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发展与人与自然二元关系的变化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日趋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的相关研究深刻地揭示工业繁荣背后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有限环境与无限增长的矛盾,由此诞生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问世,提出中国的发展要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六大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又相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以上表明人们对人与自然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它的价值在当今时代得到充分彰显,其对人类文明、生产发展、经济变革、社会进步及国家的军事实力、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科学技术发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影响着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科学技术,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科学技术基本含义科学技术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现象。从传统上看,科学的起源与技术的起源属于两个不同的分支。因此,科学与技术具有不同的内涵,它们既相互融合,又相互区别。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使科学技术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大系统。科学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知识体系及与之相关的社会事业(社会活动)。技术是为实现某一目的的共同协作组成的以人的技能及其延展为核心的工具的规则体系。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现代科技,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各种交通工具、家电、通讯工具等科技成果的普及,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科学技术的发展让现实工作与生活更加方便和精彩。eg:纳米技术开启印刷术新纪元活字印刷是印刷行业的第一次飞跃,激光照排使印刷告别了铅与火,CTP制版已成为国际主流技术,然而,传统制版技术感光过程避光操作、化学显影废液浪费、预先涂层资源浪费等缺点已严重制约着印刷业的发展,如今纳米绿色打印制版,不避光、无污染、成本低、可回收,又使印刷技术取得了突破性飞跃。三、科学技术带来的问题事物总是两方面的,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不同程度地给我们带来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道德伦理问题等。1.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类借助科学技术创造了现代文明;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又造成了生态危机,这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诚然,生态危机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但不得不承认生态危机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显著的。人类凭着愈来愈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自然进行毫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其结果是在增加生产、创造财富的同时造成资源的日趋枯竭;在人类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的同时,又无节制地向自然“排放”现代工业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废气、废水、废渣)。它们给人类自身和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带来严重损害。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是出于提高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断刺激着人类的这种需求的日益膨胀,并为实现这种需求提供了工具。于是人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利用愈演愈烈,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危机日益严重,这已成为科技时代的全球性问题。2.科技发展带来的道德伦理问题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克隆问题。克隆人也许为人类实现长生不老的千年梦想提供了有科学依据的可能,但克隆行为也将损害被克隆者的公民权益,使被克隆者的唯一性、独特性大大降低。同时,自我欲求、需要、生存价值将受到限制,与他人同样所应有的自主权、自决权将会遭到否定。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从分子水平直接探索人类自身奥秘的伟大科学工程,它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除了其自身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对伦理、法律等构成了挑战。人们在享受这一成果的同时,不能不思考它带来的各种伦理问题,如基因争夺与基因殖民主义、基因隐私与基因歧视、个体自决权问题、基因治疗与基因犯罪等。另外,转基因产品的安全问题、网络开放带来的诸如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网络黑客、垃圾邮件、网络安全等问题、以及人类违背客观规律产生的生态环境的伦理问题正挑战着人类的伦理和法律。3.科技发展带来的其他问题首先,人们在运用科技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速度。据统计,目前全球60%的农业土地退化,全球森林覆盖面积比农业活动开始以前减少了一半;按目前的使用速度,全世界的石油大概只能再用150年。其次,科技使人的生存能力不断增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增加速率不断上升,抵消了很大一部分的经济增长。再次,科技的飞速发达,给有野心的人们,带来了更加大的野心,想藉科技的成果,来吞并科技较次的国家,波斯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就是科技发展的国家想并吞科技较弱的国家。最后,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使整个社会结构产生变化,拥有知识的人能掌握比不聪明的人更多的资源,很自然产生所得分配的问题;知识经济发展以后,拥有知识的人可以做的事多了,又会引发结构性失业问题,这无形中增加社会中不稳定因素。