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概述1、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2、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两者不可分离又有一定区别。两者的联系: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两者的区别:信息不随载体的性质而改变,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的性质。3、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信息间的递归定义: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名词解释题)4、管理信息的作用(简答)①管理信息是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一种无形的资料,与物质资料(人力、原材料、机器、资金)不同,物质资料是有形的。②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③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④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5、管理信息的特点:①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②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③信息量大④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⑤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6、管理信息的分类按信息稳定性分类:固定信息信息稳定系数不得低于0.6约占总信息量的75%流动信息信息稳定系数低于0.6一般只具有一次性使用价值信息稳定系数=(信息项目总数-变动数)/信息项目总数按决策层次分类: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业务信息7、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①信息的收集②信息的存储③信息的加工④信息的传输⑤信息的提供8、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①及时②准确③适用④经济9、物流:生产活动中流动的是物,从输入、转换到输出形成系统的物流;信息流:管理活动中流动的是信息,从输入、转换到输出形成系统的信息流;两者的区别:物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信息流是双向,即有信息反馈。信息反馈:控制物流的输入信息作用于受控对象后,把产生的结果信息(各种统计数据)再返回到输入端,并对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10、管理:管理者或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料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目的:为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的内容: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管理的实现: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进行的。11、企业管理系统:由管理的主体(管理者或管理机构)、管理的客体(被管理的对象)、信息系统组成。12、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发展阶段①电子数据处理(EDP)A数据单项处理B数据综合处理②数据的系统处理(即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MIS)③支持决策A决策支持系统B群体决策支持系统C智能支持系统D经理信息系统1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①科学的管理基础②领导的支持与参与③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14、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基本结构①职能结构②管理阶段结构③层次结构④全面综合结构15、目前市场上可购买到的常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包①制造资源计划(MRPII)②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③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16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①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②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③商务活动的电子化17、企业管理改革与创新:①业务流程重组(BPR)②供应链管理③虚拟企业第二章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1、计算机冯.诺依曼是计算机之父。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个人机PC机)、工作站2、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①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构成或者由主机和外设两部分构成运算器主要是数据处理部件,做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控制部件,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节器工作。存储器:包括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内存(RAM、ROM)、外存三种。是存储部件。各个部件的运算速度由快到慢是:CPU,cache,内存,外存②软件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主要以下几种: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通用应用软件专业应用软件3、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①字长②运算速度③内存容量④主频⑤存取周期⑥总线宽度4、多媒体多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数字化。5、数据通信模型由信息源、发送器、传输系统、接收器、接收端五部分组成。6、信号分类模拟信号数字信号7、数据通信的带宽模拟通信的带宽:指的就是信号的带宽,单位赫兹(hz)数字通信的带宽:指的就是信号的传输速率,或叫位率、比特率,单位bps(每秒位数)8、信号常用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通信、微波通信9、数据传输种类基带传输: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频带传输:利用模拟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10、调制与解调调制:把需要传送的信号加载到另一种信号上,以便容易在给定的介质中传送的过程解调:信号传送到接收站以后,再把载波上加载的信号卸载下来的过程11、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在一条介质上同时传送多于一路以上信号的传输方式,叫做该介质的多路复用,如有线电视线上,可传输不同频道的节目。12、数据交换技术①专线连接②电路交换③存储转发交换(包交换)13、计算机网络网络的主要功能:①数据通信②资源共享③分布处理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即组成:①资源子网②通信子网网络的分类:①按网络舆技术分类:点对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②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络的拓扑结构①星型拓扑②环型拓扑③总线型④树型拓扑14、局域网局域网技术特点:①覆盖有限地理范围②能够提供高数据传输率③总是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④局域网的性能好坏主要由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局域网的硬件: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连接转换部件构成。