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细菌学2015102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第三章微生物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选学)第五章细菌的感染第六章球菌第七章肠杆菌科第八章弧菌属第九章厌氧性细菌第十章棒状杆菌属(选学)第十一章分枝杆菌属第十二章动物源性细菌第十三章其他致病菌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是属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二、细菌的结构学习目标掌握细菌特殊结构的种类、功能及医学意义熟悉细菌细胞壁结构及功能、细菌大小与形态了解细菌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的组成及功能,革兰染色法及其意义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同一种细菌也因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螺形菌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球菌球菌葡萄球菌球菌四联球菌球菌八叠球菌杆菌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炭疽芽胞杆菌3-10μm大中大肠埃希菌2-3μm小布鲁菌0.6-1.5μm杆菌的形态多样杆菌两端齐平炭疽芽胞杆菌两端尖细白喉棒状杆菌杆菌(bacillus)杆菌的形态多样分枝杆菌双歧杆菌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孢)一、基本结构(一)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革兰染色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同组成成分为肽聚糖,其含量决定染色结果。革兰染色法:涂片风干固定结晶紫碘液95%乙醇复红1min1min脱色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强度较坚韧较疏松厚度20-80nm10-15nm肽聚糖层数可多达50层1-2层肽聚糖含量占细胞壁干重50%-80%占细胞壁干重5%-20%磷壁酸+-外膜-+脂蛋白-+脂多糖-+二、特殊结构:与细菌致病力有关(一)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肺炎链球菌荚膜荚膜抗吞噬作用:荚膜具有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作用,因而荚膜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荚膜处于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菌体避免和减少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抗干燥作用粘附作用: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之间粘连,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无生命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荚膜的功能(二)鞭毛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或经特殊染色法使鞭毛增粗后才能在光镜下看到。鞭毛菌分类单毛双毛丛毛周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菌毛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三)菌毛普通菌毛遍布菌细胞表面,每菌可达数百根。是细菌的黏(粘)附结构,黏附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因此,菌毛和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带有性菌毛的F+菌与无性菌毛的F-菌相遇时,F+菌内的质粒或DNA可通过性菌毛进入F-菌体内。如细菌之间耐药性的传递。普通菌毛性菌毛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芽胞形成后细菌即失去繁殖能力。产生芽胞的都是革兰阳性菌。(四)芽胞(孢)芽孢在菌体中的位置有一定的鉴别意义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芽胞的抵抗力强,可在自然界中存在多年,是重要的传染源。但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芽胞抵抗力强,故应以杀灭芽胞作为可靠的灭菌指标。芽胞存在的意义小结细菌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了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对于鉴别细菌、研究细菌的致病性、诊断疾病等均有重要意义。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第三节细菌新陈代谢的产物学习目标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熟悉细菌的繁殖方式、速度与规律,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了解培养基的概念与种类,细菌在固体、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医学意义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1.需要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2.酸碱度:pH7.2~7.63.温度:37℃4.气体:O2和CO2专性和兼性与人体内环境的比较1.体内存在的营养成分:水、糖类、蛋白质、无机盐、生长因子2.酸碱度:pH7.35~7.453.体温:37℃4.气体:O2和CO2细菌个体的繁殖方式与速度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繁殖一代所需时间约20~30min。但少数细菌需时较长,如结核分枝杆菌需时为18小时。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分类: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分类: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1.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培配置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菌膜菌沉淀均匀浑浊对照半固体培养基无动力有动力第三节细菌的代谢产物(合成)热原质(内毒素/脂多糖)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输液器具(药液,玻璃器皿)输液反应(发热)250℃30min或180℃4h高温处理,可破坏液体中热原质,还可用蒸馏法、吸附剂或石棉滤板除去。高压蒸汽灭菌121℃20min不被破坏,故临床上输液中要高度警惕,防止输液反应,及时处理。毒素:外毒素毒性内毒素毒性侵袭性酶:局限性和扩散性酶与细菌致病有关的代谢产物与治疗有关的代谢产物维生素:(某些细菌能自行合成Vit.)大肠杆菌利用食物残渣合成B族Vit.和Vit.K可被人体吸收利用。抗生素: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能抑制或杀死某些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细胞。与细菌鉴别有关的代谢产物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Pr.,与抗生素比,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色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脂溶性色素:只存在菌体,不扩散至含水培养基,培养基颜色不变,菌落显色。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产生水溶性色素:脓液及纱布等也为绿色,能弥散至周围环境。