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技术创新的激励及其政策第一节创新激励系统的基本框架第二节创新的产权激励第三节创新的市场激励第四节创新的政府激励第五节企业的创新激励第六节中国的技术创新政策面临的挑战第七节我国技术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第八节我国推进技术创新的重大举措第七章技术创新的激励及其政策第一节创新激励系统的基本框架一、创新激励的必要性概念:创新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和鼓励手段,激发企业和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相关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去为实现组织或系统的目标而努力。亦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和途径,去激发企业或者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人员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一般综合运用产权制度、宏观政策、市场力量影响和推动创新活动。一、创新激励的必要性(续1)1.技术创新收益的非独占性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一组无形的知识,或是一种生产某产品的方法,通过产品实物这一载体而体现出来,这种知识或方法可以被其它厂家通过正常或非正常渠道所掌握,以分享这种知识所能带来的收益。但复制知识边际成本极低。2.技术创新投入大,收益见效时间长,风险大,但是创新的外部性使全社会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制度经济学解释:社会收益远大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远小于个人成本)。3.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①研究开发的不确定性:一种新方案往往需经大量试验、探索才能成功(研发成本);②试验和试生产阶段的不确定性,导致实验室成果不一定能通过中试、小批量试制,最终成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工艺及工程等生产方面问题)(成果转化成本);③市场的不确定性:消费市场的升级换代、金融危机导致市场萎缩、竞争对手推出替代产品(市场营销成本)。一、创新激励的必要性(续2)二、激励系统框架四种激励方式:产权激励:知识产权使技术创新者对其创造的知识拥有垄断性的产权,以保护创新者的收益,鼓励了创新。市场激励:创新成果通过市场交易得到收益。市场机制通过与其他激励方式综合运用,保证某技术在一定时空内的独占性,可以让企业、员工有合理收益预期。企业激励:对知识性员工实施“期权制度”扩大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相互忠诚度政府激励:税收、信贷方面优惠政策可有效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者收益。二、激励系统框架(续1)采用这四种激励原因:1、创新愿意取决于创新收益,而创新利益,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者与创新成果的产权关系;排他性的独占权能有效增加创新者的收益。(机会收益)2、企业、个人创新愿意,还与存在着什么样的交换关系、制度相关,市场化程度、市场结构是一重要因素。3、创新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政府通过什么手段使创新的私人私益率和社会收益率趋于一致。4、创新越来越企业内部化,创新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企业激励员工创新的机制是否有效。四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政府激励是弥补前几种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失灵)时的辅助措施。二、激励系统框架(续2)第二节创新的产权激励一、有形资产产权与创新产权理论①每一宗财产有一或多个明确的所有者,具有排他的所有权;产权不再是模糊的。②财产所有者享有资产产生的剩余收入(资产性收益);③所有者有权支配或决定现存资产的用途(出售或出租)。主要功能:最大限度地把外部性内在化凭借排他的权利,对有关行为所产生的报酬、成本进行全面、精确的估算,通过收益与成本向所有者的集中,产生了更有效地使用资源的激励,促进对资源开发的投资。原始公有产权:任何财产、资源都是公共性质的,谁都有权接近、使用该资源,人们缺乏创新动力。在原始农业的公社所有制中,排他性公有产权就是以部落的名义占领某片资源,不准外部落享用此片资源,并通过规则、禁令等约束成员的行为,限制资源开发使用的强度。诺斯认为:“当某些资源的公有产权存在时,对获取较多的技术和知识很少有刺激。相反,对所有者有利的排他性产权能够提供对提高效率和生产率的直接刺激,能够直接刺激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新技术。”私有产权,使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不再与他人发生直接关系,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消除了搭便车现象;可以限制资源的利用速度,为创新提供更大刺激。二、知识产权与创新一般生产过程:三种投入,即:人力、原材料、技术,构成了生产成本,产出是一种产品(服务),价格和销售量决定了生产者所得此循环中,厂家得到利润,消费者得到效用。创新的生产过程:其产出(新产品)有二部分:可消费、有效用的有形物品(对消费者有用)另一种是无形的,如知识、信息体现在新产品上的新生产技术,对其它生产厂家也有用。制造技术(已知)制造技术(有待发现)一般生产过程创新的生产过程不确定人力设备实物产品知识(生产技术)(已知)原材料人力设备实物产品知识(生产技术)已知)原材料确定一旦新产品推向市场,其生产技术即暴露在他人面前,其他人就可仿制,并推向市场,夺走创新者的一部分市场和收益。可能使创造者无法收回其表达成本。(案例: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仿品)为了有效提高人们进行创新发明的积极性,需要在法律上确定人们对新技术知识的拥有权及收益权,即专利制度。规定发明者对其产品有一定年限的垄断权,排除了模仿者对创新者权益的侵犯。专利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对发明创新从产权角度出发进行激励的制度。诺斯对专利权制度的评价:“一套鼓励技术变化、提高创新的私人收益率使之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激励机制,仅仅随着专利制度的建立才被确立起来。”“直到现在,不能在创新方面建立一个系统的产权仍是技术变化迟缓的主要根源。”专利权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推动作用。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没有专利制度是难以发生的。棉纺织业中水力纺纱机等是在专利权的保护下作出的。法国产业革命时期,1851年一年就颁发了2000件专利特许证。德国从1850年的穷国跃升至1900年的富国,1877年的《专利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利用专利保护,有力推动本国科学和工业发展。产权的确定是最经济有效、持久的创新激励手段。