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晴朗的夏夜,当我仰望广袤无垠的星空,心里便会涌起一种神秘的感觉和无限的遐思。这些星星到底存在于这个宇宙有多少亿万年了?它们因何而生,又因何而灭?浩瀚的宇宙中,是否有和人类同样的生灵在生生息息,以及和我思考同样的问题?我们的宇宙最终会走向何方?如果说万物皆有生灭,那么我们这个地球或者我们人类亦不能例外,那我们人类存在的意义何在,她会不会象一缕青烟随风而逝,永远的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而当我把目光从远处的星空收回到自己身边,另外一些困惑又会悄悄浮上心头。我自己又是因何而生,又因何而灭?我自己为什么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死?我为什么活着,意义何在?为什么我有烦恼?有时会高兴或生气?我死后我还存在吗?有没有灵魂?“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凡此种种,谜底何在?谁能解惑。一、本体论1.本体论的涵义上面的所有问题,都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即这个世界(包括人自身)到底是什么样的?它的本质如何,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及运行规律是怎么样的?这就是所谓的本体论。这些关于世界本质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有人在思考和探索,无数的圣者和哲人为此贡献毕生。他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某些基本问题和观点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一直以来,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将这个世界分成两个相对不同的部分,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或者说外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物质世界相对于人的精神活动,是一种外在的东西。物质世界的事物有些我们可以看到,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等我们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物理世界另外一些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如周围的空气,频率范围之外的光波和声波,但很多情况下我们借助于先进的仪器可以确定它们的存在。一般来说,物理世界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直接观察或通过仪器间接观察到。而人的意识世界或心理世界的活动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一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借助于仪器也是如此,只能观察到相应的生理或神经活动)。我们只有某种模糊的体验和感觉。比如我们心中不断变换的念头或想法,思考问题时的内心活动,我们的情绪和情感活动,高兴或悲伤,痛苦或恐惧,焦虑或抑郁等等,这种念头或活动到底是如何产生和进行的?借助于什么样的介质来完成这些操作?我们自己或者别人都不能清晰的观察到,只能是某种模糊的体验。尽管有时也能相应的在外显行为上部分表露出来。唯物和唯心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到底哪个是第一位的?意识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还是相反?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历史上就有唯物论、唯心论以及二元论等等。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第一位的,最根本的,意识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外部客观世界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世界是独立存在的。而唯心论则持相反观点,认为意识或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意识是第一位的,最根本的。意识决定物质。二元论则采取折中观点,认为物质和意识同时是世界的独立的本源,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到底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西方人对此争论了几千年,没有确定答案,也不可能有答案。因为他们只是思辩。而东方哲学观点,以佛教为代表,认为心物同源,万法归一。整个世界或宇宙本来就是统一的,物质和意识具有相同的本质。用佛教的术语来讲这个本质就是真如法界,无生无灭,无垢无净。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佛教所有这些观点都不是一般的思辩得出来的,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证到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介绍佛教有关书籍和经典,如佛教入门等等。)物质的定义不同的人给出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列宁给出了一种代表唯物主义的经典性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如果是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那么他给出的定义可能会决然相反。比如贝克莱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就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意识是什么?意识实在是比较复杂的精神现象,目前说不清楚它的本质。一般把人的感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绪情感,动机都看成是意识活动。佛教的唯识论人的意识分成八识,五识眼耳鼻舌身第六识意识第七识八识阿赖耶识人死后有没有灵魂?神灭论和神不灭论佛家和道家对此问题的看法:道家的元神,佛家的神识。都认为人死后意识的最主要载体,是没有灭亡的,而是脱离人的肉体而去。佛教更认为,神识不灭,记录因果善恶,于是六道轮回。若为纯善,则上升天道,次为阿修罗,为人,为畜生,饿鬼和地狱众生。范缜的《神灭论》,认为人死如灯灭,意识也随之而亡。辨证唯物主义对意识起源和本质的看法:起源:1.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地球上物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决定性的转折,由无机界到有机界,低级生物到高级生物,有一般动物到人类社会。与此相适应,物质的反映形式——意识也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生命物质的反映又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生物的感觉,及人类的意识的最后出现。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本质: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器官是人脑这种高度严密复杂的物质体系。意识过程是心理过程,它是以人脑进行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的,而生理过程是一种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对于生理过程的依赖,是意识依赖于物质的一个方面。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人脑只是意识的器官,是生产意识的加工厂,需要有原材料,原材料只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世界是否永恒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本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唐善导大师偈子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运动是一个最高程度的哲学范畴,它概括了一切变化和过程的一般本质,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所有变化在内。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否定运动的绝对性,夸大相对静止,认为世界是不变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夸大运动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联系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佛教观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应住色生心,住声香味触法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所住,即为非住。