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基本力量的根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自然界基本力量的根源》导论人们站在地球表面上,只能看到日出与日落现象,而不可能亲眼目睹地球绕太阳作公转运动这样一幅真实的自然场景。加上地面上自由落体等等宏观现象,可以在地面处于静止状态时得到最直接的理解,因而人们在认识中最先形成地静观念,则是不可避免的。太阳绕地球旋转、和地球相对于太阳自转,都会使地面上的人们看到日出与日落现象,地面无论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自由落体都会坠落在相同的位置上。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还有第二种情况,同样也可以解释他们所观察到的这些自然现象时,人们才会考虑从更大的经验范围,来验证哪一种情况与客观事实相符,传统的地静观念是否应当放弃。它表明在对同一自然现象的解释,存在着不同可能性的情况下,先提出的理论观点,往往会因为知识背景的局限性,而未必就符合自然现象本身的真实情形。地面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这一认识上的转变,不仅正确地调整了地球与太阳在天文学上的位置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们在从地面处于运动状态不改变地面上原有运动现象的认识转变过程中,发现了物体运动“惯性”的存在。从此,力不再被认为是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牛顿的F=m·a公式,以数学表述的方式,概括了物体的受力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量化关系,它开辟了近代工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牛顿将他的这一力学定律的运用范围,推广到天体的运动现象上,并提出了2万有引力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地面上的运动现象,同天体的运动现象在自然规律上的统一性。但是,牛顿的力学理论,同以往的浮力定律和杠杆原理等等,那些纯粹是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力学理论,是根本不同的。这些归纳出来的力学理论,只说明作用力在量度上变化的具体规律,它们不涉及作用力的本质、及其产生的物理原因。而牛顿的力学理论,正是关于作用力的本质,及其物理原因的基础性力学理论,它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最广泛和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对构成自然界的基本物质单元的认识、和对这种基本物质单元在自然空间中具体分布情况的了解。如果对这一本质性的问题是不清楚的,那么,也就没有根据来认为物体在密度上的不同,究竟是同体积的物质在量度上的不同,还是同体积物质所具有的某种其它物理量在量度上的不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牛顿采用了德莫克利特的自然观点,认为自然界是原子和虚空组成的,即物质全部存在于原子之中,原子是不包含虚空的密实的物质个体,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虚空领域没有物质存在,其物质量度为零。其中,原子是基本的物质单元,原子和虚空按照一定的体积之比占居自然空间,是物质分布的具体形式,同体积的物体所体现出来的量度上的不同,是同体积的物体所包含的原子数量的不同,也就是物质在量度上的不同。由此,牛顿首先确立了以“物质密度”为前提条件的质量概念,将他的力学理论,深入到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层次上。然而,现代科学所揭示的事实已经表明,德莫克利特认为的空3无一物的虚空,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自然空间可以不包含原子或其它微观粒子,但它仍然是由物质所组成的。“真空”这一概念,在现代科学理论中的意义,已经不是指空无一物的场所,而是指同微观粒子相区别的物质领域,是与“场”的概念相等同的。同样,构成物体的基本物质单元即原子,在核反应中也被证明不是先天固有的永恒的物质个体,而是有生有灭的暂时性的东西,它不能代表最原始的“本原”物质粒子,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在量度的多少。根据已有的事实经验可以断定,物质在体积上是绝对不能被压缩的,这也是物质作为自然界基本组成之物的必然要求。将不可压缩的物质,充满在体积一定的空间中后,就不可能再向这个空间中增加物质,以提高这个空间中的物质密度。