定了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一种是适用于市场经济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NationalAccounting,SNA),另一种是适用于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ProductSystem,MPS)。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之后采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相关资料链接一、国民生产总值(GNP)定义: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1、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而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产品既可作为最终产品,也可作为中间产品,很难区分。为避免重复计算,在具体计算时我们采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生产阶段产品价值中间产品成本增值棉花8—8棉纱1183棉布20119服装302010合计693930二、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民收入(NI)1、国民生产净值定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计量: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国民生产净值(NNP)2、国民收入定义:各种生产要素在现期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总额。计量:国民收入(NI)=雇员收入+公司利润+财产所有者收入(非公司制企业收入)+个人租金收入+净利息三、个人收入(PI)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出)+(政府和企业对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净额+个人股利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税收-非税支付四、国内生产总值(GDP)定义: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计量: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国外净要素收入思考与讨论:GDP与GNP有何不同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GNP与GDP的关系是:GNP等于GDP加上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以2001年为例,当年我国GDP为95933亿元,GNP为94346亿元,两者差额为1587亿元,也就是说2001年,外商来华投资和来华打工新增加的价值之和比中国人在国外投资和劳务输出新增的价值之和多1587亿元。从1985年起,我国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式采用GDP对国民经济运行结果进行核算。目前,我们采用的是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方法,并采取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方法制度,各级政府统计局分别核算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分级核算方法。五、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区别的意义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为了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除了按当年价格进行核算外,还需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进行核算,即剔除其中纯粹价格因素的影响,也就是由于通货膨胀或紧缩而造成核算结果的虚增或虚减,从而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状况。这就需要利用有关价格缩减指数对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行缩减,从而得到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而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水平。所以,如何正确使用GDP缩减指数就成为GDP核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六、人均GDP意义:美国、中国问题:为什么现在更倾向于使用GDP?就业、国内福利、开放的理念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及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一、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一)支出法(ExpenditureApproach)支出法又称产品支出法、产品流动法、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所支出的货币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和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货币价值的总和。注意: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在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把总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只能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不能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也可以通过计算“增加值”的方法对各个生产阶段上的产品进行统计。原则:谁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分类:按支出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可将社会支出分为个人消费支出(Consume),包括一年内居民除了购买住房以外的一切满足消费者欲望的消费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耐用品、非耐用品、劳务、住房租金等。私人购买总投资(Invest),指厂商和居民不是为了现期消费,而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所添置的新厂房、耐久性生产设备(包括居民住宅)和企业存货变动的净增加额。政府购买支出(Government),包括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净出口(X-M),指本年内出口(Export)与进出(Import)的净差额。以上项目加总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即:GNP=C+I+G+(X-M)(二)收入法(IncomeApproach)收入法也叫所得法、要素收入法、要素支付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投入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所取得的各种收入加总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按照收入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大致有以下项目:iinnPQPQPQPQPQGNP332211雇员报酬,即雇主支付给工人的全部报酬租金收入,即出租土地、建筑物所有者得到的租金净利息,即居民过去的储蓄在本期内的利息收入扣除付出的利息的余额公司利润,即公司股东名下的全部收入独立业主的收入,即独立业主和非公司企业所有者的收入间接税,即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等资本折旧,即为维持原有资本存留完整的支出误差调整,即对经济中资本存量折旧的估算(三)部门法(SectorApproach)部门法是按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它反映了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也叫做生产法。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各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扣除,仅计算新增加价值。以美国为例,其按部门法计算时,包括以下部门:农林渔业采掘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邮电与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政府服务和支付企业以上各个部门的新增价值之和再加上统计误差就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再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以上三种核算方法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西方各国在核算国民生产总值时都同时采用,以便互相验证,提高核算的准确性。由于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比较清楚,资料也较容易收集,所以,西方各国都比较重视“支出法”。当三种核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不一致时,通常以支付法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准,利用统计误差调整收入法和部门法的数字。二、GDP的功能和局限性(一)GDP指标的主要经济功能GDP是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经济指标。GDP作为价值形式,包含了以各种使用价值为基础的全部交换价值,进而还可以包含没有进入市场、但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产品的价值。在GDP的统计中,不同的劳动形式和不同的使用价值,都可作为同一的东西加以计算、加总和比较。功能1:计量经济总量GDP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和总的生产能力,从而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个经济总量既可反映一定时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社会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和地位,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同其他相关国家(或地区)作比较。功能2:判断经济增长所处的发展阶段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从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综合标志。在经济按照自然规律发展的情况下,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GDP特别是GDP的增长和绝对水平,同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文明是一致的。功能3:显示经济增长速度,反映经济景气的程度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运行的基本状态。所谓经济增长速度,一般是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上年增长的百分比。从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是快还是慢,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功能4:GDP的增加值构成可以表明基本经济结构GDP作为增加值的总和,可以反映产业结构(或生产结构,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以及各产业的内部结构)地区结构(即各地区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分配结构(即GDP的诸项目构成: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结构或需求结构(即GDP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份额)等。功能5:人均GDP可以表明人均产出的水平在进行国际比较中,由于各国国土面积和人口差异很大,因而最有意义的指标是人均GDP或人均GNP(GNI)。在国际社会,用人均GNP把世界各国划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其中又细分为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这种划分基本上可以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这种划分原则上也适合于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二)GDP指标的局限性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完全反映总产出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很好的反映福利状况GDP指标本身的局限性GDP无论是总量还是它的各个构成要素(增加值),一方面,它作为一个交换价值指标,所表明的仅仅是投入交换(广义的交换)的产出水平,而未包括尚未社会化、市场化的生产和服务。【例如】小生产者的自给性生产和居民家庭的自我服务,不能直接反映在GDP中。另一方面,它作为一个产出指标,不能表明为GDP的生产所支付的成本和代价,不能表明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也不能表明产出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能表明生产者造成的负的外部性的大小。【例如】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GDP或总增值,需要多少固定资产投资,消耗多少资源,投人多少流动资金,造成多大的伤亡,对生态环境现实地和潜在地造成了多大的破坏,产出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如何,对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什么样的影响等,都反映不出来。功能3:显示经济增长速度,反映经济景气的程度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运行的基本状态。所谓经济增长速度,一般是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上年增长的百分比。从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是快还是慢,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功能4:GDP的增加值构成可以表明基本经济结构GDP作为增加值的总和,可以反映产业结构(或生产结构,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以及各产业的内部结构)地区结构(即各地区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分配结构(即GDP的诸项目构成: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结构或需求结构(即GDP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份额)等。功能5:人均GDP可以表明人均产出的水平在进行国际比较中,由于各国国土面积和人口差异很大,因而最有意义的指标是人均GDP或人均GNP(GNI)。在国际社会,用人均GNP把世界各国划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其中又细分为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这种划分基本上可以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这种划分原则上也适合于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二)GDP指标的局限性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完全反映总产出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很好的反映福利状况GDP指标本身的局限性GDP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