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东南亚地区主要客源国学习目的东南亚地区是我国传统的旅游客源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对该地区整体的经济、社会、环境等一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对新、马、泰、印尼、菲这五个国家的社会风情与民俗习惯应加以区分与辨别,一些国家在发展旅游业中的先进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第一节东南亚地区概况东南亚地区在全球旅游客源市场中不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属于东亚及太平洋旅游区。但是,由于与我国在地域上的近距离,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上都有着特殊的联系,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五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中的一支主要力量。为此,特辟一章来重点介绍一下该地区五国的相关情况,让我们对我国海外客源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一、自然地理概况“东南亚”是二战后使用的一个新地名。此前中国人把这一地区称为“南洋”、“南海”,西方则称之为“远印度”、“外印度”、“印度群岛”。二战期间,盟军设立“东南亚最高统帅部”后,“东南亚”这一名称便被普遍地接受并使用。东南亚共有10个国家,其中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五国位于中南半岛(又称中印半岛,或印度支那半岛),故称“半岛国家”、而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五国位于马来群岛,故称“海岛国家”。1967年海岛五国与泰国组成“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1、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东经930—141.50,北纬240—南纬100之间。北与中国接壤,2南与澳大利亚大陆隔海相望;东濒浩瀚的太平洋,西临印度洋,与南亚次大陆上的孟加拉、印度接壤。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桥梁与纽带。无论是历史上的亚洲、非洲、澳洲各国人民的交往,西方国家对东方殖民地的侵掠,还是现代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都要经过这个“十字路口”。龙目海峡、巴士海峡、巽他海峡、托雷斯海峡等,都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介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咽喉,扼守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包括新加坡海峡在内全长900千米,最窄处仅37千米,水深25113米,常年风平浪静,潮差小,可通航25万吨级巨轮。航行于太平洋两岸及南亚、欧洲、非洲各国的船舶绝大部分经过马六甲海峡。目前,仅每年航经马六甲海峡的各类船舶就超过10万艘,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东南亚的陆地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其中中南半岛约200万平方千米。马来群岛由吕宋岛、棉兰老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伊利安岛等几万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最大的岛为伊利安岛,达43万平方千米。2、气温气候东南亚地区是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南纬100之间,属热带气候区,具体可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南部(大约北纬50以南),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各月气温在24℃—28℃,年温差不超过3℃。由于这里靠近赤道,太阳经常强烈地直射四周海洋,造成大量的对流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因受海洋调节,虽终年高温,但无闷热酷暑之感。在热带雨林气候区以北,即北纬50以北,包括中南半岛绝大部分和菲律宾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分为干、湿两季。每年5—10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3充沛,形成雨季;11月—4月盛行东北季风,干燥少雨,形成旱季。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马来群岛的另一特征是多台风。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洋面上是台风的源地,每年6月—11月数次台风自东向西运行,带来丰沛的降水和程度不同的破坏。二、旅游资源特征1、星罗棋布的海岛马来群岛拥有的岛屿之多,为世界之最。据不完全统计,菲律宾拥有7000多个大小岛屿,而印度尼西亚则拥有13000多个岛屿,故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均有“千岛之国”的美称。其他国家虽称不上千岛之国,也有众多的海岛,就连弹丸之地的新加坡,也有50多个小岛。许多岛屿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有的岛屿长期与外界隔绝,仍保留着独特的土著文化和民族风情;有的岛屿则植物茂盛,保持热带森林的风貌;还有的岛屿具有神秘的自然现象,保持着神秘的传说。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许多散落的小岛被看成无用之地,如今则成了取之不尽的独特的旅游资源。2、曲折蜿蜒的海岸线和优质海滩海岛多,海岸线必定长,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海岸线总长近10万千米,亦堪称世界之最。漫长的海岸线曲折蜿蜒,形成许多天然良港和优质沙滩,海滩外围生长着热带雨林。碧清的海水、湛蓝的天空、松软的沙滩、茂密的森林,的确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冰天雪地的温带、寒带飞过来的远方游客来说,来到这里就像进入了另一个天地。现在已建成的著名海滨旅游点主要集中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3、壮丽的火山景观马来群岛除加里曼丹等小部分地区属于印度—马来地块外,其余群岛均为新地壳运动形成的支离破碎的高峻地貌。群岛地形崎岖,山岭纵横峻峭。由于这一地区正处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火山地震汇合处,地壳4极不稳定,故常有火山活动。据统计,在世界600多座火山中,印度尼西亚就占有100多座,菲律宾也火山众多。火山爆发给这一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但火山堆积物也形成了大量的自然奇观,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它吸引着各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前来考察研究,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探奇寻异,探索大自然的奥秘。4、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由于受海洋气候的影响,东南亚地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森林覆盖率都超过50%。像马来西亚彭亨州的塔曼·尼瓜拉森林是亚洲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四季盛开的热带兰花为东南亚的代表花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马来群岛的许多岛屿上,生长着茂密的热带原始森林,有的至今尚无人探险。东南亚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象、老虎、犀牛、鳄鱼、孔雀等。在泰国,大象被看成最珍贵、最神圣的动物,备受爱护,由于大象与民俗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增添了旅游者的兴趣。