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大连市第五十中学孙晓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2)学会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知道地球仪的基本结构、主要用途。2.过程与方法(1)阅读相关资料,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通过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基本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正式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初步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帮助。教师要将教材的内容尽可能生动、鲜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有关地球的知识是有所了解的。关于地球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在小学已有初步学习,因此,学生能够比较容易融入本课的学习情景中。同时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广,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这对深入学习本节内容非常有利。但是,学生对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了解的比较简单,只是知道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而新课标偏重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科学教育。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可以利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探索科学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主要教学手段动手操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学生:“制作简单地球仪”的活动材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穿越时空,随宇航员飞上太空,看地球。观看视频探究新知(授新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认识地球的形状承转:从太空中看到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承转:在今天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结论,然而在科技落后的古代,这确是一个难解的谜,认识它,人类经历了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这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展示:多媒体展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探索: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中,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动动手——轻松一下吧提问:(1)把折好的纸船放在地球思考,回答问题穿越时空,以小组为单位挑选某一个过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向全班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畅所欲言3仪上移动,船从远方驶来与船驶向远方有什么不同?(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早已习以为常的事例,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呢?2.认识地球的大小承转: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根据小学学习的关于圆的知识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板书:地球的大小提问:看教材P4图1.2“地球的大小”,是如何说明地球的大小的?提问:为什么用平均半径来描述呢?(得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的结论)提问:地球大小知多少?1.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6300千米,地球平均半径比长江长多少千米?2.地球的表面积是我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3.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地球的表面积相当于多少个足球场?4.北京四环路周长约65千米,赤道周长约是它的多少倍?5.赤道周长约相当于多少个400米跑道?小组讨论交流看图,讨论得出教材是用“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大小。思考讨论4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认识地球仪承转:我们居住生活的地球家园实在是太大了,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怎么办呢?板书: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多媒体:展示地球仪没错,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并解答学生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5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观察地球仪。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地球仪上最明显的点和线有:北极点、南极点、地轴、纬线、经线。过渡:实际上地球内部真的存在一根轴吗?地球表面有经线和纬线吗?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回答问题借助“地球仪”等工具观察地球仪两人一个地球仪,观察说出地球仪表面的基本构成。阅读教材图1.4观察地球仪找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思考、交流2.制作简易地球仪通过我们对地球仪的初步认识和了解,同学们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地球仪,同时强调制作地球仪的注意事项,如地轴方向等。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结果小组内互助完成教材P5活动题:“制作简易地球仪”小组内检查互助,交流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展示,学生点评。5归纳总结本节知识结构展示多媒体课件归纳、梳理知识点巩固练习练习题展示多媒体课件回答问题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利用课件提出预习要求小组为单位预习[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