局域网的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网络应用软件15、Internet(因特网、网际网)的应用①信息服务②网上通信③协同工作④电子商务⑤网上教育⑥网上娱乐16、数据库(DB)17、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18、数据库系统(DBS)由数据库(DB)、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用户四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特点:①数据结构化②数据共享③数据独立性④可控冗任度⑤统一的管理和控制19、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概念: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下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20、数据库系统的独立性:概念:数据和程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数据库三级模式①:物理模式(内模式)②逻辑模式(概念模式)③子模式(外模式、用户模式)概念模型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关系操作:①传统集合运算:并、交、差②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1系统开发特点:A复杂性高B集体的创造性活动C质量要求高D产品是无形的E历史短,经验不足2系统开发指导原则:A系统的目的性B系统的整体性C系统的相关性D系统的环境适应性E工作成果文档化,图标规范化3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概念: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①系统分析②系统设计③系统实施优点:①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②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缺点:○1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②开发周期长原型法概念:首先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基本框架,称之为原型。接着运行这个原型,再不断评价和改进原型,使之逐步完善。优点:①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②用户参与积极性高③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适用于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不稳定、有变化的小系统7、面向对象的方法8、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概念:以实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工作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的目标,是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CASE的作用;①实现一个具有快速响应、专用资源和早期查错功能的交互式开发环境②系统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各环节实现自动化③过强有力的图形接口,实现直观的程序设计。9、MIS开发方法的选择原型法:主要用于小型的、灵活性高的系统或局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面向对象的方法:适用于小型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目前较全面支持大、中型系统整个过程开发的方法,其他方法虽然有许多优点,但都只能作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在局部开发环节上的补充,暂时不能代替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导地位。10、系统开发的方式由本企业自行开发优点①用户的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②系统维护容易③可锻炼本企业计算机开发应用的队伍缺点①系统开发周期一般较长②不易开发出一个高水平的管理信息系统③用于企业内部的开发费用高委托开发优点①开发周期短②企业不必组织本企业的开发队伍③可开发出水平较高的系统缺点①用于外部的费用很高②当企业管理发生变化或扩展时,系统维护困难企业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优点①可开发出具有较高水平而适用性又强的系统②有利于企业计算机应用队伍的培养与提高购买应用软件产品优点①软件产品可靠性、稳定性高②反映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③开发周期短④费用比较低缺点①系统实施费用较高②系统维护困难系统开发的组织和项目各类人员在系统开发中的作用开发阶段、步骤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员企业管理人员系统分析负责负责系统设计负责协助或咨询协助或咨询程序编写、调试协助或咨询负责协助或咨询系统运行、评价负责协助或咨询负责第四章信息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信息系统规划:应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可行性分析1、系统规划的目的:①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使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②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③为领导对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④明确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2、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战略性规划(宏观)和执行性规划(具体化和细化)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①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进行合理安排②确定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结构关系③制定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关键任务和主要的内容信息系统的执行性规划:①系统目标和范围的描述②系统运行环境描述③信息系统的硬件和系统软件配置④系统开发计划3、诺兰模型分六个阶段:①初始阶段②普及阶段③控制阶段④集成阶段(转折点)⑤数据管理阶段⑥成熟阶段4、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有三种:①战略集合转移法(SST)用于战略性规划②关键成功要素法(CSF)用于战略性规划③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用于战备性和执行性规划5、战略集合转移法SST步骤①识别和阐述企业的战略集②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MIS的战略集6、关键成功要素法CSF的步骤:①了解企业及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②识别影响战略目标的所有成功要素③确定关键要素④识别关键要素的性能指标和标准7、企业系统规划法:BSP,BSP的基本概念:“自上向下”地进行系统规划和“自下而上”的付诸实施,具体步骤如下:①定义企业目标②定义企业过程(核心工作)③定义数据类④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8、可行性研究主要工作:有两部分①初步调查:A、综合考察企业和环境状况,B、信息处理状况和问题,C、建立新系统的资源的状况,D、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建立新系统的支持程度②可行性研究A、经济的可行性B、技术的可行性C、系统运行的可行性9、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①现行系统概况②现行系统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③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④经济可行性分析⑤技术可行性分析⑥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分析⑦结论第五章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①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以充分掌握现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情况②分析有户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分析的主要活动:①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②用户需求分析和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等。1、现行系统详细调查现状调查的内容①企业组织结构②信息关联状况③系统业务流程④系统数据调查2、系统分析阶段的工具3、组织结构4、信息关联情况5、系统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图:以一项业务或一组相互关联的业务作为描述对象,对它们的处理过程及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描述。6、系统的数据调查7、需求分析和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主要工作有:①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最重要的工作)②数据分析(数据字典的绘制)③功能分析(决策树、决策表、结构化语言的绘制)④数据/功能分析(U/C矩阵)★8、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