中国:1984年3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三节创新的市场激励一、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市场是使商品和劳务买卖关系发生交换的场所与媒介,包括以下要素:交换规则(买卖自由,公平);价格机制;市场主体法人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体系,发挥着提供信息、经济激励和决定生产分配三大功能,自发地培育创新,市场过程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市场的特点:交换与竞争,以竞争开始,以交换结束。竞争:一种和平的冲突,一种为了获得别人也想获得的机会或优势的和平的努力。交换:是各方利益的折衷,通过物品或优势的转移,实现互惠补偿。纳尔逊(Nelson)认为,是市场机制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技术进步的速度。1、市场将公平地决定技术创新者的所得(垄断+赢者全得)2、市场上的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3、市场可以消除技术创新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消极因素,不确定性是创新的内在属性,垄断经济利益的驱动常使多个企业为某一产品进行平行的研究开发,最终找到正确的解决路径,形成主导产品。市场虽不能消除单个企业创新的不确定性,但从经济体系看,平行研究开发消除了创新不确定给整个系统带来的影响,使系统的技术创新的速度提高了。(铱星计划)二、市场过程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1.针对市场的生产,本身便是一个创新过程市场参与者在其他人偏好限定的范围内,在市场规则约束下,可自由寻找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为了满足消费者偏好和更经济有效地生产,需要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创新。2.市场可减少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计划经济体制下:选择一个企业或科研单位进行专项研究开发,旨在减少重复性创新。市场体制下,多个企业竞争性的研究开发,在事前不知哪条途径通向成功情况下,有助于尽快找到成功的创新路径。优化资源配置3.市场能使企业自愿甘冒创新风险,为创新提供动力创新成功将使创新者获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种对收益的期望,诱使众多企业创新,甘冒风险。4.市场把创新成功与否的裁决权交与消费者,既达到使创新服务于消费者需要的目的,又引导了创新的发展方向。消费者偏好需求的变化,通过产品的价格变化反映出来,价格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计划经经济导致创新方向的迷失,稀缺资源的错误配置。5.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优胜劣汰6.市场制度有助于培育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市场竞争,选择的结果使有才能的企业家(创新的组织者)脱颖而出。三、专利制度、市场在保护创新、激励创新中作用比较大多数产业,创新者利益主要来自谁最早进入市场,而不是靠行使专利或严格地保密。如半导体、计算机、电信、飞机发动机与机身制造等技术进步快的行业,主要是依靠市场激励,因为它们模仿比较困难。原因:即使专利权不保护新产品,但模仿起来代价高昂。复杂系统涉及大量元器件和众多精细环节,大多数技艺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学习(缄默知识),众多设备安置到位并学会正确操作,精心地调试设备,企业中许多特殊能力很难“转移”出去。另有一些产业,主要是依靠产权激励:(1)产品主要成份是化学物质,如医药制造品、工业有机化学品、塑料制品、合成纤维、玻璃制品;(2)设备,如空气和气体压缩机、科学仪器、电动手持工具等。对该二组产品,有能力的企业可比较容易地仿制出产品,若没有专利权的保护,创新者从发明中获得的收益将极少。美国经济学家曼期菲尔德对美12个产业中100家企业的研究。专利制度并非可有可无,许多对专利依赖很低的产业也有专利需求,汽车行业,60%的发明申请了专利,以作为自我保护的法律手段。刘伍堂对我国1000件非职务发明调查,没有专利制度则83%的人不会从事相应发明活动。工艺创新的保护首创者优势和专利这两种方式,对工艺创新的保护不如对产品创新的保护有效,对工艺创新而言,保密最有效(法律)原因:生产工艺比产品更容易隐藏,不被竞争者发现。竞争者模仿新产品比模仿生产工艺更容易被发现和确认。第四节创新的政府激励一、为什么需要政府激励1.技术创新的特性技术创新的产出,是一个种介于公共产品和完全排他性产品之间的一种产出。产品的实物部分,是排他性的,产品的信息部分(新产品概念结构,新的生产方法)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但首创者研究开发需要投资,需要智力和体力,花费需补偿。专利从法律上确立了创新者对无形资产的产权,但由于创新具有强的正外部性,任何创新的社会收益都大于创新的私人收益,要获取这种正外部性,需要政府对创新给予激励。2.创新激励中的市场缺陷①市场以高收益引诱人们冒风险创新,以优胜劣汰迫使企业创新,但并本未从根本上解决创新的风险及动力问题(铱星计划)。②市场自身并不能保证造成一个最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结构(一定的集中度)。③市场并不能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如一些与创新有关的法律、税收、政策等问题。(能源政策有财政政策五税收政策——卡内基)阿罗1962年指出,市场导致的创新水平将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市场失灵)集体讨论3.政府的作用①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包括研究、教育、信息网络等。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单纯的市场机制会导致私人投资不足,影响整个社会的创新水平。它具有规模经济性,国家能超越单个企业的局部利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单个企业技术创新的壁垒。②在一些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关键产业的发展上,由于投资额大、风险高,单个企业无法承受,政府起着关键作用。如通过集中资金,联合大学、企业,辅之以产业政策,使这些领域的创新活跃起来。还可通过政府采购,为新产品提供最初的市场,渡过引入期市场需求不明确的困难;通过风险投资基金,鼓励企业在创新项目上的投资。二、激励创新的政策及手段由于技术创新涉及到从发明到商业化的技术、金融、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多个环节,政府能够影响技术创新的手段是相当多的。换言之,技术创新是内生的(从经济系统言),政府的许多行为都会对创新施加影响。政策可分为三大类1、供给:主要是提供金融、人力和技术的帮助,包括建立科学技术的基础设施(人才工程)2、需求:包括政府购买合同,是对创新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需求3、环境:包括税收政策、专利政策、政府管制等,目的在于为创新活动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政府政策工具细分:政府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