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熊哲宏第一讲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一、心理学的对象心理学的定义往往随着心理学关注的焦点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一般地说,心理学是关于“MIND如何工作”(HowMindWork)的跨学科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建构。1、心理学对象的历史演变:(1)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关于“灵魂”或“心灵”的研究。(2)科学心理学时期:“构造主义”:关于“意识”的构成元素的研究。“功能主义”:关于“意识”的功能的整体研究。“行为主义”:关于“行为”的研究,取消“MIND”的概念。“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心理完形”的研究。“精神分析学”:关于“无(潜)意识”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性”的整体研究。当代认知心理学:关于人脑与机器的“功能同一”研究。2、当代心理学关于研究对象的争议:(1)“信息加工”范式:人与机器的功能同一。(2)“新联结主义”范式: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二、心理学的主要问题:一、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心理学范式首先要提出关于“人性”本质的假设。如人类行为是自由选择的还是被决定了的?二、心身关系问题:1、一元论者(monists):那些认为只有一种“实在”的人。(1)唯物论者(materialist):那些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包括心理事件都是物质性的人。(2)唯心论者(idealist):那些认为终极实在是由观念或知觉构成的人。2、二元论者(dualist):任何认为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的(身体),一个是精神的(心理)——的人。二元论的类型有:(1)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主张心理影响身体,身体也影响心理。心理能够激发行为。(2)突现论(emergentism):主张心理过程产生于大脑过程。有两种形式:突现论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一旦心理状态产生,那么它们就能影响随后的脑活动和行为。突现论的另一种是“副现象论”。(3)副现象论(epiphenomenalism):认为心理事件产生于脑活动,但是心理事件与随后的行为无关。它只是大脑过程的一种副带现象。(4)心身平行论(psychophysicalparallelism):心理和身体活动是相互独立的。在物理世界中受到刺激时,心与身的活动会同时产生。(5)两面论(doubleaspectism):认为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不能彼此独立的,它们是同一经验的两面。(6)前定和谐(preestablishedharmony):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是相互独立的,但二者又相互关联,因为它们被(上帝)设定成按同一进程运动。(7)偶因论(occasionalism):认为心身关系是由上帝调节的。三、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1、先天论(nativism):认为人类重要的特质(像智力等)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或遗传的。2、经验论(empricism):相信所有知识的基础都来自经验。四、机械论与生机论:1、机械论(mechanism):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有机体的行为,完全可以根据机械定律来解释。2、生机论(vitalism):认为不能用无生命过程来解释生命。生命所需要的活力并非物质实体或无生命过程,生命在那种力中展现自身。有生命存在就必有“生命活力”存在。五、理性与非理性问题:1、理性论(rationalism):对人类行为的解释通常强调逻辑、规则、理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性。2、非理性论(irrationalism):强调行为决定因素不是在理性控制之下的。如强调情绪或无意识机制的作用。六、人与动物的关系:七、知识的起源问题:由于心理学要确定人是如何获得关于他们自己及周围世界的信息,所以它总是会涉及到“认识论”(Epistemology)。经验论者假定了一种“被动心灵”的概念:在认知上反映物理世界中正在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东西。理性论者假定了一种“主动心灵”的概念:心灵以某种方式改变或组织来自经验的信息。八、客观实在与主观实在问题:客观实在:物理上真实“在场”(presence)的东西。主观实在:我们心理上实际经验到的“现象学的”实在。在二者之间的差异上有两种观点:1、朴素实在论(naïverealism):认为人们在心理上经验到的与物理存在的是同样的。2、具体化(reification):认为我们为了抽象目的所使用的名称,有其对应的、独立于名称的存在。或者说,某物因其有名字指称而具有独立存在性.J.S.穆勒(1843)将这种谬误描述如下:“可以用一般形式清晰阐明这样的谬误——凡能单独想起什么就能单独存在什么:它最为显著的表现是在于把抽象事物具体化。在各个时代,人类都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倾向于断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有名字,那就必定有与名字相对应的、可辨认的独立实体;通过对个别事物的概念的操作,我们的头脑依靠自己的力量形成了各种复杂观念,而我们倾向于认为,每种复杂的观念都有与之相符的外部客观实在。”九、关于自我的问题:怎样解释我们经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作为经验的组织者的“自我”;作为行为的发动者的“自我”。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1、从MIND的功能来划分:(1)认知心理学(2)人格心理学(3)智力心理学(4)情绪心理学(5)记忆心理学(6)语言心理学(7)思维心理学2、从研究特色与领域来划分(1)基础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3)应用心理学(4)理论心理学(5)临床心理学(6)变态心理学(7)学校心理学(8)社会心理学三、心理学的方法方法问题涉及到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采用合适的搜集资料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研究程序进行统计检验等的基本过程。