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的保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以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保护为例)陈羽林永妹摘要:长江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流域地貌类型多样,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约占84.2%,平原占11.3%,河流和湖泊等水体面积约占4.0%。长江流域是野生生物物种极为丰富的地区,在我国乃至世界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以及濒危动物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种类与群落类型繁多,已建立的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各类重要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及自然遗迹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正文: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条定义的“自然保护区”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如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长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库及其水生生态系统的依存地,它对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维护,对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江水系有鱼类约370种,其中上游江段约有260多种,这些鱼类绝大多数为我国所独有的、适应于长江自然水体生态条件的特有物种。但是近几十年来它的生态系统及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珍稀动物难觅踪影。2011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十余年里,包括白鱀豚在内的5种珍稀动物难觅踪影,也许已经灭绝。据曹文宣介绍,除中国独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白鱀豚被确定为功能性灭绝外,还有白鲟、鯮鱼、拟尖头鲌、鲥鱼等4种长江珍稀鱼类多年未被发现。在人类活动干预日益频繁的背景下,长达十几年未被人类发现,这些动物极有可能已经消失了。曹文宣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中出现了白鱀豚非正常死亡事件,其中45%都是被滚钩伤害,其次是轮船螺旋桨。“由于这种水生哺乳动物仅依靠声纳辨别方向和环境,所以常常被密集的渔具捕杀、或者伤害。它们的身体一旦出现较严重的外伤,得不到医治,死亡率很高。”曹文宣说,到上个世纪最后20年,电捕大肆出现,白鱀豚难逃厄运。1984年到1995年,白鱀豚从400头减少到不足100头。2002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生活了21年的白鱀豚“淇淇”自然死亡之后,白鱀豚被科学家宣布为“功能性灭绝”。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淡水鱼类研究专家刘焕章说,功能性灭绝即数量极其稀少或者没有,已经失去了发挥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在食物减少、水流环境改变、滥捕滥捞等情况下,白鲟、鯮鱼、拟尖头鲌、鲥鱼大约都在10余年内没有再被发现过。”曹文宣说,“这些水生动物的消失具有很深刻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不仅会让我们的后代再看不到这些动物,还会影响种质资源的优化和进化。”(二)工程的建设(葛洲坝和三峡),阻断了长江大多数鱼类的洄游通道,淹没了大量的鱼类产卵场,并极大地改变了长江鱼类的栖息环境。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发现,仅三峡工程就将使长江上游约2/5特有鱼类的栖息地面积缩小约1/4。至于正在酝酿的小南海水电站会给长江生态带来怎样的影响,有专家曾给出非常严峻的预测,小南海和其他梯级电站开发的累积效应将会严重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的水域环境,对栖息的珍稀特有鱼类造成毁灭性影响。这些专家认为,拟建小南海大坝将成为一道巨大的物理屏障,直接截断大坝上下游江段的连续性,阻碍了洄游性鱼类向上游或下游迁移的通道。小南海工程淹没区涉及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将导致多种珍稀特有鱼类产卵场和栖息地大量丧失。如果按1990年的那份规划,向家坝和三峡之间的小南海、朱杨溪、石硼3个梯级电站都建成的话,这个国家级保护区中,长江干流中的核心区和实验区将不复存在,仅剩缓冲区。库区将合计淹没30处珍稀特有鱼类产卵场及集中分布点,保护区的结构和功能将被破坏。据说,提交给论证会的报告认为,可以通过修建仿生鱼道给鱼类留出空间,作为补救措施。对此专家的态度是,仿生通道等设施建设须经严谨的论证和科学试验。其实,对于鱼道是否能有效减少水坝对鱼类的影响依然存在争议。曹文宣院士就认为,修建鱼道不是长江流域鱼类保护有效手段,因为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多数适应激流环境,对大坝修建形成水库的静水环境,它们是不适应的。特别是进行梯级开发时,急流生境将丧失殆尽,保护这些鱼类不是修建鱼道就能解决的。由于水库内流速显著减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结构、水深、水温及饵料生物组成均发生大的变化,使原来在该江段栖息的部分鱼类无法适应,它们被迫迁,进而被大大压缩的生境容量的限制,从而导致生物种群的衰减(三)不合理的捕杀在众多导致生物消失的原因中,野蛮渔捕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曹文宣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中出现了白鱀豚非正常死亡事件,其中45%都是被滚钩伤害,其次是轮船螺旋桨,到现在的电捕杀手。“由于这种水生哺乳动物仅依靠声纳辨别方向和环境,所以常常被密集的渔具捕杀、或者伤害。它们的身体一旦出现较严重的外伤,得不到医治,死亡率很高。”曹文宣说。到上个世纪最后20年,电捕大肆出现,白鱀豚难逃厄运。1984年到1995年,白鱀豚从400头减少到不足100头。不只在长江武汉段,在长江中下游的各个水域,都存在江鱼越来越少的情况。根据江苏省鱼类研究专家提供的数据,目前在长江江苏段仅存109种鱼类,而历史记录的鱼类共有162种,相比之下有53种鱼类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专家认为,过度捕捞是长江鱼类越来越少的罪魁祸首。一个电打鱼,还有一个迷魂阵,还是幼鱼就把它打起来了,它还没有成长,没有成熟,不能参加繁殖,能够繁殖的群体越来越少,那整个物种那就是断子绝孙了。据了解,为了保护长江渔业生态,《渔业法》规定在每年4、5、6三个月内禁渔,同时严禁用电捕鱼。但是记者在长江边了解到,为了躲避渔政执法人员,不少人在凌晨两三点用电捕鱼,十分猖狂。“在食物减少、水流环境改变、滥捕滥捞等情况下,白鲟、鯮鱼、拟尖头鲌、鲥鱼大约都在10余年内没有再被发现过。”曹文宣说,“这些水生动物的消失具有很深刻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不仅会让我们的后代再看不到这些动物,还会影响种质资源的优化和进化。”解决问题:(一)加大自然保护区立法工作,加强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针对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存在着工程建设增多、挖沙行为不断的严峻形势,农业部首次组织部署了为期半年的长江全流域的涉保护区渔政执法专项活动。