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细菌性疾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七章细菌性疾病一、烂鳃病:1.病原:柱状屈桡杆菌(Flexibactercolumnaris(Davis)Leadbetter)1975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草鱼烂鳃病研究”一文中,把病原菌定名为鱼害粘球菌(MyxococcuspiscicolaLu,Nie&ko1975)。但是1986粘珠江水产研究所在一文“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菌的研究”中,笔者何君慈为了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特提取了在生物形状遗传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DNA,并测定了DNA中碱基比(G-C%),结果表明,所谓的鱼害粘球菌的G-C%为34.1%,而实际粘球菌是(68~71%)有显著差异,而现定名为柱状屈桡杆菌。1)细菌的生长条件:培养基:胰蛋白栋琼脂平板培养基最适温度:25℃,培养2~3天,出现群落pH:6.5~7.5,8.5以上,6以下不生长盐度:含0.7%以上能抑制生长此菌属于兼性菌,但好气生长旺盛,厌气能生长,慢,大量细菌可聚集在一起,形成columns菌名由此而来。2.形态和繁殖:革兰式阴性菌,细菌细长,长短不一,形状各异,大小:0.5×12微米,以滑行式的方式运动。菌落:淡黄色或者黄色,红色,DNA的G+C%=31~43%。繁殖:横分裂法,长短不一的原因,短的一般是刚分裂出来的个体。3.病理变化:a)早期:鳃小片上皮细胞肿大变性和毛细血管分离b)后期:肿大变性的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血管外露,进一步病变整片鳃坏死成一片无结构的物质特例:慢性的烂鳃:鳃组织的细胞增生,使得相邻鳃小片融合成棍棒状c)症状和病理变化:①常称此病为“乌头症”,体发黑,尤其是头部,病鱼离群独游,浮游水面,食欲减退,不摄食②鳃丝腐烂,一般先以鳃丝末端起,常带有污泥,严重时候在显微镜下面可见鳃丝软骨外露,并可见大量杆状细菌的流动。③鳃盖内表面表皮常被腐烂成一个圆形的小窗:成为“开天窗”4.流行情况:①我国主要危害草鱼,是草鱼三大疾病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可危害青鱼,鲢鱼,鲫鱼,鲤鱼等淡水鱼类.②在我国养殖地区都有此病,尤其南方,20℃以上35℃以下是此病的适合温度,因而主要发生在夏季,春秋两季都有.2③常以肠炎病并发④此病的发生主要和高pH和高有机物物质成正比5.诊断:①鳃组织的观察,如有鳃组织腐烂,并有淤泥②菌体形态,运动情况,即是否滑性游动,是否出现群集现象③细菌的培养,观察菌落形成情况,是否呈现黄色菌落6.治疗:①漂白粉全池泼洒,使得池水成1ppm浓度②红霉素全池泼洒成0.3ppm③14ppm生石灰预防(四月下旬~9月底,1次/半月)20ppm治疗④鱼安:0.3~0.4ppm泼洒或者10ppm带水清塘(水生所)(三氯异氰尿酸)⑤鱼服康:0.25公斤/100公斤鱼/天,连续3天(江苏武进第三兽药厂)鱼服康:主要成分为呋喃唑酮①呋喃唑酮(痢特灵):0.1~0.2ppm泼洒,或者喂0.2g/10公斤鱼=10g/500公斤鱼,使用方法:(药片:加些水,刚浸没为宜,然后压碎)②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有机物质③乌桕叶干粉,成池水成6.25ppm计算用量,(鲜叶量为干粉末量的4倍)用20倍乌桕叶干粉量的2%生石灰浸泡,煮沸10分钟,使得pH在12以上全池泼洒。二、肠炎病1、病原:尚有争论1958年,王德铭等从患病草鱼中,分离到一种肠型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punctataf.intestinalisWang)此菌通过健康草鱼的腹腔注射感染获得阳性结果,而浸泡或者口服等均不能使得健康草鱼感染,按医学常识惯例,人体和动物的肠道病病菌都是通过口腔侵入的,即所谓的病从口入,此外,从鱼体免疫和药物防治效果来看,也颇不一致,从而对产气单胞菌是否就是草鱼传染性肠炎病的致病菌,产生了怀疑。于是从1964年,坚持了10年,采用口喂在好发部位——肠道感染的途径,来寻找该病的致病菌,却始终分离不到口喂成功的致病细菌。随着草鱼出血病的发现,患出血病的草鱼很大一部分也表现为肠道发炎,通过细菌学、病毒学的方法,证明了病毒病原的致病性。2.病鱼的分析:1)当年草鱼以出血为主,肠炎起帮凶作用,随着年龄增加,鱼体抗体产生,病毒在致病中不起作用。