主要方法有:1、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后进行分析的方法。2、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3、调查法:(1)问卷法(2)谈话法4、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第二讲心理的神经机制一、关于大脑工作原理的两种假说:1、“心脑同型论”:假设大脑在物理水平的组织方式与心理的组织方式之间存在有意义的对应关系,即大脑与心理具有相同的形态或形式。最早见于格式塔心理学。2、“脑功能定位说”:即任何特定功能或认知过程都发生于大脑的某一区域。二、“深层边缘系统”与情绪1、深层边缘系统的功能:深层边缘系统包括视丘、杏仁核、视丘下部及其周围构造。(1)设定情绪状态;通过内在状态过滤外部事物(创造情绪色彩);(2)储存充满感情的记忆;(3)调节行为的动力;(4)控制食欲与睡眠周期;(5)直接加工嗅觉;(6)调节性欲;2、深层边缘系统与心理异常:抑郁症三、基底神经节与思维和动作的协调1、基底神经节的功能:(1)使人的思维与行动协调一致,融为一个整体;(2)调整肌肉放松的速度或大脑焦虑的程度;(3)激发人的动力;(4)传递快乐或兴奋的感觉;(5)习惯的形成。2、基底神经节与心理异常:焦虑与恐惧四、前额叶皮质与人的理性:1、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大脑内部负责观察、监督、指导并特别关注行为的部位):(1)集中注意力;(2)判断力;(3)控制冲动;(4)自我监督;(5)从经验中学习;(6)感受并表达情感的能力;(7)预先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2、前额叶皮质与心理异常:多动症、精神分裂症四、扣带系统与适应能力:1、扣带系统的功能:(1)转移注意力;(2)增强认知弹性;(3)获得适应能力;(4)由一种想法“联想”到另一种想法;(5)作出多种选择;(6)适应形势;(7)与他人合作;2、扣带系统与心理异常:忧虑与偏执、强迫症六、颞叶与记忆、语言1、颞叶(左侧)的功能:(1)理解和加工所接受到的语言;(2)记忆;(3)听力学习;(4)搜索词句以作出合适的表达;(5)视觉与听觉加工;(6)稳定情绪;颞叶(左侧)与心理异常:攻击性、自杀、暴力、妄想症等。2、颞叶(右侧)的功能:(1)辨别面部表情;(2)社交技能:理解别人说话语气的真实含义;(3)辨别节奏;(4)欣赏音乐;(5)视觉学习;颞叶(右侧)与心理异常:自闭症颞叶(左、右侧一起)与心理异常:健忘症、癫痫、“似曾相识”。第三讲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一、人类心理的系统发生:1、“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psychology)理论的核心概念:第一,人的心理是由大量领域特殊的“模块”(或心理器官)所构成的;第二,这些模块像身体的其他系统一样是自然选择的产物。(2)“达尔文模块”的基本特征:A、“领域特殊性”:根据Cosmides和Tooby的观点,我们的心理主要由“一簇特殊化的机制——即具有领域特殊性的程序,对领域特殊的表征进行操作,或同时对这两者——所构成的”。“我们的认知构架类似于成百或上千个功能上专门的计算机(常称为模块)的联盟,被设计来解决对我们狩猎-采集的祖先来说是特有的适应问题。每一个这样的装置有其自己的程序,并对这个世界的不同部分施加自己特有的组织。存在着为语法归纳、面孔识别、船位推算、解释事物以及从面部来识别情绪的特化系统。存在着为探测生命体、眼睛注视方向和欺骗的机制。存在着‘心理理论’模块,……多种多样的社会参照模块。每一个领域特殊性的达尔文模块致力于解决在我们祖先得以进化的环境中的信息处理问题。”B、“计算的”机制:人的认知构架类似于成百或上千个功能上专门的计算机,即这样一种符号(或表征)操作装置:接受作为输入的表征,并根据形式上可具体化的规则来操作表征,以便产生作为输出的表征(或动作)。C、“天赋的”认知结构:其独特特性主要或完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支配我们认知结构的许多达尔文模块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是“适应器”(adaptations)。总之,达尔文模块是天赋的、自然选择的、功能特殊的和普遍的计算机制。(3)进化心理学对达尔文模块的论证:S.Pinker的“倒序制造”(reverseengineer):“机械制造发展过程,是指人类发明出机械设备为自己服务;而倒序制造过程,是指研究机械是如何制造的。倒序制造就是松下公司发布一款新产品时,索尼公司赶紧仿制一个。他们会买来一个新产品,把它带到实验室,用螺丝刀将其解剖,然后尽量去搞清楚所有部件都是用什么做的,以及它们怎么样结合起来使产品发挥它的功能。”A、“适应问题”:繁衍、避开食肉动物等。B、选择压力能产生解决适应问题的领域特殊的认知机制——模块。“纯粹是为了生存和繁衍,我们更新世(Pleistoceneera)祖先不得不善于解决大量范围广泛的适应问题——将会挫败任何现代人工智能系统的问题。小的样本包括食物征集,导航,选择配偶,做父母,从事社会交换,处理攻击性威胁,避免食肉动物,避免致病污染,避免自然出现的植物毒素,避免乱伦等。”C、如果当领域特殊的认知机制开始解决适应问题时,可以推测它能排除或取代更普遍的认知机制,那么似乎可以得出结论:人的心理包括大量独立的、领域特殊的机制即模块。2、“社会模块”假说:(1)定义:“人类具有社会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大量目标专门、功能特殊化和相互关联的模块所构成。这些模块组织起来整体地指导思想和行为以应付进化过程中在社会领域反复发生的适应问题。”(2)“社会契约理论”A、社会交换与社会契约:B、处理社会关系的相关机制的可进化条件(“做决定的规则”):规则1:总是合作(不加选择的合作者):规则2:总是背叛(不加选择的欺骗者):规则3:在第一步采取合作的态度,在其他的步骤中,做你的同伴在上一步所作的事情(有选择的合作者)。C、“觉察骗子模块”:(a)、“华生选择任务”的“内容效应”:即推理内容的不同使得人类推理的过程也极为不同。(b)、“标准的社会契约形式”:“如果你获得收益(P),那么你就付出代价(Q)”。(c)、“转换了的社会契约形式”:“如果你付出代价(P),那么你就获得收益(Q)”。因而,“骗子”是:“~P&Q”“觉察骗子模块”表明,欺骗是通过代价—收益的范畴来定义的,而不是通过逻辑范畴来定义的。我们并不拥有觉察对逻辑规则的违犯的通用能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