没有了空无一物的虚空,物质的密度概念便失去了理论依据,因为在理论上,原子中的物质和真实中的物质,不能被视为两种不同的物质,对于原子的产生和消失现象,还需要以真空中的物质,为产生原子时的物质来源,和原子消失时的物质去处。这是物质守恒原则的固有要求。继续将真空中的物质,在物质量度上看作为零,以保持牛顿的质量概念,显然在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都面临着严重困难。在从微观层次到宇观范围上,自然界普遍存在着一种在量度上收缩或集聚的现象,所有构成物体的原子,都是这种收缩或集聚现象的产物。只有在认为这种收缩或集聚现象,是物质在量度上的收缩或集聚时,原子才能被认为是一个具有高密度物质的个体。但是,物质在集聚过程中,如何使原子中的物质不断增加,其周围真空中4的物质不断减少,这在理论上已经是解释不通的。既然在已经充满物质的空间中,不能再增加物质,同样,在充满物质的空间中,也不能将物质抽走而使空无一物的场所出现,要想让物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使空间中的物质密度产生变化,没有空无一物的虚空,是绝对做不到的。另外,原子是一个高度密集的能量个体,将原子的形成过程,理解为物质的集聚过程,也不能解释原子中隐含巨大能量的事实。物质释放能量,应当是原子中的内部能量,向其它外部形式能量的转化。认为物质可以消失、并能够以能量的形式而独立存在,这是与物质守恒这一最基本的自然观所不相容的。因此,对于原子的形成过程,将它理解为能量的收缩或集聚过程,是符合理论与事实的。在这一过程中,物质的密度是没有变化的,能够体现为原子而同真空中物质相区别的,是因为原子中的物质,集聚了真空中的物质所不具有的能量,而不是由于原子中的物质,同真空中的物质在物质密度上的不同。当考虑能量在空间中如何集聚成原子的问题时,完全没有原子存在的真空领域,便成为必然选择的基本研究对象,它预示着一系列极其重要的事实:即原子中所隐含的巨大能量,是来源于真空中的,而且,原子的形成过程,也是由真空中的某种最基本的规律来决定的。这种最基本的规律,同样也决定着星体和星系的形成,以及它们所具有的运动状态。这与当今天文学和宇宙学的几乎所有的观测数据所显示的事实,是不谋而合的。这些事实表明,“宇宙没有足够的质量使任何以物质为基础的理论能成立,某种从5未被观测到,也没有被科学界想到过的巨大的未知力在宇宙中起着作用这个事实变得明白无疑。在看上去完全空的空间中有着大量的能量,我们不清楚这种能量,也不清楚它们来自何方。真空有某种负压力——与所有的科学不相容的某种东西。大自然的宝库中似乎有第五种力存在,一种从未被直接地观测到过的力。……这个结论错误的概率小于百万分之一。”因此,放弃最为广泛的不可探测的真空领域,片面地用可见或可探测到的物体或微观粒子,作为自然界中的全体物质,来确定物质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基本性质,已经明显地成为认识上的一种错误倾向。重新找回失去的真空,改变在物理学中对物质概念的错误理解,是当今整个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摆脱困境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微观领域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影响物理关系的几乎都是能量因素,质量概念已经是不起作用的一种“摆设”,它阻挡了作为基础的微观物理学前进的道路。在德莫克利特的自然观中,原子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物质个体,它不存在产生和消失的问题。但是在现代的科学自然观中,对于原子的形成过程,和决定这一过程的物理机制,是需要提供详细的解释的。特别是以质量概念为前提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所有的质子、中子、电子等亚原子,以及其它的微观粒子,由于它们同原子一样,都是有生有灭的暂时性物质个体,所以,它们同样不能作为永恒不变的基本物质,来说6明原子形成的根本性问题。按照空无一物的虚空存在的观点,最小的原始物质微粒,应当是弥漫于虚空中的,由于无处不在的万有引力的作用,这些物质微粒在不同的区域,开始向不同的中心点逐渐集聚,并最终形成现在的具有高物质密度的亚原子,然后由亚原子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成现在的原子。在原子自身的形成过程中,因为万有引力的同时作用,原子与原子会被拉在一起而组合成元素和分子,分子同分子又会组合成物体、或直接组合成星体,然后再由星体组合成星系等等,整个宇宙的演化过程,是由万有引力来统一决定的。万有引力是与基本物质同时存在的最基本的自然力,核力与电磁力,是在核子和电子形成以后才出现的,因此,它们不是与基本物质同时存在的基本作用力。万有引力的作用效果,只能使物质或由物质所组成的物体,在直线距离上相互靠近或聚合在一起。