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光合作用一、名词解释1.光合作用2.光合强速率3.原初反应4.光合电子传递链5.PQ穿梭6.同化力7.光呼吸8.荧光现象9.磷光现象10.光饱和点11.光饱和现象12.光补偿点13.光能利用率14.二氧化碳饱和点15.二氧化碳补偿点16.光合作用单位17.作用中心色素18.聚光色素19.希尔反应20.光合磷酸化21.光系统22.红降现象23,双增益效应24.C3植物25.C4植物26.量子产额27.量子需要量28.光合作用‘午睡’现象三、填空题1.光合色素按照功能不同分类为聚光反应色素和反应中心色素。2.光合作用的最终电子供体是水,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3.光合作用C3途径CO2的受体是1.5-二磷酸核酮糖,C4途径的CO2的受体是PEP。4.光合作用单位由聚光色素和反应中心色素两大部分构成。5.PSI的原初电子供体是质体蓝素(PC),原处电子受体是叶绿素a。6.PSII的原初电子受体是去镁叶绿素分子,最终电子供体是水。7.光合放氧蛋白质复合体又称为锰聚体,有5种存在状态。8.C3植物的卡尔文循环在叶片的叶肉细胞中进行,C4植物的C3途径是在叶片的维管束细胞中进行。9.在卡尔文循环中,每形成1摩尔六碳糖需要18摩尔ATP,12摩尔NADPH+H+。10.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温度、矿物元素和水分。11.光合作用的三大步聚包括原处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和碳同化。12.光合作用的色素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1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中进行,而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进行。14.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15.光合作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中被氧化的物质是水,被还原的物质时是二氧化碳。16.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蓝紫,它不仅可以吸收传递光能,还具有保护光合机构的作用。17.叶绿素吸收光谱有红光区和蓝紫光区两个最强吸收区。18.光合作用CO2同化过程包括羧化阶段、还原阶段、更新阶段三个大的步骤。19.根据光合途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C4、CAM三种类别。20.卡尔文循环按反应性质不同,可分为羧化阶段、还原阶段、更新阶段三个阶段。21.在光合作用中,合成淀粉的场所是叶绿体,合成蔗糖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2.光合作用中被称为同化力的物质是ATP和DADPH和氢离子。23.卡尔文循环中的CO2的受体是1.5-二磷酸核酮糖,最初产物是淀粉,催化羧化反应的酶是1.5-二磷酸羧化酶。24.光呼吸中底物的形成和氧化分别在叶绿体、线粒体和过氧化氢体等三种细胞器中进行的。25.农作物中主要的C3植物有小麦、水稻、棉花等。26.农作物中C4植物有玉米、高粱、甘蔗等。27.光合磷酸化的途径有环式光合磷酸化、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和假环式光合磷酸化三种类型,占主导地位的途径是非环式光合磷酸化。28.正常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值为3比1,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分子比例为2比1。29.在光合放氧反应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氯和锰。30.原初反应是将光能转变为电能。31.量子产额的倒数称为量子需要量,即光合作用中释放1分子氧和还原1分子二氧化碳所需吸收的光量子数。32.类囊体膜上主要含有光系统1、光系统2、Cytb6/f复合体、和ATPase复合体等四类蛋白复合体。33.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叶绿素A分子,它不仅能捕获光能,还具有光化学活性,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34.根据释放一分子O2和同化一分子CO2,确定光合单位包含个色素分子;根据吸收一个光量子,光合单位应包含。根据传递一个电子,光合单位应包含个色素分子数。