第三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第一节细菌的分布第二节消毒与灭菌学习目标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和正常人体的无菌部位熟悉正常人体的微生物分布情况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第一节细菌的分布1、自然界:土壤、水、空气土壤:细菌种类多、数量大,伤口污染与此有关水:水源污染造成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空气:细菌来源于土壤尘埃、呼吸道及口腔排出物2、正常人体:体表、与外界相通腔道1)正常菌群:存在部位、数量、种类、比例等各方面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特定条件:条件致病菌存在部位改变:大肠杆菌免疫力下降: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力与细菌致病力相互抗衡,保持稳定。比例失调:数量、种类出现较大变化菌群失调概念菌群失调症和二重感染的关系: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前者是微生物学方面的概念,后者是临床方面的说法。发展过程:第一种感染出现→滥用抗生素(长期、大剂量)→敏感菌被杀灭、耐药菌产生(比例严重失调)→耐药菌大量繁殖→耐药菌致病力大大增强→出现另一种新感染(此时原来的感染尚未治愈)第二节消毒与灭菌术语:是表达各个专业的特殊概念的词语,所以通行范围有限,使用的人较少。1、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简称“杀菌”2、灭菌:消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3、防腐:抑制微生物生长,简称“抑菌”4、无菌:无活的微生物无菌操作:防止活的微生物的污染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高温):同一温度下,湿热杀菌效果比干热好。为什么?1)湿热:消毒:煮沸法、巴氏法、流通蒸气法灭菌:间歇法、高压蒸气法2)干热:都属于灭菌2、辐射杀菌法:1)紫外线:穿透力弱;对皮肤和眼睛有损害2)射线:3、滤过除菌法:不能杀死细菌,不能滤过病毒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剂)只能外用,禁止内服。碘酒对皮肤有腐蚀作用;能与红汞发生反应,降低两者的消毒效果。乙醇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1)消毒剂方面:浓度、作用时间2)细菌方面:种类、数量3)环境方面:有机物(手术器械上的血液、脂肪等;皮肤消毒前的备皮;排泄物)小结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正常人体中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包括拮抗、营养、免疫等作用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能致病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选学)细菌的变异分为遗传性变异和非遗传性变异。遗传性变异:是细菌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故又称基因型变异。常发生于个别的细菌,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异发生后是不可逆的,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定地遗传给后代。非遗传性变异: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产生的变异,其基因结构未改变,称为表现型变异。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凡在此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所有细菌都出现变异,而且当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去除后,变异的性状又可复原,表型变异不能遗传。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可不同,生长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可发生变异。如:鼠疫耶氏菌在陈旧培养物上细菌的多形态性、细菌L型。细菌的特殊结构如:荚膜(肺炎链球菌)、芽胞(炭疽芽孢杆菌)、鞭毛(变形杆菌H-O变异)也可发生变异。1.形态结构的变异(非遗传性变异)毒力增强:细菌战;细菌炸弹等。毒力减弱:有毒菌株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可使细菌的毒力减弱或消失。卡介苗(BCG)是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在含有胆汁的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13年、连续传230代,获得的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2.毒力变异(遗传性变异)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为耐药的变异。有些细菌还表现为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重耐药性。从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不断增长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并成为当今医学上的重要问题。3.耐药性变异(遗传性变异)小结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细菌可以进行人工培养,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出现不同的生长现象。细菌的生长繁殖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一、细菌的致病性二、感染的来源和类型学习目标掌握致病性、感染的概念和细菌致病性的影响因素熟悉细菌的致病因素和感染的类型了解感染的来源、传染方式与途径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毒力:1、侵(入)袭(击)力: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保护或扩散)2、毒素:表2-5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侵入数量:侵入途径:第二节感染的来源和类型感染的概念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1、来源:外源性、内源性2、传播方式:呼吸道(飞沫)、消化道(粪-口途径)、创伤(包括微小伤口引起的体液或血液传播途径)、接触(包括直接接触、共用私人物品)、虫媒、多途径感染的类型:细菌致病力与机体免疫力相互斗争的结果。1、隐性感染:细菌致病力<机体免疫力不出现临床症状——隐性感染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亚临床感染2、显性感染:细菌致病力>机体免疫力急、慢性感染;局部、全身感染3、带菌状态:细菌致病力≈机体免疫力思考:带菌者为什么是重要的传染源?什么是主要的传染源?显性感染后的带菌者与隐性感染后的带菌者,哪一种更危险?全身感染: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毒血症:毒素进入血流,细菌不进入血流菌血症:细菌进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生长繁殖败血症:细菌进入血流,在血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脓(毒)血症:专指化脓性细菌,败血症+新的化脓病灶(迁移性脓肿)小结细菌感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机体的免疫性以及环境因素影响等方面。感染的细菌可来自体外,也可来源于患者体内,而医院内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第六章球菌第一节葡萄球菌属第二节链球菌属第三节肺炎链球菌第四节奈瑟菌属学习目标掌握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致病性。熟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肺炎链球菌、奈瑟菌属的致病性。了解各种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第一节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是最常

1 / 1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