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策略(我喜欢的好文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策略一、突出重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就要把握好这一个重点。①分析地理现象或成因采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一果多因”例1.材料1: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黄土高原的土壤受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长期的流水侵蚀使用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的下游沉积形成泛滥平原。材料2:图1为黄土高原某地的气候图,图2为降水-侵蚀-森林相关图(1)根据资料1,从B至A反映出和地域分异规律,穿过的经济地带包括。(2)根据资料2,当年降水量小于300mm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水的侵蚀力。当年降水量在mm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450mm之后,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明显。答案:(1)赤道向两极和沿海向内陆(或纬(经)向和经(纬)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2)较低(或弱,或不强),300至450,增强②分析地理现象中某一因素变化,产生的“一因多果”例2.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由图中资料,分析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答案:(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2)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3)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二、串点成线在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要将各个基础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条知识链条。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要理解各个要素特征内容。地质指区域内力和外力作用;地貌指区域的地形种类、分布和地势;气候指区域降水和气温特征及其变化;水文指区域水文和水系特征,主要对象是河流、湖泊、地下水特征;土壤指区域土壤的质地、组成、性质、厚度;生物指区域生物的种类、数量、结构和平衡度。在复习时必须掌握地理环境要素特征描述的思维点,考生分析并描述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征,才能全面科学地答题。例3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分析:做此类描述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题时,就要从该区域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来分别进行描述,并注意描述的方法。答案: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其他要素的演化。每个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分析一个区域时,不能“平均”用力分析各个要素的演化,而是分析区域某阶段“演化的主要因素”。例4: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是在古地质的湖沼条件下古生物大量遗体沉积而成。另外在黄土高原上开采煤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请尝试分析煤形成时期的当时可能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分析古地理环境,就要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从一个要素的特征可以推测出其它要素的特征。答案:当时气候湿热,植被繁密,生物繁多,地势低平,湖沼广布,利于沉积。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是通过地理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的如通过大气、陆地、海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的水循环,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实现了地貌、气候、水文等的演化。自然地理环境的循环主要有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例5.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1~2题。(1)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土壤条件B.气候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2)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是生物循环过程,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土壤中的物质循环运动,反映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时刻不停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答案:(1)B(2)A4.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变化就会导致各个要素及整体环境的变化,同时这种影响会因河流流动或大气的运动扩展到外区域例6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如果黄河中游地区大量用水,可能对下游自然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分析:命题的选点是选择区域人类活动导致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进一步分析这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淤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5.以一个地理环境要素为中心,将其他要素联系起来,串点成线如将土壤与地质、气候、生物、地形、水文等的相互作用,连点成线。三、交线成网在复习中,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知识,真正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影响作用,我们就要交线成网,如下图。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质①②③④地形⑤⑥⑦⑧气候⑨⑩(11)水文(12)(13)生物(14)综合中学地理知识,整理表中各数字代表的内容,掌握主要规律,在高考中针对区域特征和试题的要求,按规律完成分析,才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的目的。具体解析如下:①地质作用中的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它的作用(相向和相离)结果形成山地、海沟、裂谷、海岭;外力作用主要是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掌握它们形成的地形形态,如沉积形成冲积平原、三角洲、洪积扇等。②地质作用中的火山爆发,形成火山灰,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影响气温,同时火山灰充当凝结核促进降水。气候条件中的降水和气温的不同,造成不同的外力作用形式(水力和风力)。③断层区会有地下水的出露,岩石的组成影响水质。④地质影响土壤的质地、组成元素、性质。⑤地形与气候的关系,地势高低、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等不同地形区气温和降水不同;地表组成物质性质不同,气温变化不同。⑥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向、流域的范围、流速等水系特征;影响湖泊的数量和面积;影响地下水的流向、水位。河流对沿河地形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⑦地形高度的变化直接导致植被的变化;植被的变化影响地形形态,主要通过增加或减小地质外力而影响地表形态。⑧地形直接影响土壤厚度(如平地土壤厚度大),同时通过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而影响土壤的性质、肥力等。⑨气候中降水特征直接影响河流的径流量的大小、变化等;水域面积大小影响气候中气温的变化幅度,水汽来源。⑩气候决定—个地区生物特别是植物的数量、种类、变化,植被影响区域气候中的气温变化幅度、降水多少。(11)气候可以通过水热影响土壤的性质,还可通过影响地质作用影响土壤的形成。(12)水文条件影响生物(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种类(如水域中渔业资源的数量和种类);同时植物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的循环,减小河流含沙量,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13)水文条件影响一个区域土壤的迁移,结合地形、气候影响土壤的盐碱性(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蒸发旺盛或干旱的地区形成土壤盐碱化)。(14)生物可以影响土壤肥力、结构、发育速度;土壤又促进生物的生长和生态的平衡。在建立了知识网络后,要将网络构建于大脑之中。在做题时,应认真分析区域特征,运用网络知识,有条理地进行分析。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