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有答案复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绪论1、恩格斯著作《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19世纪的科学方法进行哲学研讨的哲学著作。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观点对当时自然科学中重大发现进行哲学分析。(1)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自然观。恩格斯经过对十九世纪众多科学发现反复的研究,从自然观的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学说:1)运动变化可划分为若干种运动形式;2)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化着;3)在运动形式转化中存在着量的守恒和质的不灭关系;4)按运动形式的复杂程度,恩格斯主张区分出简单的低级的运动形式和复杂的高级的运动形式。恩格斯关于运动形式的学说提供了一种观察研究自然的哲学方式,启示人们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自然界多样性,从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角度分析自然界的演化发展,将自然界看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2)假说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假说方法被普遍应用,标志了19世纪科学研究的明显进步。假说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既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又包含一些假定和猜想,需要新的经验加以确证。恩格斯对此作了一些原则性见解:1)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2)假说既要有实验观察事实作为基础,又需要新的观察事实进一步确证;3)假说相互排挤和迅速更替并不表明事物本质不可认识,而是意味着科学认识在错综复杂的曲线上发展。此外,恩格斯还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整体分析。特别强调了:1)社会生产是科学发展的动力;2)科学发展又推动着社会的变革。恩格斯既把科学看成一种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由此出发研究与知识内容相关的自然观问题,以及与活动方式相关的方法论问题,同时也把科学看成一种与经济、文化、政治发生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由此出发又涉及到了科学的社会建制和社会价值问题。《自然辩证法》代表着19世纪崭新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既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世界观的基础,又是它的推广应用。2、20世纪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自然哲学。把蕴含在科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中的科学思想作为研究的重点。相对论中的时空观问题、量子理论中的因果性问题、控制论中的目的性问题、信息论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一般系统论中的等级结构问题、自组织理论中的非线性和随机性问题等,都是20世纪自然哲学所关注的内容。其着眼点不是要阐明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以及为什么是这样,而是阐明20世纪的科学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研究世界,这种观点在什么意义上是合理的以及是否需要补充和完善;并不是关于自然界本身的知识,而是关于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研究自然界的知识。(2)科学哲学。各流派关注的问题大体相同: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2)科学理论的结构问题;3)科学理论的发现问题;4)科学理论的解释评价问题;5)科学理论的进步标志问题;6)科学理论的社会承认问题。(3)技术哲学。从哲学的高度研讨与技术活动有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的研究称为技术哲学。23、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答:科学技术哲学是在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视角,从整体上讨论,对科学技术进行统一哲学研究其相关问题。它把科学和技术看成一种知识体系、一种活动体系、一种社会建制和社会现象,进而对其进行整体性的哲学研究。主要研究范围为:(1)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进行本体论抽象-自然观。本体论是关于世界的本质、本原、存在的根据等问题的见解。科学技术哲学中所研究的自然观,既包括天然物,也包括人工物,并力图用同一的观点阐释它们的存在和演化。1)从自然规律的角度看人工物与天然物并无原则性差别,它们按同样的自然规律存在和演化;2)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之间往往贯通;3)在当今人类生活的地球上,主要由科学知识表征的天然物与主要由技术知识表征的人工物已复合为一个整体。(2)对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和方法论抽象-科学技术方法论。所有这些研究活动都密切关注科技研究的具体实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认识论分析。科学技术活动不仅包括认知活动,还包括大量的非认知因素。从认知以及认知与非认知相互影响视角上所形成的对科学技术活动的总体理解,称之为“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并不涉及某种科学方法或技术方法的细节,而是着力研究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各种方法起作用的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它们的总体结构。(3)对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价值论抽象-科学技术观。在价值论分析中,科学技术被视为价值客体,人类社会被视为价值主体,从主体借助中介而和客体发生的交互作用中讨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及其意义。价值论分析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1)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评价研究;(2)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动力及其社会控制的研究。立足于价值论分析而形成的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社会功能、以及社会调解的总体见解,被称为“科学技术观”。从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出,它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直接研究领域的哲学学科,属于领域哲学。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大进步,必然会引起科学技术哲学内容的变化,从而使其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特点。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科学技术背景下,科学技术哲学会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4、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答: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由于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本身,因此,它与科学技术的联系更为密切和直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它是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一个中间层次,同时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的双重影响。