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5页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分章练习题第2页共35页导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的时间是()A.17世纪中叶B.18世纪中叶C.19世纪中叶D.20世纪中叶2、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理论来源的是()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B.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C.当代西方经济学D.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物质资料的消费B.物质资料的生产C.物质资料的交换D.物质资料的分配4、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C.生产资料D.劳动资料5、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A.生产工具的发展B.管理水平的改善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6、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是()A.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B.后者是客观存在的,前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C.前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后者是经常变化的D.后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前者大多数不是长久不变的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为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服务的B.为某几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C.为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有()A.劳动分工B.劳动协作C.劳动者的劳动D.劳动资料E.劳动对象2、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是指()A.生产关系B.分配关系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E.信贷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见教材48页)2、A(见教材49页)3、B(见教材51页)4、C(见教材53页)5、A(见教材53页)6、D(见教材54页)7、D(见教材58页)二、多项选择题1、CDE(见教材51页)2、ABCD(见教材52页)第3页共35页第一篇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第1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一、单项选择题1、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过程是()A.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B.原始公社制度、封建制度、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C.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封建制度、社会主义制度D.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2、自然经济是一种()A.交换经济B.自给自足经济C.满足别人需要的经济D.满足市场需要的经济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A.社会分工B.以货币为媒介的市场交换C.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D.以对等为原则的产品交换4、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A.计划方式B.市场方式C.行政方式D.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5、下列有关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B.相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实行相同的经济体制C.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D.经济体制是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二、简答题1、简述商品经济的特征。2、市场经济的优势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见教材64页)2、B(见教材68页)3、A(见教材69页)4、D(见教材73页)5、A(见教材78页)二、简答题1、(见教材72页)商品经济的特征有:第一,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第二,商品经济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第三,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2、(见教材76页)市场配置的长处主要表现在:(1)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引导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把社会资源配置到效率较高的环节中去;(2)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实行优胜劣汰,给微观经济主体以压力和动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开拓进取的活力。第4页共35页第2章商品和价值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和价值C.交换价值和价值D.价值和剩余价值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3、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格与价值始终一致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始终高于价值D.价格始终低于价值4、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都()A.具有使用价值B.是具体劳动的结果C.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D.是体力劳动的结果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简答题1、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2、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见教材79)2、D(见教材84页)3、B(见教材88页)4、C(见教材81页)5、D(见教材82页)二、简答题1、(见教材88页)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实行等价交换。2、(见教材90页)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第3章货币与信用一、单项选择题1、总和的价值形式是指()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B.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第5页共35页C.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2、“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职能是()A.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及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是()A.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B.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C.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D.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4、在商品生产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信用形式是()A.银行信用B.商业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二、多项选择题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2、按主体的不同,信用可分为()A.银行信用B.商业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E.企业信用三、简答题简述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双重作用。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见教材93)2、C(见教材96页)3、A(见教材99页)4、B(见教材100页)二、多项选择题1、AB(见教材97)2、ABCDE(见教材100页)三、简答题信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1)信用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2)信用可以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3)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4)信用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可以使每个家庭把它们的消费按时间序列进行适当的安排,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5)信用有效地调节着国民经济运行。信用加深市场经济矛盾的消极作用表现在:(1)信用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2)信用还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3)信用刺激投机。第6页共35页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第4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一、单项选择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资料成为商品B.消费资料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全部物质资料成为商品2、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D.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3、资本家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垄断利润D.平均利润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二、多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其特点是()A.雇佣工人的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过程B.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D.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E.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A.不变资本的绝对量B.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D.所用资本与所消耗资本之间差额的大小E.预付资本量的大小三、简答题1、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2、简述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四、论述题试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见教材107页)2、D(见教材109页)3、B(见教材112页)4、D(见教材113页)二、多项选择题第7页共35页1、CE(见教材108页)2、BCDE(见教材116页)三、简答题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具体来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用于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2、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说明了剩余价值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2)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四、论述题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表现在:(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量。(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其区别表现在:(1)它们的物质技术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与生产技术不变,或生产技术发展缓慢相适应的;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生产技术的不断变革为条件的。(2)它们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在资本主义生产所经历的简单协作阶段,资本家主要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创造了条件;机器大工业出现以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意义越来越大。第8页共35页第5章剩余价值的实现与分割一、单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依次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B.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2、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G—W…P…W’—G’B.W…P…W’—G’•G—WC.P…W’—G’•G—W…PD.W’—G’•G—W…P…W’3、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A.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在生产过程中物质存在形态不同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作用不同D.运动速度不同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公式I(v+m)=IIc,反映了()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B.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C.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D.以上三种交换关系5、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最终来源是()A.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的差额B.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C.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6、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市场价格围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