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第一讲信息检索概论刘畅【目的与要求】•了解信息检索有关概念•熟悉各类型信息源、信息检索语言【重点】•各类型信息源、信息检索语言【难点】•信息检索语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1)信息(information,inform带有指令性)•“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美国数学家、信息论创始人申农,1948•“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美国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1948(2)文献•“文,典籍也;献,贤也”——宋,朱熹•“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ISO《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文献是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3)情报•情报是指被传递的知识或事实,是知识的激活,是运用一定的载体,越过空间和时间传递给特定用户,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信息。(4)知识中国古代:智慧、学问•“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现代知识社会:“知识是对事实或思想的一套有系统的阐述提出合理的判断或经验性的结果,它通过某种交流手段,以某种系统的方式传播给其他人。”——美国学者丹尼尔,20世纪70年代内涵:关于事实与思想的陈述;这些陈述能提出合理判断或实证结果;它们可通过传媒传递给他人四个概念间的关系:Titleinhere情报文献知识信息信息与知识:今天最低气温是0摄氏度水在0摄氏度时结冰知识可被视为载有经验、评价、敏锐洞察力的信息。文献与知识:文献记录的知识仅仅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无法记录的。情报与知识:情报不一定属于知识的范畴,有些情报可以属于知识,是知识的一种,有些情报未必是知识。文献与情报:不是所有文献都能成为情报,所有情报也不都能记载在文献中。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征政府性商业性公益性公开非公开半公开一次:新颖性、创新性二次:浓缩性、有序性三次:综合性关于信息资源类型划分的多种观点按信息资源的运营机制划分B潜在现实按照信息资源加工程度划分从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角度划分按信息传递的范围划分按信息存在状态划分按不同标准划分各类型的信息资源(1)刻写型(甲骨、竹简、帛书等)1甲骨文商晚期兽甲骨文手稿印度梵文哲学手稿帛书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又称缯书。按照记录载体材料的不同划分1•以刻划和手工书写为手段,将知识信息内容记录在各种自然物质材料和纸张等不同的载体上而形成的文献。《滚滚红尘》——三毛(2)印刷型文献(期刊、图书等)载体:纸张记录手段:打字、印刷和复印等优点:便于直接阅读,使用方便缺点:体积大、存储密度低,不便于加工、整理和收藏。•其他零散资料主要指档案资料、舆图、图片和乐谱等零散资料。万国坤舆图——利玛窦,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3)缩微型(缩微胶卷、缩微胶片等)载体:感光材料记录手段:缩微照相优点:存储密度较大、体积小、便于收藏保存、便于远距离传递。缺点:缺点是不能直接阅读,需借助缩微阅读机才能阅读。蒋介石日记的缩微胶卷样品(4)声像型文献(视听资料)(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电影片、多媒体资料等)载体:磁性和感光材料记录手段:借助于特殊的机械装置(如复录机、摄像机、录像机等)直接记录声音、图像优点:直观、生动缺点: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设备才能阅读声像资料(5)机读型(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等)载体:光、电、磁介质记录手段:利用计算机进行存储优点:存储密度高,出版周期短、易更新,传递信息迅速,存取速度快,可以融文本、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信息共享性好、易复制,识别和提取易于实现自动化缺点:需借助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设备才能阅读概念例子通常是指原始制作,即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二次文献一次文献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等是指文献情报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所得到的产物,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由文献情报工作人员编辑、出版和积累起来的工具性的文献。目录、题录、文摘、索引、各种书目数据库等是指利用二次文献,选用一次文献内容,经综合、分析和评述后形成的指南性文献。综述、述评、字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标准、数据手册、指南数据库等三次文献检索的手段对象+工具检索的对象图书(book)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图书是指50页以上的以印刷方式单本发行的出版物。特点:内容全面系统,基础理论性强,论点成熟可靠。如果需要对大范围问题获得一般性知识,对陌生问题进行一般了解,对熟悉问题进行历史性的全面系统的回顾,查阅图书一般来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图书传递信息速度慢,内容相对陈旧。阅读型:教科书(Textbook)、专著(Monograph)、文集(Anthology)等工具型:词典(Dictionary)、百科全书(Encyclopedia)、手册(Handbook)、年鉴(Yearbook)等图书分类图书的特征及著录格式书名实用统计学著者胡健颖,冯泰编著出版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载体项471页:22cmISBN7-301-03086-x索书号C8111图书的特征胡健颖,冯泰编著.实用统计学.北京②:北京大学出版社①,1996③,471页④,ISBN7-301-03086-x⑤JavierNogueras-Iso,F.J.Zarazaga-Soria,P.R.Muro-Medrano.GeographicInformationNetadataForSpatialDataInfrastructures-Resources,Intero-perability,InformationRetrieval.SpringerVerlag①,Germany②,ISBN:3-540-24462-6⑤,264pages④,March2005③图书著录格式ISBN(国际标准书号)由10位数字分成4段组成,各段依次是:地区或语种号(0、1-英语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波多黎各、南非、英国、美国、津巴布韦;2-法语,法国、卢森堡以及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士;3-德语,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德语区;4-日本;5是俄罗斯;7是中文。)-出版社代号-书序号-校验号。978-7-302-14436-6,表示中国大陆代号为302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种图书,其书号为14436,该书的校验码为6。校验码为10时,记为罗马数字X。自2007年起采取13位数字分成5段,除上述4段外,增加了第一段:EAN·UCC前缀号(978或979)-图书出版信息检索工具:《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新华书目报》《出版社目录》各图书馆目录信息检索系统网上书店:亚马逊网上书店当当书店上海书城数字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其它数字图书馆(书生、超星、Apabi等电子图书)期刊(Journal)特点: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传播面广、时效性强用途:获取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各类期刊达15万种以上,科技期刊约占10万种。我国现有期刊9000多种,其中科技期刊占54%。据统计,科研人员从期刊中得到的信息约占65%以上,是十分重要的情报源。定期或不定期周期性出版的连续出版物。期刊的分类学术性:一般性期刊(Journal),纪事(Chronicle),年刊(Annual),汇刊(Transactions),各种学报(Acta)、通报(Bulletin)、评论(Reviews)、进展(Progress)等快报性期刊:通讯(Communication)、快报(Letters)、短讯(News)等检索性期刊:index,Abstract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目前,判断中文期刊是否核心刊有以下三种标准1北京大学图书馆主编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缆》2中信所的《中文科技期刊引证报告》3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引证报告》以下两个也可以参考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期刊影响因子(ImpactFactor)指在两年内某期刊上发表的所有文章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这两年该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总数的比值.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比如:《Science》杂志1996年的影响因子计算方法:1995年共出版文献1037篇,1994年共发表文章1054篇。1995年的文章在1996年被引用24189次,1994年的文章在1996年被引用25170次。1996年的影响因子=(24189+25170)/(1037+1054)=23.605•可以较公平地评价各类期刊,避免了不同创刊期、不同载文量带来的不公平。•影响因子越大,期刊质量也越高。《中文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引证报告》可以查中文刊物的影响因子。被SCI收录的刊物影响因子可以检索JCR(JournalCitationReport)识别期刊主要依据:刊名①、期刊出版的年月号②、卷(Vol)③、期(No)④、页码、国际标准刊号(ISSN)等⑥。刘泉,吕锋,刘翔.灰色趋势关联分析及其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①,2001②,21③(5)④:77~80⑤,ISSN:1000-6788⑥Guterman,L.ThePromiseandPerilof“OpenAccess”.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①,January30,2004②,50③(21)④:A10-12,A14⑤,ISSN:0009-5982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