继去年5月份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会同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省级渔业部门对四川、重庆开展了联合渔政执法检查后,2011年10月,又联合对湖北省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大检查,并在武汉市召开了沿长江10个省市渔政机构现场会。在执法行动过程中应把握“主动出击,善于造势;重点在查,处罚为辅;善于协调,形成合力”原则,广泛发动、营造声势,让人们认识到保护区的重要性、涉保护区工程的危害性和依法开展涉保护区活动的必要性,为做好保护工作奠定基础。各级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渔业法》的宣传贯彻工作,举办各种学习班、培训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和执法队伍的法律素质。各地还应高度重视渔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方法,以渔区和渔民为重点,入渔村、上渔船、进渔家,深入宣传《渔业法》及渔业法律制度。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社会各界对渔业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有很大提高,使渔民群众依法从事渔业生产、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有所提高。(二)水电开发要合理部署,统一规划。水电的开发在一些地区只能用无序来形容,根本没有环评,也没有论证,尤其在一些支流上,遍地开花的引水式电站已经使部分河道干涸了。所以应该在每一条梯级开发的河流,至少建立两处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每一条河流都存在特有鱼类,为了使其不致绝种,有必要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必须包含干流和支流,干流江段原规划的几个梯级电站应放弃,与干流相通的支流不应修建水电站,已修的应拆除。“解决能源问题不能总盯着水电,节约能源潜力很大,而风能、太阳能、热核能等新能源的突破和规模化,也不是遥遥无期的事。翁立达退休前的职务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也是著名的水资源保护专家,过去几年里,他深入研究了长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的状况。他分析说,长江流域的各级政府希望筑坝发电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修了坝,发了电就是经济效益,谁也不愿看着一江水从自己门前白白流走,下游能修,为什么上游不能修,干流能修,支流为什么不能修,邻县都修了,我为什么还按兵不动,于是电站层层加码。在翁立达看来,目前无序的状况可以说是全流域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的。多年前,翁立达就和他的同事建议,当前无序开发的状况下,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对原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进行修编,以便用新的流域综合规划指导今后的水利水电开发工作。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修编的主线,对原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从生态环境角度进行修订和调整。对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适度,不能超越河流自身的恢复调整能力,国际公认40%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戒线。而随着水电规划的实施,金沙江流域规划的水库总库容将达到径流量的83%,长江上游地区水库总库容将达到河川径流量的61%,对河流生态环境将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应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刚性规定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上限此外,国家应明确划定长江不宜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要在全流域从生态与环境角度识别不宜和需限制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的区域、河流和河段,并落实在新的流域综合规划中。不宜及限制开发区域明确后,应受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并在实践中严格遵守,对一些存在较大争议的项目应当暂缓决策。同时要确定开发的先后顺序,首先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工程,不应放任开发企业“跑马圈水”、遍地开花。(三)建立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国家相关部门已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自然保护区。至2008年12月长江流域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827个,保护区总面积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1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流域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长江流域水力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区,而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分布区在长江上游地区,因此长江上游区水电开发需关注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四)按照科学发展观,搞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协调内部区域的发展关系,是实现长江流域“人水和谐”发展路线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优势,进一步完善流域协调机制和区域联动机制。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渔业生态环境管理,加强渔船管理,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坚持和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和长江禁渔期制度。通过休渔、禁渔,使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有所养护和改善,渔民群众保护资源和依法捕捞的意识不断提高,渔业执法工作得到重视。还有积极开展资源增殖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增殖放流活动并指导地方进行人工鱼礁试点建设,开展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工作;参考文献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小水电之解析》,《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及其保护对策》李红清《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生态保护》翁立达《三峡工程技术丛书---------环境保护》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