当然,还有人类过多依赖科技,在科技面前越来越显得低能弱智等等问题。四、如何解决问题面对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种种不良后果,我们不能因此咒骂甚至仇恨科学技术。西方一些学者认为科学具有原罪的性质,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反比关系,科学技术越发展,生态环境将越来越遭到破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并不具有所谓的“善”、“恶”,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对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应采取扬弃的态度,树立环境价值观。同时,人们不能仅仅按照经济效益原则来发展科学技术,需倡导绿色运动、提倡绿色科技,实现科学技术生态化。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考虑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利的因素。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科技项目也不一定就是合目的性的。因为它可能对人的安全形成威胁,可能对人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可能对人的精神造成损害,这样的科技项目就是不合理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有可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二、科技观1)什么是科学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1.科学的涵义:①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即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的关系;②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③科学是生产力;④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2)科学的性质:①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②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3)科学的本质属性:①客观真理性;②可检验性;③系统性;④主体际性。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着“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3)科学是不是“盲人摸象”的结果?我们知道,盲人摸象摸到的结果与实际大象之间的不一致是“局部”与“整体”的不同造成的。所以,我们不能用局部的结果对整体下结论。可是,当我们在对整体还不清楚的时候,是很难判断用这种方法得出的那些结论是对还是错的。现在的“科学方法”是通过“实证”来进行检验的。然而,实证对验证“结果”非常有效,却不一定能够验证“结论”。遗憾的是,在今天,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结果与结论混为一谈,认为结果正确就表示结论正确。所以,只要结果得到了验证,就认为是结论得到了验证。这是非常错误的。众所周知,“地心说”曾经占据科学主流地位长达一千多年之久。这就是盲人摸象认知症的一个实例。在“日心说”确立之前,人们对“太阳系”这个“大象”的整体形态没有任何概念,所以只能用盲人摸象的方法在局部区域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尽管得到的观察结果都是正确的,而且无论什么样的人对同一个局部进行观察和研究得到的结果也都一样。(例如,所有的人仰望天空,看到的日出日落和星星、月亮的周期变化都是一样的,它们都在围绕地球旋转。)但是,根据这些结果下一个“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样的结论却是犯了认知上的错误。从正确的结果上并不能保证会得出正确的结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在今天的教科书仍然把牛顿对万有引力下的结论写在上面。其实,牛顿对万有引力现象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盲人摸象认知症的例子。牛顿得到的结果是用数学语言的公式F=GMm/r2来描述的。这个结果是正确的。但是,他对万有引力做出的结论是:任意两个质点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作用力。这个结论却是错的。因为人们不知道盲人摸象认知症的存在,因此不知道正确的结果也会给人带来错误的认知。所以以前从来都没有人从认知错误的角度上去分析过牛顿对万有引力做出的错误结论。与牛顿的引力理论相对应的爱因斯坦引力理论也是如此。爱因斯坦感觉到了牛顿对引力的结论有问题,所以,爱因斯坦认为万有引力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力。然而,爱因斯坦却同样使用了盲人摸象的方法对“物质”这个“大象”进行了局部的摸索和研究。最后得出了一个“大质量物体可以导致周围的空间弯曲”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也是错的。因为同样的原因,以前也都从来没有人从认知错误的角度上去分析过爱因斯坦对弯曲空间做出的错误结论。那么,牛顿和爱因斯坦摸的那个大象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物质”。万有引力现象来自物质的属性。对物质整体性质的不了解就像对太阳系的整体形态不了解一样。人们只能用盲人摸象的方法去研究它。但是,一旦在看到它的整体之后,所有一切就会一目了然了。现在,随着物质统一性的被发现,物质是实体与场的统一体这个性质就清楚了,因此,从物质的统一性上看牛顿和爱因斯坦的错误是非常容易的。牛顿仅仅摸到了物质的实体性而不知道物质还有场的属性。爱因斯坦只看到了物质的场的局部特性,却没有看到他说的弯曲空间实际上就是完整的物质球形场上的一个局部区域。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结论错在因为他们不知道物质的完整属性是什么,因此用从局部看到的结果做出了错误的结论。二、科技观1)什么是科学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着“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1)客观真理性。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其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2)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3)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构成:(1)科学认识的主体:它是一些活动的承担者和进行者。是具有一定知识经验,方法技能和价值观念的人(2)科学认识的客体:科学认识的对象,指进入人的认识范围与科学认识主体发生关系的哪部分自然对象,是否能成为科学认识的客体取决于自然对象是否时入人的认识范围,它不是既定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3)科学认识的中介。指科学认识中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最主要的是工具,仪器,和语言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