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篇(1-5)理念选择题简答题汇总第一章一、单选: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A.15世纪中叶产生的B.16世纪中叶产生的C.17世纪中叶产生的D.19世纪中叶产生的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A.17世纪中叶B.18世纪中叶C.19世纪中叶D.20世纪中叶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A.劳动价值学说B.货币学说C.资本积累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A.分工学说B.货币学说C.资本积累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1.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A.威廉·配第完成的B.凯恩斯完成的C.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完成的D.西斯蒙第和普鲁东完成的1.下列属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是()A.威廉·配第B.萨伊C.西斯蒙第D.普鲁东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C.经济体制及经济运行方式D.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1.19世纪中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A.封建主义生产关系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D.共产主义生产关系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A.经济体制B.生产关系C.经济运行机制D.生产力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21.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A.奴隶社会经济B.封建社会经济C.资本主义社会经济D.社会主义社会经济1.政治经济学是()A.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B.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C.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D.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为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服务的B.为某几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C.为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B.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D.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因素l.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唯物主义二、多选31.在经济学说史上出现过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A.西斯蒙第B.普鲁东C.马尔萨斯D.萨伊E.巴师夏3第二章一、单选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物质资料的消费B.物质资料的生产C.物质资料的交换D.物质资料的分配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政治关系B.家庭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D.文化艺术生产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关系B.商品C.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社会分工B.商品交换C.物质资料生产D.生产社会化2.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A.自然资源B.生产资料C.劳动者的劳动D.生产工具2.劳动对象是指()A.人们用来传导劳动的物件B.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C.劳动过程中各种必要的物质条件D.劳动过程中除生产工具以外的其他要素2.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A.原料和材料B.道路和土地C.生产工具D.厂房和仓库2.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A.劳动技术B.生产工具C.容器D.生产场所2.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经济规律B.劳动力C.生产资料D.生产关系2.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家庭关系C.宗教关系D.经济关系4.在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劳动资料B.生产力C.劳动对象D.生产关系1.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是()A.科学技术B.生产工具C.劳动者D.劳动对象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4A.生产关系B.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是()A.劳动者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2.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是()A.生产资料B.劳动者C.劳动对象D.资本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的()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2.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C.生产资料D.劳动资料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A.生产工具的发展B.管理水平的改善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2.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3.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A.互不相干的四个独立过程B.相互平行的四个过程C.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D.以消费为主导组成的总过程5.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A.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B.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C.商业和农业的分工D.商业和手工业的分工1.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形成初期出现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A.工人阶层B.商人阶层C.农民阶层D.手工业者阶层2.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A.畜牧部落和其他原始部落之间的分工B.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C.商业和农业的分工D.商业和手工业的分工3.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是指人们()A.不会违背客观经济规律B.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D.必须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A.体现一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有本质5B.体现几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共同本质C.决定各个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区别D.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5.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是()A.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B.后者是客观存在的,前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C.前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后者是经常变化的D.后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前者大多数不是长久不变的2.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主要是()A.由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力水平B.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C.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关系D.在一定经济时期人们的劳动交换方式2.经济规律既然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那么()A.不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B.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C.可以存在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D.不存在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2.在几个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按劳分配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A.只能接受经济规律的摆布B.无法改变经济规律作用的后果C.认识和不认识经济规律都一样D.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3.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3.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经济规律是()A.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D.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A.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B.人可以改造经济规律C.人无法把握经济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2.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能够()A.改造经济规律B.利用经济规律C.创造经济规律D.消灭经济规律3.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是()6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在特定社会形态和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基本经济规律B.特有经济规律C.共有经济规律D.商品经济规律二、多选31.下列属于劳动资料的有()A.生产工具B.各种容器C.厂房和仓库D.道路和土地E.原料和材料31.物质资料生产是()A.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D.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E.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1.农场的劳动资料包括()A.土地B.种子C.道路D.仓库E.农业机械31.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是()A.劳动者的劳动B.科学技术C.劳动资料D.经营管理E.劳动对象31.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是指()A.生产关系B.分配关系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E.信贷关系31.劳动资料的内容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A.生产工具B.各种容器C.原材料D.燃料、辅助材料E.厂房、仓库等3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有()A.劳动分工B.劳动协作C.劳动者的劳动D.劳动资料7E.劳动对象3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概括地说表现在()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D.生产力决定着旧的生产关系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E.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所能变化的程度31.人们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能够()A.改造经济规律B.利用经济规律C.废除经济规律D.制定经济规律E.认识经济规律31.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都包括()A.共有的经济规律B.特有的经济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D.价值规律E.剩余价值规律3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A.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B.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D.人们可废除、改造和制定经济规律E.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32.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都包括()A.共有的经济规律B.特有的经济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D.价值规律E.剩余价值规律31.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A.政治关系B.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C.分配关系D.交换关系E.消费关系3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E.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三、简答论述41.简述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41.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8第三章一单选4.按照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A.金融业B.农业C.工业D.旅游业4.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商业和服务业属于A.第一和第二产业B.第二和第三产业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4.根据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是()A.农业和工业B.轻工业和重工业C.工业和建筑业D.广义的服务业4.根据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是()A.农业和工业B.轻工业和重工业C.工业和建筑业D.工业和服务业4.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A.扩大生产场所B.增加生产资料数量C.生产资料效率提高D.增加劳动力数量4.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A.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B.没有积累的扩大再生产C.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扩大再生产D.靠增加生产要素实现的扩大再生产3.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就是()A.商品生产过程B.物质资料生产过程C.再生产过程D.生产关系生产过程5.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属于()A.集约型增长方式B.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C.粗放型增长方式D.内含型增长方式4.任何社会的再生产从其内容看()A.既是粗放型的再生产,又是集约型的再生产B.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3.单纯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属于()A.外延扩大再生产B.内涵扩大再生产9C.质量型扩大再生产D.效益型扩大再生产5.按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扩大再生产可划分为()A.生产关系再生产和生产力再生产B.劳动力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C.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6.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属于()A.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B.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C.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D.渐进型经济增长方式5.经济发展()A.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B.着重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C.反映国民经济的质量变化,但不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D.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