给细菌创造了条件,一般2龄以上,以细菌型肠炎为主,治疗时候小草鱼用磺胺药物治疗不好,而大草鱼能被治疗32)此菌可能是条件致病菌,适宜温度为25℃,水质恶化,鱼食过饱会引起此病。水生所倪达书教授分析了过去使用磺胺类药物能治好60~70%2龄草鱼,推测,60~70%有细菌引起的可能性。形态:革兰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菌落:圆形,半透明,边缘整齐,1~2天后菌落周围产生褐色素最适生长温度:25℃,60℃半小时死亡3.症状和病理变化:1)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凸出”,呈“火山口”,严重时候,当竖起鱼体时候流出血脓2)剖腹,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仅前肠,后肠呈现红色——全肠呈紫红色3)肠中没有食物,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或者血脓。(称为卡他性肠炎)4)病鱼一般体发黑,离群独游,失去食欲出血性肠炎肠炎病肠炎无卡他性粘液有肠壁有弹性,绒毛膜不坏死绒毛膜坏死脱落常伴有一些食物无4.流行:1)主要危害2龄草、青鱼,也常发现在1龄青草鱼2)5~6月份主要是2~3龄青草鱼发病季节3)8~9月份主要是当年草鱼的发病季节4)此病造成的死亡率很高,50~90%它是草鱼三大病之一,常和细菌性烂鳃病并发5.防治方法:1)加强日常管理,注意水质,不宜投喂过饱(因为在温度适宜水质恶化,气压过低,鱼类过饱食下,容易发病)2)磺胺胍治疗:1g/10公斤(第一天),第2~6天药量减半。3)大蒜治疗:50g/10公斤,连续投喂3天,一天一次4)其他见书三.赤皮病1、病原: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Migala,1895)革兰式阴性短杆菌,具有极端1~3根鞭毛。菌落:圆形边缘整齐,半透明最适温度:25~30℃2、症状和病理变化:1)鳞片脱落,脱落处出血发炎2)鳍末端腐烂即蛀鳍现象43)鳍基部常出现充血,有时候鳃盖略有充血,鱼的肠道也有充血发炎现象3、流行1)主要危害草鱼青鱼,常因为放养捕捞时候受伤而得此病2)全国各地都有3)一年四季都可以感染,无明显的流行季节,冬天如损伤鱼体,也会得此病4、防治方法:1)1ppm漂白粉(30%有效氯)泼洒2)14~20ppm生石灰3)呋喃唑酮0.1~0.2ppm泼洒或者0.2g/10公斤鱼,2~6天减半4)磺胺噻唑(ST),1g/10公斤鱼,2~6天减半5)防止鱼体受伤,放养时候用5~10ppm浓度的漂白粉浸洗半小时。四.疖疮病1、病原:疖疮型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punctalaf.Furunculus)革兰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菌落:圆形,边缘整齐,半透明最适生长温度:25℃2、症状以及病理变化:1)主要出现在背部,皮肤,肌肉发炎,出现脓疮,内含血的浓汁和大量的细菌2)各鳍基部充血,并出现有蛀鳍现象3)有时候肠道也充血发炎3、流行:1)主要发生在青鱼,草鱼;鲤鱼偶有发现2)各地都有发现3)一般夏季较多,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现4、防治方法:同赤皮病五.烂尾病1、病原:柱状粒球粘菌(Chondrococcuscolumnaris)细菌细长,在显微镜下检查,细菌一端固着在底物上,另一段摇摆运动,过一段时间细菌逐渐集结,形成菌落2、症状以及病理变化:1)寄生在鳗鱼的尾部引起烂尾。起初只是上皮组织坏死,尾鳍出现蛀鳍现象,严重时候尾柄部肌肉崩解脱落,露出骨骼2)寄生在鳗鱼鳃,可引起烂鳃3)引起水霉菌的继发性感染3、流行情况:51)主要在夏季发生2)苗种鳗鱼常见4、防治方法:1)泼洒2ppm的呋喃唑酮(10%粉剂)2)磺胺类,呋喃类混合于饲料种投喂3)同赤鳍病,鱼放养前用10~20ppm呋拉那斯(Furanace)浸洗0.5~1小时。六.白头白嘴病1、病原:粘球菌(Myxococcussp.)革兰式阴性菌,菌体细长,无鞭毛,滑行运动,菌落淡黄色,最适合生长温度为25℃,pH=7.5,pH6.0~8.5能生长2、病状和病理变化:1)自吻端呈眼球的皮肤色素消退成乳白色,故称为“白头白嘴病”,但是在水中又见较为明显,而钩出水面不易观察。组织切片,色素细胞坏死脱落。2)唇肿胀,张闭失灵,造成呼吸困难,常造成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现象注意点:车轮虫大量寄生时候,也会引起“白头白嘴病”,常使得头部色素消退,但是有时候常并发,细菌性和车轮虫病3、流行:1)夏季,5~7月份2)地区:华中,华南,长江流域3)夏花培育池中的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鲤鱼的鱼类。