它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交叉。同时,自然辩证法不仅研究自然界,而且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和在人类社会中的展开与发展过程,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因此,自然辩证法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这种气势汹汹写科学技术的交叉,正体现了现代社会中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汇流趋势,自然辩证法的深入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汇流,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正确地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3第一章1、科学与技术有何异同?答:同:(1)二者都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体系和知识体系,都属于知识范畴;(2)二者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要素,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3)科学的发现科技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引导。(4)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异:(1)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技术知识主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它追求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2)知识形态不同。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知识,它把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某一种定论,并尽量使之简洁明了。可以用规范语言、编码表述;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在条件耦合中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和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一般做不到用规范语言、编码表述。(3)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对科学知识主要进行真理性评价(正确与否);对技术知识主要进行价值性评价(有效与否)。(4)与社会的相关度不同。科学知识对近期的社会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意义;技术知识则关系到现实生产力,对社会文明、国家的实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为直接和近期的影响。(5)知识表征方式不同。科学知识主要记载为陈述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A是B”或“由于A所以B”;技术知识主要记载为程序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如果采用A方法则出现B结果”。(6)科学研究关于事实原理、定理;技术是研究技能、诀窍及社会关系的。(7)科学是不会过时的;技术是可以过时的。(8)科学是发现,将以前的知识创造复制;技术是发明,创造以前未有的。(9)科学比较深奥;技术比较复杂。2、科学家的共同行为规范是什么答:从一般意义上说,支配科学家、科学共同体从事科学活动的基本精神原则有以下四点:(1)普遍主义。科学的普遍主义的直接表达就是科学理论的客观基础性,即尚未被经验证实的假说不管其来源如何,都服从于先定的、非人为的标准,该标准是与观察和原先已经证实的知识一致的。(2)公有主义。科学界承认科学发现都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并被分配给社会全体成员,是全社会的共同财产。科学家对其发现拥有的唯一权利,就是获得科学共同体内部对其发现的承认和尊重。(3)利他主义。科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追求真理,仅仅在次要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4)理性主义或有条件的怀疑原则。科学家不应盲目接受任何东西,科学向包括潜在性在内的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的每一方面的事实提出疑问。这种怀疑是借助经验的和逻辑的标准所进行的理性分析。科学家有责任评价其4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怀疑。3、什么是科学精神?你所理解的科学精神的养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答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精神的特征科学精神应包括14个方面的特征:(1)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2)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4)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5)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6)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须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7)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9)协作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10)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11)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12)功利精神。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13)可重复和可检验: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研究规律并用于改造客观的知识。研究客观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就必然出现的事情)就应具备可重复、可检验原则。因此掌握规律就可以预测和改造客观事物。例如:经济学就应该研究物质交换的本质规律,而不是经济现象。(14)实践精神:离开实践,科学毫无意义和真实性。5、科学与伪科学有何区别?答:伪科学区别于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本质特征方面:(1)主观性是指伪科学的不可检验性。伪科学的核心是一种由主观体验支撑起来的信念。具体来说,至少有三方面使它不具有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品格:1)伪科学极端蔑视现象知识的客观性地位;2)伪科学无法科学地说5明它所覆盖的现象知识,因为它提供不出科学所需要的规范,使观念知识合理地回归现象世界;3)伪科学无法做出可供检验的预见。(2)特设性是指伪科学解释力的贫乏性。通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为科学思想往往是直观、抽象、空洞的,所以往往企图通过对一巧合个别事件的分析来印证自己的理论。2)伪科学者热衷于各种异常现象。(3)孤立性是指伪科学同科学背景的不相容性。伪科学背离当代科学的知识背景,使用一套不同于科学共同体的概念系统。(4)神秘性是指伪科学的超自然属性。1)伪科学实体具有超验性。伪科学喜欢用超自然的东西说明自然,因而其本质上是超验的;2)伪科学思维具有非理性;3)伪科学表述形式具有非逻辑性。(5)反规范性是指伪科学者故意违反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1)他们反对普遍主义原则;2)他们反对公有主义和利他主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