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类干扰与生态恢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根据江宏春老师和李元峰老师课件及课堂笔记整理——多瑞思2011年12月1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部分结构论文主要内容1导言《导言》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2自然科学与哲学《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灵世界》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3辩证法《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4物质运动形式《运动的基本形式——科学分类》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空之间的关系。5各门具体学科中的辩证法《运动的量度—功》《潮汐摩擦》《热》《电》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6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简述)古代自然观是由三个部分构成:探讨世界本源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1)元素论。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某些具体的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并且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2)原子论。包括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说,伊壁鸠鲁的原子,卢克莱修的原子论-《物性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微粒构成的,并且用原子的重量、吸引和排斥这对矛盾以及其他力学原因,解释了事物的形成和消失。(3)宇宙论。对天体的形状和状态进行了描述及勾画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概念。这些古代的自然观都摆脱了上帝或神灵创造世界的束缚,开始从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东西寻找世界的本源。这些思想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源,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及存在。从事物出发,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上,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论述)根据江宏春老师和李元峰老师课件及课堂笔记整理——多瑞思2011年12月2相同点:(1)它们都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原子在虚空中存在运动着;(2)认为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数量无限;(3)原子即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物质不灭论)不同点:(1)伊氏原子论在承认L-D原子论提出的始原原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原子分为始原原子和结构原子;(2)L-D原子论认为原子有大小、位置、形状、次序等数量上的差异,本质上没有区别。而伊氏原子论在承认量的差异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原子有性质方面的差异,原子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了性质上的差异;(3)L-D原子论认为原子的波动形式是一切事物的动因,并把它归结为自然界的必然性;伊氏提出原子运动的偏斜学说,原子除了由于重力引起的下降运动外,还有偶然的偏斜运动,克服了L-D原子论否认偶然性存在的缺陷,确立了偶然性在运动中的地位,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3.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思想。1、中国的“八卦”学说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分别对应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由这八种要素构成的,这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又将这八种要素分为两个层次,乾、坤为阴、阳,其余的六种是由阴阳交互生成的,由这八种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万物;即阴阳对立,但阴阳以不同比例结合以可形成其它事物,矛盾存在其中。通过阴、阳的相互交互来解释事物的产生、发展及消亡,这是辩证法的思想。2、中国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构成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提出“五行”相生相克和无常胜,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相生对应着统一关系,相克对应着对立关系,这是辩证法的思想。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1.本质特性: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与演化,与唯心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在反映自然界状况时,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从自然界本来面目出发进行客观反映,本原与状况实现了统一。例如“八卦”“五行”学说。前者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前者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实现了两者的统一。2.直观性: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将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一般的概念。3.猜测性:用假设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填补事实空白。4.思辨性:(哲学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5.结合古代科技成果,论述古代方法论的巨大成就。(课件中有此问,李老师课堂没有说)古代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科学知识和技术成就,运用和完善了研究方法,包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实验方法、数学方法、解析方法等等。主要表现在:1、数学方法(1)毕达哥拉斯学派: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对数进行了研究,再运用归纳方法提出完全数和友爱数,创立解析方法,把数与形的研究结合起来。(2)苏格拉底的成就:利用数学来论证哲学问题,提出演绎法、佯谬法;(3)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内容丰富,体系壮观,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运用演绎方法构建科学体系为后来科学家著书提供了模板;根据江宏春老师和李元峰老师课件及课堂笔记整理——多瑞思2011年12月3(3)阿基米德的成就:成就突出,方法独特,在数学研究中较为广泛地运用和完善了实验方法,将数学与力学相结合,同时还注意演绎方法,发明了称面积和体积的方法。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1.简述近代自然科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以天文学或医学为例)。(课件中有此问,李老师课堂没有说)1、天文学:《天体运行论》从天文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了挑战,主要表现在: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其主要内容为: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行;②地球在运动,并带着月亮及其轨道围绕太阳公转,365天6小时24分转一周。地球也自转,24小时转一周;③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公转,平均周期28.5天;④离太阳近的天体运行周期短,离太阳远的天体运行周期长哥白尼日心说的意义:①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天体运行论,“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日心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天文学的范围,公开勇敢的向宗教神学挑战,动摇了宗教统治的根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起到了推动作用。”②“将颠倒了近2000年的地日关系重新正立过来,把天文学建立在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为其它科学冲破宗教神学的桎梏,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纷纷独立,建立体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①布鲁诺宣传捍卫日心说,于1584年,发表《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宇宙是由众多像太阳系的星系组成)。②伽利略宣传发展日心说,于1632年发表《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2、医学:《人体构造论》从医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主要表现在:①维萨里的《人体构造论》从科学角度展示了人体生理解剖。②塞尔维特发现“心内小循环”,向盖伦医学发起了挑战。③哈维的《心血运动论》从量化的角度,对盖伦医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2.浅析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课件中有此问,李老师课堂没有说)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时间: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总是自身流逝的,由于其本性与外界的任何事物无关,总是均匀不变的空间:绝对的空间,由于其本性与外界的任何事物无关,永远是相同的,不变的。一句话,时间,空间绝对不变。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评价:将时空提升到哲学高度来分析,体现了很高的哲学水平和能力,但由于科学发展和哲学思维的局限,绝对时空观暴露了很多弊端:①割裂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②否认了时空表现形式的相对性,时间空间的表现形式随物质的存在及其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表现形式存在多样性。③否认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时间空间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牛顿硬性将绝对时空概念强加于不同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使物质运动形式与它的时空概念相一致——本末倒置。3.简析形而上学自然观。1.特性:根据江宏春老师和李元峰老师课件及课堂笔记整理——多瑞思2011年12月4①机械性:用力学观点解释一切,甚至把人也比作机器。②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③不彻底性:没有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其历史观仍是唯心史观。2.产生原因:①科学原因:自然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只有力学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其它学科仍处在搜集整理材料的阶段,由此产生了“泛力学”的分析方法。②方法局限: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将完整的自然界人为的划分成了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的加以研究,无视其它领域的进展及取得的成就,甚至排斥其它领域的成就,久而久之,形成了孤立、片面的思维方式。③阶级原因: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需要寻找哲学依据,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得其青睐,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评价:贡献:(1)对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人们思想起了积极作用。这种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拒斥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干扰和侵害。(2)对于近代前期自然科学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进入独立发展时期,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3)对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探索具体领域、特殊事物的运动规律并取得大量成果,奠定了基础。弊端:(1)阻碍了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发展,难以做到多学科结合,共同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难以做到在把握广泛联系的基础上,研究事物的动态特征。(2)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存在性辩护,阻碍了社会进步。4.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过程:19世纪40年代,十几位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该定律。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角度提出了该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电学、力学、热学角度提出该定律;德国霍尔姆赫兹从数学、生理学、化学等领域证明了该定律。还有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证明了该定律。恩格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高度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概括得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的位能、热、放射(光和其它辐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们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因此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消失必然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转化”。贡献:①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②更深刻、全面地论证了物质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一步揭示了事物的动态联系。③使世界永恒运动的哲学论断变为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