35.叶绿体是由被膜、基质、和类囊体三部分组成。36.类囊体可分为基质类囊体和基粒类囊体二类。37.当叶绿素卟啉环中的镁离子被H+所置换后,即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若再被Cu2+取代,就形成鲜绿的铜代叶绿素。38.叶绿体的ATP酶由两个蛋白复合体组成:一个是突出于膜表面的亲水性的CF0;另一个是埋置于膜中的疏水性的CF1,后者是质子转移的主要通道。39.C4植物的光合细胞有叶肉细胞和维管束细胞两类。40.当环境中CO2浓度增高,植物的光补偿点降低,当温度升高时,光补偿点升高。41.按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每传递4个电子,分解2分子H2O,释放1分子O2,需要吸收8个光量子,量子产额为1/81。二、选择题1.PSⅡ的中心色素分子是:AA.叶绿素a680B.叶绿素b680C.叶绿素a700D.叶绿素b7002.叶绿素卟啉环的中心原子是CA.CuB.FeC.MgD.Mn3.PSⅠ的中心色素分子是:DA.P430B.P652C.P680D.P7004.RuBP羧化酶的活化剂是BA.Cu2+B.Mg2+C.K+D.Mn2+5.测定叶绿素总量时,分光光度计选用的波长是DA.663B.645C.430D.6526.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气来源于AA.H2OB.CO2C.RuBPD.PGA7.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电受体是DA.H2OB.RuBPC.NAD+D.NADP+8.光合作用的最终电子供体是AA.H2OB.RuBPC.NAD+D.NADP+9.PSI的原初电子供体是DA.H2OB.Fe-SC.NADP+D.PC10.PSI的原初电子受体是BA.H2OB.PheoC.NADP+D.PC11.C4植物最初固定CO2的受体是AA.PEPB.RuBPC.PGAD.OAA12.C3植物固定CO2的受体是BA.PEPB.RuBPC.PGAD.OAA13.C3植物固定CO2的最初产物是CA.PEPB.RuBPC.PGAD.OAA14.光合作用蔗糖合成的部位是CA.叶绿体间质B.叶绿体类囊体C.细胞质D.线粒体15.维持植物生长的最低日照强度应该BA.等于光补偿点B.大于光补偿点C.小于光补偿点D.与光补偿点无关16.在光合作用碳循环中,每生成一分子葡萄糖需要AA.18分子ATP和12分NADPH2C.8分子ATP和12分NADPH2B.12分子ATP和18分NADPH2D.12分子ATP和18分NADPH17.光呼吸的底物是AA.乙醇酸B.甘氨酸C.葡萄糖D.RuBP18.一般而言,正常植物叶片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BA.2:1B.3:1C.1:2D.1:319.C3植物叶绿素a/b为BA.2:1B.3:1C.1:2D.1:320.下列作物中属于C3植物的是CA.玉米B.高粱C.小麦D.苋菜21.下列作物中属于C4植物的是CA.水稻B.小麦C.玉米D.凤梨22.具有CAM途径的植物气孔开闭的情况是BA.昼开夜闭B.昼闭夜开C.昼夜均开D.昼夜均闭23.在光合作用研究中,首先发现光合碳循环并获得诺贝尔奖的是BA.R.HillB.M.Calvin和BensenC.KrebsD.F.Mitchell24.在光合作用中最先合成的三碳糖是BA.磷酸甘油酸B.磷酸甘油醛C.磷酸甘油D.磷酸丙酮酸25.可以在夜间固定二氧化碳的植物是CA.C3植物B.C4植物C.CAMD.以上答案都不对26.C4植物初次固定二氧化碳的酶是BA.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C.磷酸甘油激酶D.苹果酸脱氢酶27.从原叶绿酸脂转化为叶绿酸脂需要的条件是CA.K+B.PO43-C.光照D.Fe2+28.通常每个光合单位包含的叶绿体色素分子数目为CA.50--100B.150--200C.250--300D.350--40029.在光合链中含量最多的既可以传电子又可以传质子的物质是DA.PCB.CytbC.CtyfD.PQ30.既可以形成ATP,也可以形成NADPH+H+的电子传递途径是AA.非环式电子传递链B.环式电子传递链C.假环式电子传递链D.原初反应31.磷酸化过程中的偶联因子的亚基种类有DA.4种B.6种C.8种D.12种32.在提取叶绿素时,研磨叶片时加入少许CaCO3,其目的是DA.使研磨更充分B.加速叶绿素溶解C.使叶绿素a、b分离D.保护叶绿素33.普遍认为光合作用的量子需要量为BA.4~6B.8~10C.10~12D.12~1434.通常光合速率最强的叶片是CA.幼叶B.正在生长的叶片C.已充分生长的叶片D.老叶片35.要测定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了光反应,最好是检查DA.葡萄糖的生成B.ATP的生成C.CO2的吸收D.氧的释放36.