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帮助同学们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做到懂法、用法、护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在实践中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难点:法律思维方式的准确理解与培养。课程导入•讨论法制与法治?法制•“法制”一词,我国古已有之。然而,直到现代,人们对于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还是各有不同。•其一,广义的法制,认为法制即法律制度。详细来说,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其二,狭义的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其三,法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法治•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区别•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2、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属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层面;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3、前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后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法律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特征:(1)讲法律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情法winner法(2)讲证据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只有收集到充分的证据,才能查清案件事实。•思考问题:•第一,如果犯罪嫌疑人拒不交代案情,但有其他确实充分的证据,法院能否对其定罪量刑呢?•第二,如果只有犯罪嫌疑人的认罪的口供,没有其他证据佐证,法院能否对其定罪量刑呢?《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法律对利益和行为的调整是在程序中实现的。(3)讲程序“看得见的正义”:•法律格言:JUSTICEMUSTNOTONLYBEDONE,BUTMUSTBESEENTOBEDONE。“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4)讲法理总结提升••第一,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利用法律思维方式,像法律人一样思考。•第二,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法治思维的基本含义•含义:•第一、程序先序,即认为程序优于实体;•第二、掌握运用法律术语,对事物用法律人的角度观察、思考和判断;第三、保持溯及既往的习惯,中正稳重;•第四、逻辑严密,谨慎地对待情感因素(客观公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第五、对事物的探求过程多作事实判断,尽量少作价值判断;•第六、追求程序正义,在程序正义前提下追寻事物本质;•第七、判断结论总有单一性,是或者非有明确界限并要求作出判断。法治思维的特征•第一,通过程序进行思考,运用法律术语进行观察,思考和判断;•第二,遵循向过去看的习惯,表现得较为稳妥,甚至保守;•第三,注重缜密的逻辑,谨慎地对待情感因素(即客观公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第四,法律思维追求的程序中的真,不同于科学中的求真;•第五,判断结论总是非此即彼,不同于政治思维的权衡特点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公平正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1、学习法律知识•2、掌握法律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4、养成守法习惯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3、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4、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与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推进依法执政•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学生应当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1、树立法律信仰•2、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3、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学习思考•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3、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