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测习题集案例分析记忆部分第1页共31页1第一部分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第1章大地测量案例分析二1.水准测量中规定,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超限,对于成果的重测和取舍的原则有哪些?1)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高差不符值的限差,单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2)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未超出限差,则取其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3)若重测高差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超出限差,应重测另一单程。4)若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超出限差,应重测另一单程。2.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误差?如何减弱其影响?1)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①仪器误差:如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②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仪器及尺承沉降的影响等所引起的误差;③观测误差:指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④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产生的误差、温度变化产生的误差等。2)为了减弱这些误差的影响,作业中应注意:①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②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半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③每测段设为偶数测站,奇数站和偶数站采用相反的观测程序;④每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线离开地面有足够高度,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⑤往返测应沿同一路线进行,并使用同一仪器和尺承;⑥对于客观因素产生的误差只能通过改正数的办法予以减弱。案例分析三1.计算题。1)外业总经费包括标石选埋、GPSC级点观测和三等水准观测三部分;标石选埋费用为1063.31元/点×50点=503165.50元;GPSC级点观测费用为5274.53元/点×100点=527453.00元;三等水准观测费用为1117.89元/km×1000km=111789.00元;综合上述三项任务经费,所需要的外业总经费共计2148508.50元。2)数据处理总经费包括三等水准数据处理、GPSC级点数据处理和似大地水准面计算三部分;GPSC级点数据处理费用911.89元/点×100点=91189.0元;三等水准数据处理费用为23.6元/km×1000km=23600元;似大地水准面计算费用为60.81元km2×5000km2=304050.00元;综合上述三项任务经费,所有数据处理总费用为418839.00元。3)根据题中假设,每观测一个GPSC级点需投入技术人员2名,1个工作日,观测设备1套,若20个工作内完成100个GPSC级点观测工作,则每个工作日至少完成5个,因此需要至少10名技术人员,观测设备5套。2.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布设原则。1)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均匀分布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2)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具有代表性,点位分布应该顾及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不同地形类别区,点位在不同地形类别均应占有一定比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丘陵和山地等地形变化剧烈地区应适当加大高程异常控制点分布密度;3)各级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宜利用不低于《区域似大地水位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中4.5规定精度的大地控制网点和水准网点;4)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点最大间距不宜大于下式的计算结果,即21119.7cmd军测习题集案例分析记忆部分第2页共31页2式中,d为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网点最大间距,单位为km;mζ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单位为cm;c为平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系数,按规定执行;λ为平均重力异常格网分辨率,单位为角分。3.简述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1)按要求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测量数据处理;2)按要求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3)计算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即hHGPS式中:GPS为高程异常,H为大地高,由GPS测量方法获得;h为正常高,由水准测量方法获得;4)收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的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并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进行整理;5)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6)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7)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削弱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案例分析四1.简述坐标转换原理及方法。不同坐标系之间坐标转换的原理:根据同时拥有WGS-84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的大地点(简称“重合点”)的情况,选择具有一定密度且分布均匀的重合点,利用所选重合点的两种坐标系的坐标,采用适当的坐标转换模型计算两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参数,再通过坐标回代将GPS网点的WGS-84坐标代入到坐标转换模型中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这些点的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坐标。坐标转换通常有两种方法:1)整体转换法:整个转换区域计算一套转换参数;2)分区转换法:将整个转换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分区,分别对各分区计算转换参数。在计算各分区转换参数时,为了保持各分区在接边处转换参数的连续性,需要各分区之间相互重叠一部分重合点并重复使用以求得转换参数。2.简述坐标转换中重合点选取的原则。