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1.广义的德育包括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___________。(威海市直)2.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2014菏泽定陶)A.社会性B.历史性C.民族性D.继承性3.德育的性质是由()决定的。A.教育的性质B.学生的特点C.老师的特点D.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4.德育的性质包括()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E继承性5.德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体现德育具有()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E继承性6.德育具有()是指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E继承性7.德育具有()是指德育是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E继承性8.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德育目标1.社会德育2.BD3.D4.ABCDE5.E(继承性的关键词是共同性)6.A7.B9.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2013烟台龙口)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0.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A.生存功能B.发展功能C.享用功能D.学习功能11.学校德育的功能可以概括地表述为德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12.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和确立13.初中阶段的德育重点是()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D.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14.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体现了德育的()功能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5.德育目标最终落实在德育内容上。9.D10.C11.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12.B13.D14.D16.高中阶段的德育重点是()A.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D.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17.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______和_____________实现的18.()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A.德育目标B.德育过程C.教育目标D.教育过程19.()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A.德育目标B.德育过程C.教育目标D.教育过程20.()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A.德育目标B.德育过程C.教育目标D.教育过程21.()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等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A.德育目标B.德育过程C.教育目标D.教育过程22.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有()A.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B.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C.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D.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16.A17.教育;自我教育18.A19.A20.A21.A22.ABCD(思品方道发)23.()是教育者依据学校德育目标所选择的,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A.德育目标B.德育过程C.教育内容D.教育过程24.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2014青州)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E.法制教育25.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6.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属于德育中的()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2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属于德育中的()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28.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A.教育与发展的关系B.包容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没有关系29.德育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这四个要素。(2014烟台)30.()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A.德育内容B.德育过程C.思想品德形成过程D.思想品德内容23.C24.DE25.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26.A27.B28.A29.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30.B3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_________。(2013莱芜)32.()是品德形成的基础A.活动B.活动和交往C.实践D.道德情感33.()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34.品德形成的基础与核心是()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35.()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36.()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37.()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38.()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的过程。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39.()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40.义务教育的实施是在________________之后。31.行32.B33.B34.A35.C36.D37.D38.C39.B40.第一次工业革命4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与行为之间的矛盾42.德育本质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4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培养提子用来斗争和交往以逐步提高质量)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______________的培养与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___________,统一多方面_______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44.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陶冶品德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45.德育过程一般以____为开端,以_______为终结。46.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47.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______的标准。41.B42.错误(德育从本质上说是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的统一过程)43.1)知、情、意、行2)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教育与自我教育3)活动和交往;教育影响4)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44.提高品德认识;锻炼品德意志45.知;行46.AD47.行为48.()是学生品德发展的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志A.自我教育B.教育C.思想品德教育D。教师教育49.学生的()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A.自我教育B.教育C.思想品德教育D。教师教育50.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51.为什么说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2014威海论述)(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德育要在______________等方面不断加以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等心理因素的培养提高也需要_______________,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一个________、坚持不懈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正处于________,世界观尚未形成,__________,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___________这种现象,持之以恒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______逐步前进。5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_________与受教育者已有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48.A49.A50.正确51.(1)内容、方法、手段;调整和补充(2)知、情、意、行;长期的训练和积累;长期的(2)成长期;思想很不稳定;正确认识和对待;反复中52.德育要求;品德水平第四节德育原则1.__________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___________。2.“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2014潍坊)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是______称赞孔子的话语。4.()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5.()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到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6.贯彻疏导原则的要求:①讲明道理,_________②_________,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________7.孔子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是()原则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1.德育原则;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德育过程规律;基本要求2.A3.颜回4.B5.A6.①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③正面教育7.C8.()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规律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9.()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10.“理性而近乎仁”反应了()原则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11.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这说明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原则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1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A.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B.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思想指导C.学习辅导、人际辅导和择业指导D.生活辅导、择业指导和情感指导13.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8.C9.D10.D11.D12.A13.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3.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的成功教育经验。A.乌申斯基B.马卡连柯C.加里宁D.赞可夫14.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___________.15.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16.“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这句话体现了()原则A.导向性原则B.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17.“皮格马利翁”反映了在品德过程中__________A.导向性原则B.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18.《学记》中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体现了()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