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海洋科技和人才现状、存在问题与工作思路对策建议舟山市科技局一、全市科技兴海及海洋人才现状(一)概况随着海洋资源的衰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实施,我市海洋渔业和海洋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为再创舟山海洋产业新优势,促进舟山海洋产业和海洋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我市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共性技术,针对目前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海洋产业主攻方向及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坚持技术创新,加强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及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涉海原创性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加快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增加海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强海洋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围绕“网、鱼、蟹、虾、贝、加”六大渔业优势产业的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加大科技兴海工作力度,为全市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撑。科技兴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推进了我市海洋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市海洋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02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44.05亿元,海洋经济占50%以上。2002年底舟山市海水养殖面积16万亩,产量8.6万吨,产值9.97亿元,占海洋经济14%。海水养殖已成为舟山市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加工产量达到43万吨,水产加工产值达到78亿元,水产品出口量为14.6万吨,水产出口创汇4.61亿美元。(二)狠抓技术创新“源头”、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长足进展我市海洋科技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通过技术创新,在人才聚集使用和项目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根据市科技局近日对2001年-2002年我市仅列入省科技厅的省重大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科研项目、一般科研项目、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调研检查结果如下:立项和经费情况:项目总数为27个,主要领域分布为海洋,海洋科技项目为22个,占项目总数的82%;海洋项目总经费为9227万元,其中省科技厅拨款494万元,市县科技部门配套105万元,单位自筹6059万元,银行贷款2545万元。参加研究人员情况:这些项目的参加研究人员总数为231人,其中有学科带头人11人。按职称分,高级职称87人,中级职称82人;按学历分,博士13人,硕士23。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总体来看,市省级科技项目实施进展较好,22个项目中已完成鉴定项目6个,占项目总数的27%。有5个项目技术达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取得成果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情况:论文数15篇,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数1个。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年增产值15428万元,年增利润2564.5万元,年增税金1853万元,年创汇1275万元。调查表明,通过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运用技术入股等灵活市场机制,把科技人才引入经济主战场,效果良好。围绕“船舶、海洋药物、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与保健食品、生物及精细化工、深水网箱及养殖”五大海洋优势行业的技术攻关及产业化,以“海洋高新技术创新,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我市海洋高新技术发展呈加快趋势。2002年,我市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包括前二年的结转项目)各类海洋科技项目72项,其中国家海洋科技项目7项,省级海洋科技项目35项,市级海洋科技项目30项。国家项目中,有863计划项目4项、重大科技专项1项。省级海洋科技项目中,26项属于海洋高新技术,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1项,省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个。不少项目实现了产业化,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深水网箱863高新技术项目,建成了2条专用HDPE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500只深水网箱。2002年,已推广深水网箱400余只,创产值4530万元,实现利税1227万元。日产550吨和日产1000吨的两个“反渗透海水淡化项目工程”已经投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南美白对虾(出口标准)高产养殖技术”项目达到亩产1088.2公斤,养殖对虾符合出口标准。近年来,我市实施的海洋科技项目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先进水平的成果15项。全市已初步形成以船舶、海洋药物、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与保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海洋高技术产业;深水网箱、生物及精细化工、能源、海水养殖、饲料、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新局面也正在逐步扩大。在超低温冷冻金枪渔船、高速客车渡轮、6000吨级多用途集装箱运输船,多烯康、角鯊烯、甲壳素、酶法生产鱼酱油、海藻糖,超导超低温单体冷冻海产品,深水网箱制造及养殖、海水养殖大黄鱼遗传分子标记育苗、海水鱼疾病诊断试剂盒、贝类净化技术、鳀鱼鱼粉鱼油精深加工,海水资源的直接利用、风力发电机组和潮流能发电的试验运行;水产城水产信息与现代物流电子交易系统软件、海水养殖智能决策系统软件、海洋遥感信息预报渔况技术和数码信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突破和进展。一些海洋科技项目国际合作工作也正在积极开展中。(三)积极探索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引进使用新机制根据我市区域支柱产业的特点,加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已建立“浙江舟山水产养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舟山水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舟山市深水网箱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舟山市水产疾病防治院”等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积极培育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新增省级区外高新技术海洋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家,博士后流动站2家。加快“浙江普陀海洋高科技园区”和“普陀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建设,现入园孵化企业达到了6家。“嵊山贻贝产业化海洋科技园区”、“嵊泗绿华省级海水养殖高科技园区”和“深水网箱养殖基地”等一批园区和基地相继建立,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深水网箱加工与养殖和梭子蟹养殖的产学研基地。