1)依据外业技术总结、点之记与坐标差比较等方法选取足够的高等级、高精度且分布均匀的点作为坐标转换的重合点;2)采用二维转换模式至少选取2个以上的重合点,采用三维转换模式至少选取3个以上的重合点;3)重合点的分布要覆盖整个转换区域且尽量分布均匀。3.简述不同坐标系坐标转换的计算流程。1)收集、整理转换区域重合点成果;2)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3)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4)根据确定的转换方法与转换模型计算坐标转换参数;5)分析重合点坐标转换残差,根据转换残差剔除粗差点;6)坐标转换差满足精度要求时,计算最终的坐标转换参数,并估计坐标转换参数精度;7)根据计算的转换参数计算待转换点的目标坐标系坐标。案例分析五1.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包括哪些?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包括:参考基准数据、空间定位数据、高程测量数据、重力测量数据、深度基准数据和元数据。参考基准数据: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深度基准等数据。空间定位数据:按照数据不同阶段分为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和文档数据。其观测数据包括仪器检验资料和外业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包括三维坐标数据、GPS点之记(属性)、GPS测量基线成果、天线高信息、参考框架转换参数、GPS网概要信息。高程测量数据:其观测数据包括水准仪器记录的原始观测数据、水准测量观测手簿、外业计算资料和水准仪器检军测习题集案例分析记忆部分第3页共31页3验资料。成果数据包括水准点成果、水准点之记、水准路线信息和测段信息。重力测量数据:其观测数据包括重力控制测量观测数据和加密重力测量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包括重力控制点成果、重力仪格值标定场成果、加密重力点成果和重力场成果。深度基准数据:沿岸海域的理论最低潮位数据、深度基准与高程基准之间通过验潮站的水准联测数据。元数据:大地测量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征的描述性数据,主要包括识别信息、参考基准信息和质量信息。2.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数据组织原则。1)观测数据可根据数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组织方式,一般按控制网、数据内容进行分类组织,以数据文件为基本单元进行存储;2)成果数据按成果类型进行分类,按控制网进行组织,以点为基本单元存储。以点为基础,按照网、线建立控制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一类成果的不同内容之间应建立逻辑关系,如控制点成果与点之记之间通过点的唯一标志建立逻辑关系;3)文档资料按照控制网、文档技术类型进行分类组织,以文件为基本单元存储;4)应通过控制网、控制点等作为关键字建立观测数据、成果数据、文档之间的逻辑关系;5)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之间存在重合点时,应以控制点为关键字建立重合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同一控制点具有多期成果时,应建立多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3.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数据库设计技术路线。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数据库设计技术路线是:通过详细调查研究数据资料,对大地测量各类数据内容进行分析、抽象,了解系统需求、数据处理需求以及对数据安全和完整性的需求;获取数据库需存储的数据内容、存储特点和数据结构,分析数据项、数据流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从中找出数据组织方式的内在联系;在充分考虑系统功能需求和可扩充性的基础上,抽象出数据实体的概念结构模型;按照关系规范化理论要求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形成逻辑结构;然后选择相应的数据库平台进行物理数据库设计,进而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第2章海洋测绘案例分析一1.上述作业任务中,具备的各项资料、标准和设备中,是否完备?如果不完备,还缺哪些方面的内容,请进行简要回答。不完备,需要进行补充的资料包括:1)测区内及附近己有市二、三等GPS控制点;2)水深图和海底地形图的编制依据GB12319-1998《海图图式》;3)在设备中,需要具备有测深设备(采用单波束或多波束测深设备)。2.海道测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基础;2)进行水位观测,确定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和计算水深测量时的水位改正;3)进行水深测量、助航标志的测量、航行障碍物的调查探测、水文和底质测定等;4)进行海岸地形测量。3.简述验潮站选址的原则。1)水尺前方应无沙滩阻隔,海水可自由流通,低潮不干出,能充分反映当地海区潮汐情况的地方;2)水尺能牢固设立,受风浪、急流冲击和船只碰撞等影响较小的地方,如有可能尽量在固定码头壁上安装水尺;3)水尺应设在岸滩坡度较大的地方;4)能牢固埋设工作水准点,并便于与主要水准点以及国家水准点、控制点进行联测的地方;5)适当考虑验潮人员的安全、生活和交通方便,在保证水位观测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把验潮站选在居民点附近;6)海上定点验潮站的站址,要求海底平坦、泥沙底质、风浪和海流较小的地方;7)对水准标石已破坏的旧验潮站,需重新设站时应尽量与旧站址重合。4.简述测深线布设原则是什么?1)主测深线方向应垂直等深线的总方向;对狭窄航道,测深线方向可与等深线成45°角。在下列情况下,布设测深线的要求为:①沙嘴、衅角、石破延伸处,一般应布设辐射线,如布设辐射线还难以查明其延伸范围时,则应适当布设平行军测习题集案例分析记忆部分第4页共31页4其轮廓线的测深线;②重要海区的礁石与小岛周围应布设螺旋形测深线;③锯齿形海岸,测深线应与岸线总方向成45°角;④用于导航的叠标,一般应在叠标线上及其左右各布设一条测深线,间隔为图上3-5mm;⑤应从码头壁外1-2m开始,每隔图上2mm平行码头壁布设2-3条测深线;⑥在测深过程中,应根据海底地貌的实际情况,对计划测深线进行适当调整;g)使用多波束测深仪时,测深线的布设宜平行于等深线的走向。2)测深线间隔的确定应顾及海区的重要性、海底地貌特征和水深等因素。原则上主测深线间隔为图上1cm。对于需要详细探测的重要海区和海底地貌复杂的海区,测深线间隔应适当缩小,或进行放大比例尺测量。螺旋形测深线间隔一般为图上0.25cm,辐射线的间隔最大为图上1cm,最小为0.25cm。3)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深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总长应不少于主测深线总长的5%。5.请简述水深测量数据处理包括的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1)定位和测深数据粗差剔除;2)测深记录重定标、增加及删除、各项改正处理;3)各项改正,处理包括姿态改正、吃水改正、声速改正、测深仪转速改正、潮位改正;4)利用重复测量法进行水深测量准确度评估。计算主测线和检查线在交叉点处的水深偏差,统计百分之九十五置信度的标准偏差和均方差,以此作为准确评估的依据。6.简要概述该任务中最后上交的资料清单。主要上交资料内容:1)控制测量上交资料内容: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网展点图;控制点点之记;方向卡片;各种观测手簿;观测结果记簿;仪器检验资料;归心投影资料;各种计算资料;其他;2)水深测量上交资料内容:成果图及其经历薄,验潮站经历簿;测深线和底质透写图;主、检,相邻图幅拼水深透写图;航行障碍物探测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