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1.当今世界的大发展以新科技革命为动力的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不断开辟出新的产业发展重点、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推进。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众多发展中国家在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大量的人口离开农村,向城市流动。人员、物质、资本、信息等的流动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全球各个角落的主体获得了参与全球化的机会。各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相互依存更为紧密。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印尼等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从90年代实现了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前苏东国家,在经历了政治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之后,经济发展逐渐走上正轨。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依靠资源或政策,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非西方国家的发展和崛起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格局中的突出现象。(资料: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1973年同1950年相比,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从4.5%提高到4.6%左右。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开始回升,到1998年,中国经济总量(按照PPP计算)占世界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1.5%的水平,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经济总量(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将上再上一个台阶,超过美国,达到世界总量的22%。寻求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华盛顿共识”受到广泛批评,许多国家都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要减少社会排斥,实现“包容性增长”,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Consensus),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出面,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十个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由于国际机构的总部和美国财政部都在华盛顿,加之会议在华盛顿召开,因此这一共识被称作“华盛顿共识”。该共识包括十个方面: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②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③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④实施利率市场化;⑤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⑥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⑧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护私人财产权。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它的原始意义在于“有效的包容性增长战略需集中于能创造出生产性就业岗位的高增长、能确保机遇平等的社会包容性以及能减少风险,并能给最弱势群体带来缓冲的社会安全网。”包容性增长即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最终目的是使经济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让普通民众受益,包括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等。2.当今世界的大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社会的流动性增加、城镇化、市场化、家庭规模缩小、老龄化、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自主性、权利意识、身份认同在不断加强。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加紧密。一方面,人类的行为全面干预到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自然环境的变化更加明显地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社会更加多元化。许多国家的社会阶层都在进行着调整,有的还出现进一步分化的趋势。“亚文化”群体的呼吁和要求日益强烈,并且受到主流社会的重视和承认。文化和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更加频繁,在融合的同时,也相互碰撞,甚至引发冲突。全球范围内,非政府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影响力不断提高,参与的领域也在不断增加。国家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相互竞争更加激烈全面。冷战结束后,国家间竞争的重心从军事安全转向了经济领域,乃至更广泛的领域。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国政府不仅重视由资源物质组成的硬实力,也更加重视由制度文化所形成的软实力。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问题不断涌现,一些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要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应对,必须发展和加强国家间,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改革现有的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建立新的国际机制,同时,也要处理好国家主权与国际行动之间的关系。(非传统安全(non-traditionalsecurity,简称NTS)又称“新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跨国性、二是不确定性、三是转化性、四是动态性。3.当今世界的大调整尽管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频发的战争和冲突,但是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的潮流。个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地参与各种公共事务,表达和实现自我权利。安全、福利、健康、环境、价值认同等与人的发展有关的问题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社会组织的方式和形态也不断创新。经济金融领域不断创新以应对风险,各类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调整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国际关系进行着重大调整。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南北关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各类区域性组织不断发展,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不断加强。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变革,以适应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各国政府都在积极调整政策,应对新的挑战,紧抓新的机遇。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市场化为核心的经济改革相继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展开,与之相伴随的还有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行政体制改革,扩大和深化民主的政治体制改革。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世界历史进程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活动正在全球范围展开。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历史是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它具有超越各民族和国家历史的“系统质”,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其运动方向和规律的影响。近代以来的交通运输技术革命、地理大发现、资本的国际扩张、大工业的发展,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了。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愈来愈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进程的新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开始加速,国际劳动分工将更多的国家联系在一起。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变革、各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资本流动的加速,经济全球化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形式大大丰富,劳动力、物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加速,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和经济联合的程度日益加深。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新格局资本的国际流动是经济全球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国际流动资本规模巨大,速度空前加快,投资形式不断丰富,资金交易规模空前扩大。金融资本全球化的风险性和投机性更加突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更为明显。国际分工深入发展,各国的比较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实现。世界市场的作用更加明显,很多资源都是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许多经济活动都是在世界范围展开的。国际间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链的形成将不同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的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自己的生产活动,有效地利用了世界市场,并且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跨国公司的经济规模和影响力大大提升。科技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以信息通讯、交通运输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便利和加快了各类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科学思想和观念在世界范围的传播,科技成果的国际交流和应用也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区域经济合作深入发展。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其深化和发展的推动力。许多在地理上相邻的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区域合作组织或者合作机制。世界上主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欧洲:欧洲联盟(1957年欧共体成立,1993年改为现名,简称为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60年)、里海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维谢格拉德公约(1993年)、独联体经济联盟(1993年)。亚洲: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年)、南亚区域合作联盟(1985年)、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1985年)、孟印丝泰经济合作组织(1997年)。中东、北非:海湾合作委员会(1981年)、阿拉伯合作委员会(1989年)、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198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西非经济共同体(1974年)、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1975年)、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1981年)、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1983年)、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992年)、东非合作委员会(1996年)。北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2年)。中、南美洲:中美洲共同市场(1962年)、安第斯国家共同体(即安第斯条约组织,1969年)、加勒比共同体(1973年)、拉美一体化协会(1981年)、南方共同市场(1991年)。大洋洲:澳新自由贸易协定(1966年)。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建立更为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得更为迫切。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应该始终发挥核心作用。二十国集团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合作机制方兴未艾,是全球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是多边主义的重要实践。从总体上说,西方发达国家及其资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据着更大份额的市场,掌握着更多的资源和优势,把握着大部分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权。但是,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方的主导地位正在发生变化。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于许多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像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获得所需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交往的扩大。在经济交往扩大和加深的同时,不同文化价值、体制制度也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充分显示出文化、制度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形成共同遵守的国际规则、国际共识。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获得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新机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得到提升。挑战:1.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由于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导致了任何一国的内部经济不平衡都会引发外部经济不平衡,进而影响到与其具有密切经济关系的国家,最终不同程度地“传染”给所有国家。1996年的泰国货币危机很快波及整个东南亚以及韩国和日本,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随后又蔓延到俄罗斯及拉美地区,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动荡,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如何建立有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机制任重道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需要理论上的回应,实践上的调整。2.全球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各种不公正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现已存在的贫富差距。全球范围的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