作物在抽穗灌浆时,如剪去部分穗,其叶片的光合速率通常会BA.适当增强B.一时减弱C.基本不变D.变化无规律37.光合产物从叶绿体转移到细胞质中的形式是DA.核酮糖B.葡萄糖C.蔗糖D.磷酸丙糖38.光合链中的电子传递的分叉点的电子传递体是CA.H2OB.PCC.FdD.NADP+39.现在认为叶绿体ATP合酶含有的亚基种类有CA.3种B.6种C.9种D.12种40.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后产生荧光的能量来自叶绿素分子的BA.基态B.第一单线态C.第二单线态D.三线态41.光合作用反应中心色素分子的主要功能是CA.吸收光能B.通过诱导共振传递光能C.利用光能进行光化学反应D.推动跨膜H+梯度的形成42.一般认为发现光合作用的学者是BA.Van.HelmontB.JosephPriestleyC.F.F.BlackmanD.M.Calvin43.光下叶绿体的类囊体内腔的pH值的变化是AA.增高B.不便C.降低D.无规律性44.一般C3植物的CO2饱和点为DA.1~5μl·L-1B.20~50μl·L-1C.300~350μl·L-1D.1000~1500μl·L-145.一般C3植物的CO2补偿点为Bμl·L-1左右。B.A.1~5μl·L-1B.20~50μl·L-1C.300~350μl·L-1D.1000~150046.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的结果是把CA.光能吸收传递B.光能转变为电能C.电能转变转变为变活跃的化学能D.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47.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发生在BA.叶绿体被膜上B.类囊体膜上C.叶绿体间质中D.类囊体腔中48.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发生在BA.叶绿体被膜上B.类囊体膜上C.叶绿体间质中D.类囊体腔中49.光合作用放氧反应发生的氧气先出现在DA.叶绿体被膜上B.类囊体膜上C.叶绿体间质中D.类囊体腔中50.指出下列四组物质中,属于光合碳循环必需的是B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O2B.CO2、NADPH2、ATPC.O2、H2O、ATPD.CO2、叶绿素、NADPH251.1961年提出化学渗透学说的科学家是CA.C.B.VanNielB.Robert.HillC.PeterMitchellD.J.Priestley四、问答题1.简述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2.比较C3、C4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异同。3.为什么说光在光合作用中起作主导作用?4.简述不同类型的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5.为什么说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构成的最主要的因素。6.下图为光强-光合曲线,分别指出图中B、F两点,OA、AC和DE线段,CD曲线,以及AC斜率的含义?7.举出三种测定光合作用强度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及优缺点。8.试用化学渗透学说解释光合磷酸化的机理。9.光对CO2同化有哪些调节作用?10.叶色深浅与光合作用有何关系?为什么?11.试分析产生光合作用“午睡”现象的可能原因。12.光呼吸有何生理意义?13.假定成都平原的年辐射量为1120千卡/cm2,一年中收获水稻600kg/667m2,收获小麦250kg/667m2,经济系数为何0.5,产品含水量为12%,每公斤干物质含能量约为1000千卡。试求成都平原的作物光能利用率。14.用红外线CO2分析仪测得:空气中的CO2浓度为0.528mg/L,20cm2的叶片水稻光合吸收后叶室的CO2浓度为0.468mg/L,空气流速为1.2L/分,求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mgCO2·dm-2·h-1)。15.如何证实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来自水?16.请分析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效率高的原因17.简单说明叶绿体的结构及其功能。18.C3途径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何作用?19.影响光能利用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