时间和空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进行的。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物质存在的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它表明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一运动过程和另一运动过程依次出现的先后顺序;一事物存在和一种运动过程的长短。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和广延性,表明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决定了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爆炸的起始点是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点。如何理解这种无时间和空间的状态?)世界的统一性唯心主义是一元论的世界观,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无论是主观精神还是客观精神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意识对立起来,认为他们是两个相互并行的实体,是世界的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结构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描绘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它是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统一。(哲学观念上的统一,而非具体的实体上的统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一只北京的蝴蝶扇动翅膀也许会在纽约引起大风暴。)为什么会总是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发展的原因何在?这种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不止息。任何事物总是暂时存在的,自生自灭的,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是发展的实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是和形而上学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是一种孤立、静止和片面的思维方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决定论是承认事物的发展遵循一定客观规律的主张。非决定论是否认事物的发展遵循一定客观规律。机械决定论和辨证决定论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客观必然性,认为事物的发展只遵从某种绝对必然规律,否认偶然性和非决定因素。这种把规律绝对化的观点,会导致宿命论。(“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的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经完全确定了。”)辩证决定论承认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同时又认为客观规律,客观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形态表现出来,而这些偶然性的东西是不能预先决定的。辩证决定论承认以决定性为基础,同时也承认有非决定性的因素。必然和偶然(老和尚和小和尚救蚁的故事)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质量度的问题庸俗进化论和激进论否定之否定规律佛家的因缘观和因果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道德经?》《了凡四讯》二认识论我们的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要知道答案就涉及到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问题。1.我们能否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即世界可知还是不可知的问题。思维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如果我们自己的能力有限,那么就没有办法完全认清这个世界,就不能获得答案。第二个问题,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能力,那么我们又当如何做才能够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呢?或者说依照什么样的程序和标准才算获得了真理?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自己的感性经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二是我们的理性意识。我们从感官获得外界信息,而又依靠自己的理性意识去分析综合这些信息,以获得有用的知识。那么依照上述能力,我们能否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呢?无数的哲人都对此提出了看法。(康德,休谟,黑格尔,马克思等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怀疑论)可知论承认并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有能力认识世界。应该相信科学。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否认世界的可知性,怀疑人认识世界的能力。(虚拟现实医生手术开刀星际旅行外星魔怪的控制世界究竟是否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佛教道教的看法:可知论,人是可以正确认识世界的。而就科学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而言,答案是相对明确和肯定的。我们至少能够部分的正确认识这个世界,尤其是对物理世界的认识。从最初的天文学,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的量子力学,建立在客观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物理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它自然学科亦是如此。这些辉煌的成就使我们相信,人类是有能力探讨这个神秘的世界的。虽然目前还没有达到真理的极至。但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将会使我们越来越接近真理。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意识世界的探讨离目标还非常遥远。2.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正确认识这个世界?既然我们认为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的规律,获取正确的知识。那么怎么样获得这些正确的知识呢?正确的知识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先验论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它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认为人的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经验的,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反映论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认为人的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被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和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为认识是消极被动的反映客观物质世界。辩证唯物主义是积极能动的反映论,不断解决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感性和理性,真理和谬误等矛盾的过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