对于微观粒子、星体、和星系的自旋状态,以及其中普遍存在的公转运动状态,用万有引力是无法解释的。核力和电磁力,都是短程的作用力,对于万有引力所不能解释的天体运动现象,它们提供不了任何帮助。在微观领域方面,万有引力所起的作用,是被忽略不计的,万有引力为什么能决定原子的形成,却不能决定原子的受力状态,这是谁也没有说清楚的事实。最突出的问题是,对于在体积上极其微小的原子,由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引力,远远不能将高密度的物质,紧紧地拉住在原子体积范围内,并使原子内部的物质且有着巨大能量的。原子中隐含的巨大能量,必然是在原子的形成过程中逐渐集聚的,对于原子的7形成过程、及原子在形成过程中巨大能量的来源问题,不是用“万有引力不适用于微观中的原子”这样一句话,就可以作为理由来回避的。作为与基本物质同时存在的万有引力,应当对由基本物质形成原子的过程,起着最直接的作用。在整个自然空间中,除了原子之外还会有其它的物质客体,适用万有引力吗?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理论,是以解释地面上的重力现象、和行星的动力平衡问题为出发点的,他当时不知道原子是可分的、虚空不存在、原子中隐含巨大能量等等,这些在后来才被科学所揭示的事实。如果当时牛顿知道原子是可分的、虚空是不存在的,他很难给出物质密度这一概念,对物体所具有的密度特征的本质理解,很有可能会成为牛顿建立他的力学理论的重要障碍。如果牛顿当时知道原子中隐含着巨大能量,他也许会倾向于认为原子是一个能量个体,而不会轻易地相信原子是一个高密度的物质个体。万有引力的产生,是以物体质量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原子几乎代表了所有可见物体的质量。如果当时牛顿知道原子与原子之间,只存在很短距离的相互作用,他一定会考虑到在远距离的情况下,连代表物体全部质量的原子与原子之间,都没有相互作用,完全是由原子所组成的物体与物体之间,也应当不会存在由质量所产生的万有引力。当原子与原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即一个原子不是另一个原子受力的物质客体时,能够产生万有引力作用的两个物质客体,在自然界中肯定是不存在的。至于地面上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毫无疑问地是组成物体的所有原子,共同受到了朝向地球中心方向的作用力。但是,8这种作用力,绝对不是地球中的原子对物体中原子的吸引力,而是来自真空中的一种真实存在的自然力。这种自然力的明显特征,就是能够贯通于原子所存在的一切空间而不受原子阻挡,这种由真空对原子的作用力所具有的不可屏避的特征,是原子与原子或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不可能具有的。只有在虚空中孤立地看待原子,不考虑原子同真空之间存在的物理关系,才会将原子与原子或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看作是物体重力存在的唯一原因。按照牛顿对万有引力作出的定义,万有引力的大小,只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这是一种与物体的运动无关的作用力,用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速度或加速度因素,是不能参与表述万有引力大小的。万有引力的物理学含义,就是指在两个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无条件存在的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而动力学中的作用力,是以惯性定律为前提而提出的,即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会保持原有的速度或动量M·V。作用力F和作用时间t的乘积F·t,则表示受力物体动量的增加量,由F·t=m·v,可得F=tvm=m·a,这就是动力学的基本公式。这种用物体的运动来描述的作用力,其物理学含义为单位时间内动量的增加量。它同与运动无关的万有引力,在本质上就不是同一种作用力。运动力在物体的相互接触或碰撞过程中,会以动量的形式相互转移,并遵从动量守恒原则。而万有引力的大小,则与两个相互吸引的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动量的变化是无关的。万有引力可以使被吸引的物体产生一定的运动加速度,并同时获得动量的增加,而且,万有引力在使物体获9得动量增加的同时,不会导致自身在量度的减小、或在物体的质量方面存在损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运动着的物体,便不能通过向两个正在相互吸引的物体转移动量的方式,来增大两个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