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串讲资料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言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语言文学基础课的性质,注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语言、写作等课程的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文体写作课程相区别。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性文化基础教育职能。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文化基础。(一)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一)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二)文学知识《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1.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2.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论证方法:归纳法(含例证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对比法、类比法)。驳论着眼点:驳斥论点、驳斥论据、驳斥论证。3.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议论方式:夹叙夹议、叙后评议。4.阅读《诗歌的抒情方法》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辨识:古代诗歌文体:楚辞、汉乐府、乐府旧题、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慢词、小令。抒情方法:直抒胸臆、意象表现;借景抒情(包括自然天成、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5.阅读《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文,结合具体作品,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个性特点;人物描写方法。心理刻画: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表现方法:倒叙方式、前后照应、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对比、铺垫、烘托、反衬、类比、象征等。二、作品阅读分析部分共55分散文部分占28分。议论文部分8分,记叙文部分20分。诗歌部分18首诗占20分。小说占7分。(一)散文中的议论文,共27篇文章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27篇中还可以做一个分类:其中文言文包括议论文和记叙文共12篇,现代文12篇这些是(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有3篇。1.议论文总体考核要求:归纳文章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及其所证明的论点。辨识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驳论着眼点。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层递、设问、反诘等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主要表达作用。2.10篇议论文的具体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1)《寡人之于国也》文章的特点:第一自然段:讲孟子的名字和历史时期、孟子的主张、孟子的倡导。第二自然段:讲孟子文章的特点:1.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2.用各种个样的比喻来增强论辩的形象性和说服力3.有大量整齐、对称的排偶句关于《孟子》这本书共有7篇组成,作者: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等人共同编写。孟子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概括本文所体现的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体会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归纳文章的层次内容,理解本文以“民何以才能加多”为线索展开论说的结构特点,体会孟子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指出文中的比喻,说明其比喻意义,理解孟子散文善用类比法说理的特点。认知文中的排比句,说明其表达作用。(2)《秋水》(节)作者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代表人物,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笔调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理解本文“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中心论点,体会其现实意义。理解文章自始至终贯注着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时间、后天教育限制的观点。认知本文以寓言方式说理、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艺术特色。说明文章开头景物描写对表达主旨所起的作用。认知文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体会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认知文中运用类比法、对比法、例证法进行说理的地方,理解例证与喻证的主要差别。认知文中的排比句,说明其表达作用。认知文中的反诘句,体会反诘是更有力的肯定。(3)《五代史伶官传序》识记本文是一篇史论。理解文章“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人事”的中心论点。说明全文通过对比进行说理的方法。认知文中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理解并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等格言名句。(4)《论毅力》认知本文的总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理解作者所强调的核心观点是“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3-说明全文通过正反对比进行说理的方法。认知文中的层递句式,说明其表达作用。认知文中的比喻,理解其比喻意义。(5)《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理解演说中“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大教育思想。指出演说的针对性,体会其现实意义。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内涵,体会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指出文中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地方,体会演说有破有立、观点鲜明的特点。体会本文情理并重、恳切告诫、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的演说风格。认知本文亦文亦白、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6)《容忍与自由》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理解“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是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理解“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是不正确的态度。认知文中的主要事实论据,说明其所证明的论点。体会本文从自己的经验教训说起、以典型实例为依据、深入浅出、明白清楚的说理风格。(7)《咬文嚼字》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认知文中的实例论据及其所证明的论点,理解本文所擅长的归纳论证方法。认知文中的理论论据及其所证明的“文贵创新”论点,理解本文所运用的演绎论证方法。认知文中“月轮”、“月晕”的比喻意义,体会文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不同特点和作用。(8)《吃饭》概括各段的中心旨意,理解文章的总论点是揭示、嘲讽隐藏在“吃饭”背后的名实背离、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认知本文所提倡的“和而不同”社会理念。认知文中将吃饭、艺术、政治连类生发的地方,体会本文善于联想的特点。认知文中的比喻句及其比喻意义,把握本文精于类比的论证方法。认知文中的引征论据及其含义,体会本文广征博引、妙趣横生的特色。(9)《我的世界观》体会“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人生观的深刻意义。理解“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的自律和宽容内涵。体会作者献身于科学、艺术奥秘的“深挚宗教情感”。体会本文清纯朴实、深刻锐利、坦诚自然、洞明清晰的为文风格。(10)《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理解主观臆断、自我中心主义和狂妄自大是产生愚蠢见识的根源。理解坚持科学认知态度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是避免愚蠢见识的基本方法。理解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是克服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指出文中的例证及其所证明的论点。体会本文通过“我”与“你”的“对话”口吻展开说理的效果。指出文中的假设句,说明其表达作用。(二)散文中的记叙文1.记叙文总体考核要求: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理解文中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的作用。-4-理解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烘托、象征等表现方法,说明其表现作用。辨识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2.17篇记叙文的具体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11)《冯谖客孟尝君》理解文中“尽烧债券”情节所体现的传统民本思想。概括冯谖、孟尝君的性格特征。认知本文主要以行为、对话刻画性格的人物描写方法。理解本文主要采取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展现冯谖的形象。说明本文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整体构思艺术。(12)《垓下之围》概括本文所体现的项羽的性格特征。理解司马迁对项羽的历史评价。概括文中的三个场面描写及其表现作用。指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表现作用。(13)《张中丞传后叙》概括许远、张巡、南霁云的性格特征。认知本文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的特色。理解文中为许远辨诬的驳论着眼点和论证方法。辨识文中刻画张巡、南霁云形象所采用的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诸方法,并说明其表现作用。认知文中的相互映衬和侧面烘托方法,说明其表现作用。(14)《种树郭橐驼传》认知这是一篇借为人立传的形式生发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归纳文章的中心旨意,体会文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理解本文的整体类比方法,指出文中诸多类比之处。指出文中的对比手法,说明其表达作用。说明本文详略得当、前后照应的剪裁艺术。(1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理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原因,体会这一变革的必要性。体会本文所体现的抓住关键、重点击破、耐心说服、以理服人的改革成功途径。认知本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比较赵武灵王与公子成的不同观点,体会变革精神的普遍意义。(16)《前赤壁赋》识记这是一篇文赋,继承了赋体主客对话的形式特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苏轼适意自然的人生哲学。把握本文“乐——悲——乐”的情感变化线索。指出文中描绘江水、明月、清风的写景句,说明景物描写与抒情、说理的关系。理解文中主客对话实质上反映了作者思想中两个对立的方面。说明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洞箫声,有什么表现效果。(17)《先妣事略》概括本文的情感内容。归纳母亲的性格特征:勤劳,简朴,待人厚道,严与教子。认知本文语言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的叙事特点。指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表现作用。体会本文作者不动声色而读者却深受感动的艺术特色。(18)《马伶传》理解本文学习生活、精益求精的中心思想。-5-认知作者讽刺当朝权奸的意图。识记本文的倒叙方式及其作用。把握本文剪裁详略得当的特点。说明文中第一次技艺较量的场面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19)《西湖七月半》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对各类游客看月的情态描摹刻画,嘲讽了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赶凑热闹的俗气,标榜文人清高拔俗的情趣。比较五类人的游湖心态,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指出文中写人的传神语句,说明其表现作用。把握文中的场面描写和气氛营造。体会本文的嘲讽意味和调侃笔调。(20)《秋夜》认知这是一篇散文诗。说明本文揭露了什么、歌颂了什么、同情了什么、祭奠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战斗精神和博爱胸怀。指出文中的象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指出文中采用拟人化手法的地方,说明其表现作用。(21)《香市》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追忆往日香市的热闹,第二个部分是写今日香市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