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各章考点第一章公文一、简述公务文书的概念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1.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它们是依法成立的,具有法定地位,法律赋予它们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处理公文的权利。2.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机关和组织在职权范围行使职权和管理,产生了各种文件。3.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此乃公文区别于其他文书的要点。机关和团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的文种病发出文件,具有凭证作用,但效力有大小之别。格式要规范、美观,增强公文的权威性和有效性。4.公文是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一切机关、组织、团体都使用公文表达意图、办理事务、实施管理。二、恩格斯认为文字应用于文献记录,即文书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三、在我国,文书可上溯到夏商周三代。四、商代后期,出现了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我国已知的最早的体式完整的文书是商代后期的甲骨文书)五、我国最早的文书档案是甲骨文。六、西周设置了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和起草文书的官吏。清朝管理公务文书(掌本阁公牍文书)的机构是承宣厅,民国时是内务部。七、《尚书》,简称《书》,是我国最早的政治文件汇编本。八、我国最早的公文是下行文,如《汤诰》、《大诰》、《康诰》、《甘誓》、《汤誓》、《牧誓》。汉代及以后,出现的下行文有令、谕、教、制。(我国古代,下行文有诰、誓、令、谕、教、制等。)九、最早的上行文出现于秦朝,有书和奏。汉代及稍后出现的上行文有章、表、疏、议、启等。十、平行文出现于汉代及以后,有移书、关、刺、咨等。十一、现代最早的公文规范是1912年孙中山发令颁布的《公文程序》,规定公文分令、咨、呈、示、状等五种,废除了封建万超沿用多年的公文文种。十二、东晋末年,太尉桓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我国公文用纸始于东晋)十三、文书:一切书面材料的总称,包括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文书”一词最早见于稀罕贾谊的《新书·过秦(下)》,汉代以后,作为公文和案卷的含义才被确定和沿用。十四、文件:广义上指一切书面材料,狭义上专指正式的公务文书。“文件”一词出现于清朝末年,最初指外交文书。十五、公文,即公务文书的简称,指机关、组织在行使职权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公文”一词出现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十六、公文的特点1.法定作者。公文的法定作者是指法文的名义,即公文署名。公文的法定作者可以是国家领导人、机关首脑、行文单位、机关办公厅(室)2.法定权威。公文为传达意图、办理公务、记载工作活动而制发,具有喉舌地位。公文代机关发言,体现机关的法定权威。3.特定效用。专指公文的现实效用。每份公文都有其特定作用,指定事项完成或时限到期,即失去效力。4.规范的体式。规范体式是公文却别于一般文书的显著特征。公文是发文单位意志的体现,制发较严格,要按照规范的格式处理。5.严格的程序。公文的处理程序是固定的。制发要依次履行起草、核稿、签发程序。签发后才能印制、用印、传递。办理要依次履行签收登记、分办、批办、承办、催办等手续。十七、公文的作用1.领导与指导作用。2.行为规范作用。3.传递信息作用。4.公务联系作用。5.记载凭证作用。十八、公文的分类1.按照来源划分,有对外公文(发文)、收来公文(收文)、内部公文。2.按行文关系划分,有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3.按密级划分,有秘密文件、普通文件、公布文件。注:秘密文件有绝密文件、机密文件、秘密文件三种。4.按制发机关性质划分,有法律、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党的文件。注:法律、法规文件包括法律文件、发令文件、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5.按照内容的性质与作用划分,有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2-注:①指挥性公文有命令、指示、决定、意见、批复和政策性通知。②规范性公文有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规则。③报请性公文有报告、请示。④知照性公文有公报、公告、知照性通知、通报、函。(教材未列入通告,若选项有,当选)⑤记录性公文有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电话记录、大事记、值班日志。十八、公文文种1.2000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法定公文文种有12类13种。2.1996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法定公文文种有14种。3.我国党政机关法定公文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等18种。(未列入的公文,称为准公文,考题若问是否属于法定公文的,以此为标准。)4.党机关没有的法定公文是命令(令)、议案。5.行政机关没有的法定公文,或党机关特有的公文是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第二章公文写作一、公文写作包括起草初稿、讨论修改等阶段。1.公文起草的形式有一人包办;多人准备,人写作;小组酝酿,多人写作,一人组稿。二、简述公文写作如何把好质量关。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思想内容和文字表达两方面。1.思想方面。首先做到政治观点正确,准确宣传、传达、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其次有针对性,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再次要符合客观规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应实事求是。2.表达方面。一要做到结构严谨,主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衔接自然;联系紧密,完整划一。二做到语言精当,即精确、简明、贴切、恰当,符合语法规范。三做到行文规范,符合国家标准。三、公文写作的特点1.被动写作,遵命性强。2.对象明确,针对性强。3.集思广益,群体性强。4.决策之作,政策性强。5.急迫之作,时限性强。6.讲究格式,规范性强。四、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正确。2.符合客观规律。3.表述得当。4.符合体式规范,程序规范。5.正确选择文种和材料。五、公文写作的步骤:明确主旨—搜集材料—拟写提纲—起草文书—检查修改。1.主旨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体现了领导机关的意图和法文目的。2.如何弄清发文主旨?动笔前,先确定中心内容、文种、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发文要求。3.如何起草文书?围绕主题选用材料。观点正确,情况真实。协商一致,提高效力。文字简练,表述清楚。4.公文修改的途径有修改主题、修改观点、修改材料、调整结构、修改语言。六、公文写作人员应具备的修养有:较强的政治素质、较高的决策理论水平、熟悉业务和机关工作情况、知识面宽、文字功底强。七、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途径有:与时俱进,用于创新;博览群书,增长知识;深入实践,勤学苦练。