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2课阁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12课助读新课启航整合技法指导识记知识必备探究文本研读应用体验之旅第12课阁夜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这是一个背山临水、风景优美的地方。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等,都先后死去。一个大雪初霁的寒夜,诗人寒宵辗转,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了国家的动乱、百姓的痛苦以及自己的贫病飘零,感时忆旧,于是写下了著名的《阁夜》。本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通过雪霁寒宵的冬夜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一、字音识记1.雪霁.()2.夷.歌()3.渔樵.()4.鼓角.()5.寂寥.()6.短景.()二、词语释义1.岁暮阴阳催短景.景:2.天涯霜雪霁.寒宵霁:3.三峡星河..影动摇星河:4.卧龙..跃马终黄土卧龙:5.人事音书漫.寂寥漫:jìyíqiáojiǎoliáoyǐng同“影”,日光雪止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指诸葛亮徒然、白白地三、名句背诵1.岁暮阴阳催短景,。2.五更鼓角声悲壮,。3.,夷歌数处起渔樵。4.,人事音书漫寂寥。天涯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卧龙跃马终黄土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有什么作用?明确:首联写冬日的寒冷、昼短夜长,是为了突出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从而烘托了凄凉寒怆、悲壮深沉的气氛,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做了环境上的铺垫。2.颔联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二者放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明确:营造出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深邃的情致。这两句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了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3.“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诗的诗眼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1)颔联写诗人五更时闻听军中悲壮的鼓角声,这声音与微微摇动的映在江水中的星空倒影形成十分鲜明的反差,告诉人们正是战争破坏了美景;颈联以家家闻听战伐的消息就失声痛哭和边地凄苦的歌谣声,表达了忧时伤乱的思绪。(2)尾联两句写诗人怀念历史上有作为的诸葛亮和公孙述,暗含埋怨自己虽怀才却束手无策,内心有无法排遣的寂寞和苦恼。明确:诗眼是“声”“影”二字。作者用“声”字传出所闻,“影”字传出所见,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战鼓声声、动荡不安的情景之中,体会到诗人在战乱年代的内心感受。4.这首诗是诗人寄身远离京城的夔州时写的,诗中哪些意象表达出诗人对连年征战的焦虑?诗的结尾两句借事抒怀,用事与诗的意境合为一体,又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5.胡应麟称赞《阁夜》“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试作简要分析。明确:《阁夜》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笼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1.诗中用事诗中用事共有三处:①“五更”句用祢衡事;②“三峡”句用汉武帝问星象事;③“卧龙”句用诸葛亮、公孙述事。诗人用事之妙在于事与诗中意境合为一体,而使人不觉得这是用事。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是中国诗歌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诗的前两联中的景物描写,所暗含的是诗人对时事的伤怀。诗人从景物写起,意在创造一个与诗人内心世界一致的情境,让读者凭借具体可感的形象,走入诗人的心境,体会诗人的感情。3.沉郁顿挫的风格全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慨。颔联表现五更鼓角的悲壮之声和三峡星河的动荡之感,前句萧瑟,后句浩荡,读来语调高亢,气象雄浑。颈联前句写听觉,后句写渔樵时起时落的歌声,情绪悠远。前句语调悲抑、沉重,饱含痛楚;后句语调平直,节奏顿挫,极具悠远之感。尾联抒发人生感慨。“卧龙跃马终黄土”在精神上统摄全篇,表达人生历史的虚无感和无奈的心情。“人事音书漫寂寥”自我开解又无法解脱,“寂寥”是情绪的核心,显示出内心万状的凄苦。全诗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词采清丽夺目,蕴藏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很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羁旅乡思诗歌的鉴赏中国古代很多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或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大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漂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高的人文价值。这类诗情真意切,真实地表现了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纲说明》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备受命题人的青睐,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对思想内容的感受与理解、对遣词造句的鉴赏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等。1.羁旅诗常见主题文人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生活潦倒、互勉互慰、珍爱友谊。2.羁旅诗常见意象(1)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2)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3)寒蝉——悲凉。(4)猿猴——伤感。(5)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6)沙鸥——飘零;伤感。(7)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羁旅诗常见节令(1)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4)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7)端午:五月初五日,又称端阳节、午日节。民间节日,一般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8)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9)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10)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生之时。(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解析]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1)三、四句中的“烟”,其色如云之白,这是把“烟”比喻成白云,写出了烟之白,之浓,暗示了月光的明亮;“流来野寺前”,这是把“烟”比喻成了水,写出了烟的动态美。比喻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之烟的特点,使诗句具有颜色美与动感美。(2)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一幅山中夜景图,营造了静谧凄凉的氛围,为烘托诗人的心情作了铺垫。“谁见无家客”一句是关键,无家,是因为江湜遭逢离乱,半生辗转漂泊,所以痛彻心扉的思乡与回归之愁应是其不眠的真正原因。[参考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羁旅乡思诗歌的鉴赏要回答好这类诗词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经典之说,用在乡思类诗词的鉴赏上,也是完全适用的,所不同的是要抓住这类诗词的特有景象,例如“月”“雁”等表达乡思的意象。2.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古人有诗云:“梦境原虚幻,情真幻亦真。”记梦必须写景,这样,抒发乡思之情就有了依托;梦境往往是奇特的,而情奇就不会使人觉得怪。乡思的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梦中却很容易实现。3.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4.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写,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这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如“重阳”“中秋”等。乡思诗词鉴赏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如用写声来表达,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因与前面的内容有所交叉,这里就点到为止。应用体验之旅见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