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㈠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弗洛伊德强调无意识和性冲动,即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弗洛伊德又推演出以下判断:⑴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是“力比多”⑵“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器欲阶段。⑶人的心理结构:潜意识、意识、前意识,人格:本我、自我、超我。⑷“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⑸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又称“压抑”或“克制能力”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⑴合理的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⑵“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的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⑶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突。㈡行为主义的解释:⑴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⑵巴甫洛夫通过动物实验,判断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⑶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别是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⑷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是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㈢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马斯洛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有三大功能:顺利的适应环境;正常的人际交往;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规律。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⒈离奇怪异的言语、思想和行为⒉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⒊自身社会功能不完善⒋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三、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医学标准2、统计学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原则(典型的强迫性神经症)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条件: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2、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一感知障碍:㈠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2、感觉减退;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精神分裂、抑郁状态、神经症、脑外伤后综合征。㈡知觉障碍:1、错觉;特定条件下产生,带有固定倾向,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常带恐怖性质。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适有客观事物引起,并坚信不疑。感觉器官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直觉多见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发作。幻觉体验的来源分:真性幻觉,假性幻觉(主观空间内如脑内、牙齿内闭上眼睛能看到东西)。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思维回响),心因性幻觉。㈢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二、思维障碍:㈠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2、思维迟缓(抑制性的思维联想;3、思维贫乏(语速不减慢);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5、破裂性思维;6、思维不连贯;7、思维中断;8、思维插入;9、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10、病理性赘述;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12、语词新作;13、逻辑倒错性思维㈡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特点:①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②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疑,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临床上按内容归类有:⑴关系妄想;⑵被害妄想;⑶特殊意义妄想;⑷物理影响妄想;⑸夸大妄想;⑹自罪妄想;⑺疑病妄想;⑻嫉妒妄想;⑼钟情妄想;⑽内心被揭露感;按起源:⑴原发性妄想;⑵继发性妄想2、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3、超价观念: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㈠注意障碍:⑴注意减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⑵注意狭窄:主动注意减退㈡记忆障碍:⑴记忆增强;⑵记忆减退;⑶遗忘:①顺行性遗忘;②逆行性遗忘;③心因性遗忘。⑷错构;⑸虚构㈢智能障碍:智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力、判断力、一般知识的保持和计算力。⑴精神发育迟滞;⑵痴呆四、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正之一。情绪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㈠情绪高涨:如思维奔逸,情感高涨,动作增多同时存在,构成躁狂状态。㈡情感低落:如思维迟缓,情感低落,动作减少同时存在,构成抑郁状态。㈢焦虑:㈣恐怖: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㈠情感迟钝:(单纯性)㈡情感淡漠: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㈢情感倒错:情感反映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㈠情感脆弱;㈡易激怒(常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也见狂躁状态;㈢强制性苦笑;㈣欣快意志行为障碍:一、意志增强:(虎头蛇尾)二、意志缺乏:缺少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居室卫生极差。三、意志减退:患者意识活动减少。常见于一是抑郁状态患者;二是意志减退四、精神运动性兴奋:分为协调性;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种行为有目的、可理解,多见情绪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2、动作杂乱无章动机和目的性不明确多见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或紧张性也可见意识障碍的澹妄状态。五、精神运动性抑制:㈠木僵;㈡违拗;㈢蜡样屈曲;㈣缄默;㈤被动性服从;㈥刻板动作;㈦模仿动作;㈧意向倒错;㈨作态;㈩强迫动作: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多见强迫症。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一、精神分裂症: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临床常见类型:青春型: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多见。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紧张性:以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为主。单纯性:以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为特征,治后困难,预后不良。二、偏执型精神障碍: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1、两周内急性起病,2精神病状为主3、起病前有有相应的心因。4、在2-3个月内可完全恢复。第二单元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一、躁狂发作:特点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二、抑郁发作:特点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三、双向障碍: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四、持续性心境障碍:特点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第三单元神经症:神经症:特点:1、意识的心理冲突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5、没有人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第四单元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一、急性应激障碍;二、创伤后应激障碍(指患者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后,延迟出现,长久持续的精神障碍发病从数周到数月。(延迟性心因性反应);三、适应障碍。第五单元人格障碍级性心理障碍:一、人格障碍:常见的有:⑴偏执性人格障碍;⑵分裂样人格障碍;⑶反社会性人格障碍;⑷冲动性;⑸表演性;⑹强迫性;⑺焦虑性;⑻依赖性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一、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神经性呕吐二、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夜惊,梦魇第七单元癔症:旧称歇斯底里一、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二、转换性障碍:又称癔症性躯体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称癔症的集体发作是癔症的特殊形式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健康标志: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㈠体验标准:个人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㈡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测验的方法。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㈢发展标准:着重对个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㈠心理活动强度:突然而强烈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㈡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㈢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自己内在的节律性。㈣意识水平;以注意力的好坏为客观标准。㈤暗示性:㈥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㈦心理自控力:㈧自信心㈨社会交往㈩环境适应能力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一、咨询对象: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二、治疗对象: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神经症评定:一、病程: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1分;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评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二、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自己摆脱不了,须靠别人帮助才能摆脱,评2分;中度以上几乎完全不能摆脱,评3分。三、社会功能:能正常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只有轻度妨碍,评1分;中度者不得不减少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评2分;重度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人际交往,评3分。总分为3,不够诊断为神经症;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诊断可以成立;4-5分为可以病例。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时间短不可靠。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饿具体内涵静态角度: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发展角度: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被宣布为心理学第三十八个分支,至今不具备完整概念体系。工作领域:⒈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⒉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⒊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㈠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㈡患者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㈢情绪低落㈣时间感觉发生改变㈤精神偏离日常状态第七节心里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一、用途㈠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㈡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㈢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㈣咨询方案的制定㈤疗效评估㈥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㈦职业培训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㈨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二、效度: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㈠症状学效度:⒈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⒉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是真实的;㈡预测效度:⒈对自然发展的预测;⒉外界干预下的预测;㈢结构效度:⒈人口学因素;⒉个性心理特征;⒊身体健康水平;⒋社会变迁。心理不健康分类一、心里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