第三章公文体式和稿本一、公文体式是指公文文体、构成要素和格式的安排。二、规范公文体式的目的是保证公文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有效性,提高办事效率,为公文处理提供方便。三、1956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发出通知,要求文件一律改为自左向右,横写横排,左侧装订。四、1981版、1987版、1993版、2000《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均在第三章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格式。其他机关的格式可参照2000版执行。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第一版发布于1989年,第二版发布于1999年12月27日,并于2000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六、文体,即文章体裁,指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征。1.公文的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和议论,一般不用抒情和描写。2.根据表达方式,魏文帝曹丕将文体划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大类。3.公文的叙述以顺叙为主。4.说明方法有:定义说明、注释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举例说明、分类说明。-3-5.分类说明是把相关内容的属性差别,划分若干类别加以说明的方法。七、议论的要素有论点、论据、论证。八、公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庄重、得体。九、《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的要素有16项,《中国共产党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公文的要素有17项。其中,必须要标注的要素有10项。十、公文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等三部分。1.眉首的要素有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等6项。2.主体的要素有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时间、印章、附注等7项。3.版记的要素有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3项。4.份号由6位阿拉伯数字构成,数字不足的,在左侧用“0”补齐。5.紧急程度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6.纸质公文的紧急程度有特急、急件两种。电报有特提、特急、加急、平急四中。7.发文机关标志又叫文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构成。使用小标宋体字,套红。8.党机关的文头通常有四种:中共×××文件、中国共产党××委员会文件/函/会议纪要、中共××办公厅(室)文件/函/会议纪要、中共××部文件。9.联合行文的,文头可以用主办机关名称,亦可联合署名。署名按照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10.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构成。年份用六角括号〔〕括起,弧形括号()和方括号[]都是错误的。序号前不能添加“0”。11.联合行文的,只标注主办机关发文字号,即一文一号。12.上行文必须要标注签发人。13.公文标题的构成要素有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14.公文标题由完全式和省略式。完全式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省略发文机关的标题,适用于内部公文。省略事由的标题,适用于内容单一、文字较少的公文。省略法文机关和事由的标题,适用于公布性公文。15.公文的正文分为导语、主体和结束语三部分。导语的写法有依据式、目的式和原因式。正文是写好公文的关键和难点所在。16.成文时间的确定一般公文以领导签发时间为准。会议通过的公文,以通过时间为准。规范性公文,以批准时间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一个领导签发的时间为准。事务性公文,以印发时间为准。17.公章必须和正文同在一页。若正文后,无足够空间加盖公章,不能另页盖章,署“此页无正文”,而应该调整行距、字距加以解决。十一、公文的格式有通用格式、信函格式、命令(令)格式和会议纪要格式等四类。其中后三类合称公文的特殊格式。函的发文机关标志只有机关名称一个要素。命令(令)是行政机关罪高级的形式。命令(令)的标志由机关全称和“令”字构成。绝对不能用简称。命令的令号形式为“第×号”,序号使用小写汉字。命令的签发人应由机关最高领导人加盖签名章。会议纪要的标志由主持会议机关名称、会议名称和“纪要”二字构成。十二、公文用纸为A4纸型。十三、公文文稿包括草稿和定稿两种。第四章公文的行文规范一、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二、行文关系的划分:1.隶属关系,亦称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即上一级党政军机关与下一级党政军机关或业务部门之间的直属关系。如党中央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中央各部门党委、国务院各部门党委的关系;国务院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各部委的关系。2.业务指导关系。同一个业务系列是上下级单位的关系。如国务院各部委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级部委的关系。3.平级关系。同一系统的的同级机关的关系。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与中央各部委党委的关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与国务院各部委的关系。4.非隶属关系。非同一系统机关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业务指导关系。三、公文的行文方向与方式:1.根据行文关系,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下行、平行三种。2.下行方式有主机下行、多级下行、直达基层三种方式。3.上行方式有逐级上行、多级下行、越级上行。四、行文规则1.不相隶属机关、平级机关之间的行文应采用平行文。(一般考核函的使用)2.公文发放的范围按照公文的内容确定。内容与收文单位工作有关的就发,否则不发;可发可不发的坚决不发。-4-3.一般情况不得越级行文。暴发战争、发生特大自然灾害,逐级上报会延误事项办理的,可以越级。越级行文要抄送被越过机关。4.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必须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或经上级裁决,方可向下级行文。5.上行文只能主送一个机关。6.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行文时,手里机关为主送机关,另一机关采用抄送形式。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应抄送另一领导机关。7.同级机关、部门或单位可以联合行文,不同级别的机关、部门不恩能够联合行文。8.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代直属上级机关发文,可以使用下行文。但以本身名义向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