5、优越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虽不算旅游资源,但优越的地理位置却是发展旅游业的一个优势,事实上东南亚旅游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其重要原因之——就是地理位置优势。由于马来群岛是世界交通的汇合口,处在“十字路口”上,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船只在这里的海峡中穿梭,这些船只要在这里加油、加水、修理,遇到台风要在这里避风,许多货物要在这里中转,这些过路客,为推动东南亚的旅游业起了重要的作用。6、灿烂的历史文化东南亚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而且是澳、亚两大陆早期人类交汇、聚合、繁衍的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南亚人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历史文物古迹。其中最有名的有帝5王宫殿和宗教寺塔。如泰国的大王宫、印度尼西亚的日惹苏丹王宫、菲律宾的马拉卡南宫;泰国的卧佛寺、玉佛寺、德佛塔寺院,马来西亚的泰禅寺、国家清真寺,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其中印尼的婆罗浮屠始建于公元8世纪,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据传是由几十万奴隶和农民用15年时间建成的。这些富有东南亚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探胜访古的境外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7、多彩的民族风情东南亚在地理上处于“十字路口”,是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汇处,同时这里也是一个民族大家庭。这里共有100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既有古老的民族,如爪哇族、巽他族、马来族、泰族、高棉族、京族等,又有后来迁徙的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还有欧洲一些国家的白人。在文化上既有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又有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天主教文化和儒教文化,还有西方现代文化。因此,东南亚,尤其是东南亚的海岛国家几乎可以称为“民族博物馆”和“文化博物馆”。虽然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东南亚欧化的倾向比较明显,但许多民俗风情依然得到保存。民俗旅游几乎成为东南亚各国吸引旅游者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三、旅华市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历史悠久,现阶段在政治、经济、科技、旅游等领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据中国经贸部的统计,1999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总额达到272亿美元,同比增长15%,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东南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1997年,东南亚各国来华旅游入境总人数为127万人次。199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强力冲击,东南亚旅华客源市场出现大幅度下滑,当年五国旅华总人数为112.19万人次,平均下降了11.7%。随着国际社会的救助和各国经济的不断改革、调整,从1999年开始,东南亚各国经济开始出现好转迹象;与此同时,经济的好转也刺激了人民的出游热情,主要国家旅华市场客源亦呈现出了良好的恢复增长态势。20006年,东南亚五国来华旅游总人数为166.6万人次,同比增长18.18%,较之金融危机前最好的1997年增长了31.18%。在接下来的2001年“9.11”恐怖事件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及全球SARS肆虐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下,东南亚地区的旅游业也和世界各地一样遭受了沉重的冲击。然而,受中国政治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影响,东南亚地区旅华市场恢复迅速,尤其是在SARS疫情过后的恢复期,在全球各地旅华人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东南亚地区旅华人数却唯一保持同比11.3%的增长势头,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市场基数和活力。图4-1反映了近年来的东南亚五国旅华人数变化情况。东南亚是我国传统的客源市场,尽管单一国家的市场规模无法同东亚及欧美的一些主要客源市场相比,但是2000年,东南亚五国总送客量达到166.6万人次,平均增长率为18.18%,高于同期全国入境旅游人数14.7%的平均增长水平。由此可见,东南亚市场的总体规模及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随着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好转,国际上的一些旅游大国也越来越多地前来东南亚开设旅游办事处或促销机构。相信今后针对东南亚旅游市场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和多元化。下面分别介绍东南亚五国的一些基本情况。72005年2010年2015年新加坡75.59100.3743.57马来西亚89.96124.5249.89菲律宾65.4082.8346.47泰国58.6363.5530.90印度尼西亚37.7657.3424.85单位;万人89第二节新加坡一、自然环境新加坡共和国(Singapore)是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城市岛国,由新加坡岛和附近63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699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的面积。扬州6638平方千米)。主岛新加坡岛,占全国总面积的88.5%。新加坡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5米,最高处为中部的锡山,海拔163米。新加坡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东临辽阔的南中国海。与加里曼丹遥遥相对;西面是马六甲海峡,并与苏门答腊岛相望;南面是新加坡海峡;北面隔1.2千米的柔佛海峡与马来半岛为邻,现有一条长1056米的花岗岩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柔佛州相连。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为马六甲海峡出入口的咽喉要地,有“东方直布罗陀”和“远东十字街头”之誉称,还是亚、非、欧和大洋洲的重要国际海、空航线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新加坡地处北纬1.17度,南距赤道仅136.8千米,属赤道型气候,或称热带性海洋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为26℃左右,最高气温达35℃,年平均降水量2400毫米。二、社会概况1、历史与文化新加坡古称淡马锡。公元8世纪建国,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纪是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新,与柔佛苏丹订约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1959年新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英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颁布“紧急法令”等权力。1963年9月16日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0月加10入英联邦。文化教育见教材77页。2、人口与居民新加坡人口348.7万(2004年。扬州450万),华人占76.8%,马来人占13.9%,印度人7.7%,其他种族1.4%。如包括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