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共政策08-13年历年真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A)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B.《博弈与决策》C.《隆中对》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2.“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B)A.中国化B.科学决策C.民族化D.大众化3.政府存在的基础是(B)A.立法机构及其运作B.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C.行政机构及其运作D.竞争性政党制度4.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A)A.社会公共利益B.自身的特殊利益C.劳动人民的利益D.垄断组织的利益5.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B)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导D.中共中央文件6.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B)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C.决策人数的多少D.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7.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A)A.行政决定B.人大立法C.行政计划D.行政监督8.公共政策的系统议程又称为(C)A.政府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9.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D)A.大众传媒的报导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监控D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10.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A)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11.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A)A.立法过程B.司法过程C.政府过程D.执法过程12.在政策规划的多元化主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公众B.立法机关C.政府D.司法机关13.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A)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B“挂羊头,卖狗肉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不折不扣落实14.互适模型即“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C)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15.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B)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16.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C)A20世纪30~40年代B20世纪50~6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70~80年代17.政策评估与否注重的是(A)A.功能的原则B.经济效益的原则C.结构的原则D.社会效益的原则18.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法的提出者是(B)A.J·安德森B.L·D·迈尔斯C.M·雷恩D.M·麦克拉夫林19.在政策调整的诸多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D)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周期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0.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D)A.调整状态B.终结状态C.非均衡状态D.均衡状态21.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是(C)A公共政策的适应性B公共政策的容纳性C公共政策的持续稳定性D公共政策的周期性22.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D)A.规范性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D.定量分析23.脚本写作的基础为(D)A.某一个假设B.政策方案C.政策制定D.一系列假设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应当是一种(D)A.平行而不相干的关系B.排斥关系C.隶属关系D.合作关系25.公共政策预测的根本理由在于(C)A.实现政策合法化B.确定政策框架C.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D.实现政策法律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叶,直接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有(ABCE)A.亚当·斯密B.克劳塞维茨C.卡尔·马克思D.拉斯韦尔E.马克思·韦伯27.下列属于非强制型公共组织的有(ABC)A.公立学校B.公共医疗机构C.中国社会科学院D.民营企业E.政府部门28.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ABC)A.司法审查B.推翻先前的判决C.司法命令D.立法E.立法否决29.公共政策本质上所具有的“二重属性”是指(AB)A.阶级属性B.社会属性C.道德属性D.文化属性E.伦理属性30.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有(ABCDE)A.客观的社会现实B.问题的觉察C.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D.团体与组织的活动E.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对公共政策学做出的贡献。答:(1)它把政治系统的过程、政治过程、政府过程、政策过程作为一个同一的过程来进行分析,从而使政策研究与政治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克服政策研究中的纯技术、纯操作主义的倾向(2)它把公共政策研究与政治系统的输出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即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理性功能和象征性功能32.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答:政策系统分为三大子系统:主体系统、主持系统、反馈系统(1)主体系统。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两大类,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主要有: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其他直接主体(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和军队领导人或军队执政机构);间接主体由次国家政策行为者、跨国政策行为者、全球性政策行为者。政策主体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2)政策支持系统,健全和完善政策支持系统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政策支持系统有以下子系统构成:1、信息传播系统:是正常系统的神经系统2、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3、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子系统(3)反馈系统。是将政策的主体系统与客体系统、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殊子系统。具有多层次、多网络的特点33.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答:多角度分析是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1)个人角度。许多政策抉择往往与决策个人感知、感情和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政策的问题分析必须重视决策者或者相关人员的个人情感、感知和利益需求等对政策问题的影响(2)组织角度。分析组织的组织形态、自我利益、价值取向等因素对有关政策问题的影响(3)技术角度。使用概率统计、成本—利益分析、计量经济学以及系统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34.简述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答:(1)客观性原则。编制计划要切实可行,防止主观臆断(2)适应性原则。编制计划要有弹性机制,特别是要有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机制(3)全面性原则。编制的计划能够统筹方方面面,切记顾此失彼(4)一致性原则。执行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要做到工作目标和政策目标的一致,上下级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35.简述政策终结的方式。答:(1)替代。指用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各种需求基本不变(2)合并。指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政策中去(3)分解。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4)缩减。指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各方的关系,减少损失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试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答:(1)政治性。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2)阶段性。公共政策虽然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关利益,但是拥有公共权力的统治阶级选择或制定的政策方案,代表和体现的实质上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3)权威性。公共政策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它的运行和有效性依赖于它的权威性。政策与权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4)普遍性。每一个公共政策制定的行为准则,在政策主体所框选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适用性(5)目标取向。公共政策都是为了解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特定问题而制定(6)稳定性与变动性。一方面公共政策必须保持稳定性,才有利于政策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政策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7)预见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来的,但是它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和指导,必需具有预见特征37.试述政策评估的主要用途。答:(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为了避免政策执行的盲目状态,有必要利用可行的技术和手段收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和阐释,是确认一项政策的特点、有点、缺陷,检测一项政策是否实现特定的价值期望以及实现程度(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其去向一般为政策延续、政策革新和政策终结三种。无论选择哪一种去向,都必须对原有的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3)政策评估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只有通过政策评估,才能确认各项政策要素的价值,产生决定资源投入的优先顺序和比例,寻求最佳的整体效果。(4)政策评估师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政策效果往往表现为复杂的效益关系格局的变动,广大政策对象甚至许多政策执行者也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政策评估有利益对他们进行正常教育(5)政策评估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政策评估是检验决策的科学性及其民主化程度的有效手段,同时,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政策评估的基本标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38因地制宜,确定农业发展方针浙江省××市地处钱塘江和太湖源头,山区面积占到86%。改革开放前,国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农业政策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该市执行的也是以粮食为纲的方针。由于单纯抓粮食生产,山区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在低水平上缓慢增长。1983年,该市森林覆盖率只有64%,水土流失严重。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文件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拟定自己的农业发展规划;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该市在执行中央政策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该市的地理环境更适合林业的发展。于是,果断地调整自身的农业生产方针,变为:以林为主,林农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尤其是重视生态经济效益。培育和发展生态效益林业成为当地政府的主要农业政策。经过当地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引导,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最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目前,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5%,是我国唯一加入世界示范林网络组织成员的城市,被誉为沪杭的“生态后花园”。阅读以上材料,试分析以下问题:(1)本案例中哪些情况体现了政策执行再决策?答:当地政府在贯彻1983年中央文件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市的农业生产方针,变为:以林为主,林农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培育和发展生态效益林成为当地政府的主要农业政策为当地政府的主要农业政策(2)分析本案例中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答:①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1983年的中央文件改变了“以粮食为纲”的方针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拟定自己的农业发展规划②政策执行的客观环境。当地山区面积占到86%,适合林业生产③人们认识不断深化。当地政府认识到本市地理环境适合以林为主④以往的政策造成的偏差。在以往的政策下,农民的收入提高缓慢,而且造成了森林的破环、水土流失等问题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后行为主义研究方法的代表理论之一是()A.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分析框架B.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分析框架C.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D.多伊奇关于政治系统中的信息沟通的理论2.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对行为主义方法论进行批评的代表人物为()A.伊斯顿B.拉斯韦尔C.阿尔蒙德D.德洛尔3.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的提出者是()A.林德布洛姆B.杜鲁门C.贝塔朗菲D.西蒙4.属于公共政策学次级概念的是()A.政策替代B.政策诉求C.政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