为加强研发海洋高新技术及产品,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技术创新服务,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新产品、省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省重大高新技术研究项目、省高新技术产品等45项海洋高新技术项目,扩大了我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及规模,提高了我市涉海企业的运行技术水平。同时,为积极推动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之间的技术合作,探索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攻关的新体制和新途径,积极推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网上申报制度和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启动建设了“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舟山市场”。2002年6月10日运行至当年底,已有签约项目近50项,其中大部分签约项目是海洋科技项目,在线涉海企业132家,在线涉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72家,在线涉海专家76人。共发布涉海技术人才需求420余人次,涉海技术难题招标项目88项,提供配套研发经费9100万元。已签约涉海项目42项,合同金额2860万元。为企业与市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快科研产业化步伐,建立了新的对接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了科技兴海和海洋高新技术工作。(四)积极推进新世纪海洋人才工程,不断优化人才环境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比较注重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实施“海洋人才工程”为主线,实现了整体性海洋经济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并列入了新世纪发展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号工程”。构造海洋经济人才主要集聚地已摆上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2000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新世纪海洋人才工程的若干意见》,并开通了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突破户籍管理围墙,推出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可先落户后落实工作,财政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每年按排1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以及奖励有重大贡献人才;引进博士、硕士可自由选择单位和工作,并发给2-5万元的安家补助费。以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培养紧缺专业人才为重点,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近三年,共引进各类中高级人才3198名,年引进人才递增率达48.6%,引进国内外智力316人次;培养工业企业紧缺专业技术人才400余人;评选青年骨干后备人才220名。截止到2002年底,全市共拥有各类人才59889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9%,比1999年净增16000人,平均每年增加4000人。拥有博士5名,硕士69名,本科483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1494人,中级10624人。二、当前海洋科技发展和相应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当前我市海洋科技和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与沿海海洋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科技投入差距:与我省沿海和山东、广东、上海等沿海先进地区相比,我市一方面存在海洋科技可持续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等问题;另一方面,海洋科研经费存在着严重偏少,科技投入强度薄弱等问题。根据省有关部门最近组织对温州、台州、舟山、嵊泗、洞头、平阳、三门、岱山、普陀、象山、龙湾、玉环、温岭、上虞、萧山、慈溪、瓯海等全省17个沿海市县(区)2000-2002年科技三项经费调研,结果表明我市在三项科技经费投入上相对较少。其中,有10个市县区2002年科技三项经费在400万元以上,近600万元以上的有7个市县区;2000-2001年我市财政收入在调查的17个市县(区)中位于第4-5位;而三年中直接用于科研的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支出(由市科技局掌握)为第10、11和12位,占GDP比例分别为16-14位(2000-2001年),占财政收入比例分别为第15、16位(2000-2001年),占财政支出为第11位(2001年),占人口比例为第15位(2002年)。科技投入少,如原来相对落后的丽水市近年来也后来居上,其科技三项经费2000年为300万元,2001年为700万元,2002年达1000万元,并对省级重大项目和市级招标项目分别投入50万元以上的科技投入强度,予以支持。我市科技经费不足已不能适应拥有众多研究院所的海洋大市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需要。根据省重大项目招投标实施办法,申请省级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重大项目,地方政府须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目前,对我市海洋产业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与超前性攻关项目需要市本级组织向省内外招标、技术横向合作攻关,而科研经费投入少,对这些工作开展和高级人才吸引留用已造成了较大影响,并成为我市海洋进一步深入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人才数量质量差距:根据市科技局近日从近年来科研开发较活跃的科研院所和海洋企业中抽样了19家单位进行调查,结果如下:科研院校有浙江海洋学院、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市级研究等五家单位总体情况:(1)海洋项目立项总数为3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个,省级项目14个,市级项目16个。(2)单位职工总数1137人,其中科技人员407人,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36%。按学历分,共有硕士以上人才30人,大专以上300多人;按职称分,高级职称155人,占13.6%,中级职称169人,占15%,初级90人,占8%。(3)银行贷款200万元,科技开发经费支出410万元,科技开发总收入359万元,2002年利润17万元。舟山普陀海洋高新科技创业公司、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总体情况:(1)海洋项目立项总数为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13个,市级项目3个。(2)单位职工总数1749人,其中科技人员326人,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19%。(3)按学历分,共有硕士以上人才20人,大专以上近200人;按职称分,高级职称34人,占职工总数1.9%,中级职称79人,占4.5%,初级99人占5.7%。(3)银行贷款2250万元,科技开发经费支出3537.8万元,科技开发总收入14271万元,2002年利润3186.5万元。据抽样调查情况表明,我市普遍存在海洋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足现象,企业尤为突出,亟需加强。思想观念差距:当前沿海各地对海洋开发高度重视,如上海提出了优先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确立在国内的领先地位的口号;山东提出了推进海洋科技开发创新,依靠科技兴海,大力推进海洋科技产业化、信息化进程的纲要;辽宁提出了坚持走科技兴海之路,进一步整合海洋科技力量,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