4、防治方法:同烂鳃病书上1~7的方法中较为重要的:1)漂白粉全池泼洒,使得池水成为1ppm的浓度,连续2天2)生石灰遍洒,15~20公斤/亩七.白皮病1、病原:白皮假单胞菌(PseudomonasdermoableWangetal1963)是由王德铭等于1963年提出的。1981年黄×灏等提出白皮病的病原是鱼还粘球菌(MyxococcuspiscicolaLu.NieetKo,1975)通过试验症状完全相同而王德铭获得症状是通过弄破试验鱼的部分皮肤白皮假单胞菌:革兰式阴性菌,极端鞭毛或者双鞭毛菌落圆形,边缘整齐,24小时后产生黄绿色色素2、症状和病理变化:1)体部从尾鳍——背鳍基部后面逐渐发白,故成为~,主要是6色素消退2)严重时候尾鳍烂掉或者残缺不全3)尾朝上,头朝夏,如此挣扎状游动,最终死亡3、流行情况1)主要发生在鱼苗,夏花育种的鲢鱼,鳙鱼,草鱼,青鱼2)6~8月为流行季节,鱼体烂伤,最容易得此病,而发生流行病,需要2~3天,死亡率可达到30~45%4、防治方法:1)避免擦伤鱼体,尤其在运输过程中2)放养前或者发病初期,可用12.5ppm金霉素或者土霉素浸洗半小时,可治疗和预防此病3)漂白粉遍洒1ppm,可杀灭病原体。八.腐皮病1、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Aeromonaspunctatasubpunctata)革兰式短杆阴性菌,极端单鞭毛菌落圆形,呈黄色,边缘整齐最适温度:25~30℃,pH=7.6,pH3~11能生长2、症状和病理变化1)发生部位: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位,其他部位较少发现,病灶常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红斑2)发病过程:表皮腐烂——鳞片脱落——表皮脱落——露出白色真皮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灶逐渐扩大其直径和深度,形成锅底形小潭,故成为打印病,严重时候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最后导致鱼死亡3)组织切片观察,病变区由大量吞噬细胞浸润3、流行情况:1)主要危害鲢鱼鳙鱼,发病率可高达80%,但是死亡率较低,因为它病程较长,且主要影响鱼的生长发育2)一年四季均可发现,尤其在夏秋两季3)各养殖地区均可发现4、防治方法:1)泼洒漂白粉1ppm或者0.1ppm呋喃唑酮2)高锰酸钾涂抹患处3)肌肉腹腔注射金霉素,氯霉素(5mg/每公斤鱼);四环素(2mg/每公斤鱼)九.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7它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流行病1、病原:1)我校从异育银鲫分离到致病菌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Aeromonassp.)苏伯利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革兰式阴性菌,大部分为杆型,大小:0.5×1.3~1.8微米,单生鞭毛3)水生所从鲢鳙鱼分离到三种类型4)早期出现的鲁克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ruckeri),3~4月份5)革兰式阴性短杆菌,大小:0.7×1.3~2.7微米,周生鞭毛中后期出现的为气单胞菌(Aeromanassp)和弧菌(Vibriosp),V.sp型等特征类似A.sp,只是V.sp对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2、症状和病理变化:异育银鲫,早期病鱼的眼睛,上下颌,鳃盖,鱼体两侧以及鳍基轻度充血,严重时候,体表严重充血——出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有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肠充血,肝,肾肿大,花斑状,病鱼严重贫血。鲢鳙鱼症状和上述大致相似,但也有不同由于每条病鱼的症状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很难有一个绝对界限异育银鲫的病理变化:肝从细胞肿胀,颗粒变性,水样变性——严重时候肝细胞大量坏死,解体,区域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