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师生关系对学校德育的作用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关系;而学校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对良好师生关系对学校德育的作用研究,不仅符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它对提高我国学校德育的总体能力,提升教师个人的德育技巧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的学校德育中,良好师生关系对德育的作用正在越来越多的被广大教育者认知和实践,学校正在积极的探索、实施如何建设好学校德育的方法。对良好师生关系对学校德育的作用进行探讨,不但能发现并指出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老师正确的德育观和德育方法,指导教师进行德育的具体工作、促进德育的成效,也能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德育目标和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水平。关键词:师生关系;德育;制度;关爱;平等;沟通;榜样Goodrelations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theroleofmoraleducationinschoolsAbstract:Therelationshipsbetweenteachersandtheschoolimportantrelationshipintheeducationalprocess;andmoraleducationistodevelopanimportantpartofeducationisthecoreofHumanisticEducationschools.Good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ontheroleofmoraleducationinschools,notonlyinthesocialistmodernizationdrivetransmissiontalentneeds,butalsoimprovethemoraleducationinourschools,anecessaryrequirement.Itincreasedtheoverallcapacityofourmoraleducation,moraleducationtoupgradeskillsoftheindividualteacherhasanimportantvalueandmeaning.Thecurrentmoraleducation,goodmoraleffect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aremoreandmoretothegeneralunderstandingandpracticeofeducators,schoolsareactivelyexploringhowtobuildgoodschoolstoimplementmethodsofmoraleducation.Good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ontheroleofmoraleducationinschoolstoexplore,notonlyfoundandpointedoutthatthecurrentproblemsinmoraleducationandtheshortageofteacherstherighttoMoralEducationandMoralEducationapproachandthespecificworkofmoraleducationteachers,thepromotionofmoraleducationChengXiaoalsoenablestudentstobettergraspthegoalsandmeansofmoraleducation,thuscontributingtothemorallevelofthestudents.Keywords: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moral;system;care;equality;communication;example前言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倡导构建良好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建立良好高职院校的前提条件之一,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同十传统模式,其构建必须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各自从不同角度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师生关系的研究上呈现出人本主义的价值趋向。强调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并致力十构建“民主、平等、对话”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不同的学者角度不同。有学者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优化师生关系应该做到转变旧的教师管理模式,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生交往制度、奖惩制度等制度建设,为师生交往提供前提。另有学者认为,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部分学者针对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两种不同学习环境下如何促进师生良性互动进行了探讨。一、良好师生关系对于德育效果的重要性(一)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德育活动和德育效果起着直接作用师生关系不仅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校德育任务的完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师生双方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中起着关键作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主导方面在教师,关键是教师要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只有教师对学生的爱,才能唤醒学生对老师的爱,才能使师生的爱双向流动,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中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就能成为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①教师要完成德育任务,就得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也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学生不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则无论教师如何努力,也难以收到地德育的效果。因而以教师为主导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校德育效果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二)良好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制定德育计划,完成德育的前提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师生关系不是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由教学关系、管理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乃至法律关系、个人关系等多个层面构成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产生于教育又维系着教育,对教育活动及其质量起着制约作用。育活动的交往特点和方式,德育效能必须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如果撇开特定的教育结构来看,师生交往也是一种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在大量的、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的交往活动中,师生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心理上的亲疏远近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这种自然的人际关系也是特定的社会、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社会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师生关系的性质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社会中,由于某一时期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教育观念不同,师生关系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师生关系也会由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中国全面构建良好社会的今天,师生关系也带上了特定的时代色彩,进而影响德育的本质内容和德育的效能标准。(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过程本身就是德育实施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良好性、互动性、民主和平等性、多层面性和需要的相辅性等特征,符合这些特征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过程就是德育的实施过程。良好性师生关系应良好顺畅,使师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育任务。良好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特征,也是德育效能提升的关键。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过程是情感的交融过程,是生命的碰撞过程,是教师主体对学生主体实施德育影响的过程。只有在这种具有文化特性的心理层面的运动中,德育的效能才会真正体现。互动性师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两者关系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教育是在师生互动基础上,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全面施加影响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共同参与教育。师生建立在良好基础上的互相适应、彼此默契、相互补充的互动过程直接体现了德育的实质意义;师生良好的良性互动,建构的是具有巨大潜在效应的德育场。民主和平等性在师生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一能赢得学生的“向师心”。有学者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对话式的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师生关系。这里的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方面。知与情的统一,构成师生各自的完整人格。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之上的。这里的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而且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生命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多层面性和需要的相辅性师生关系是在不同的相容层面上的结合。这种不同的结合层面,可以有性格、气质、兴趣的彼此容纳,也可以有彼此需要的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更主要的是构建在需要的相辅基础上的。这种需要相辅表现在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是由教师与学生的社会目标和基本任务的不同,即“教”和“学”的差异所决定的。教师之对学生,有“教的需要”,学生之对教师,有“学的需要”,这便是师生关系得以牢固维系的基本点和最主要的层面。师生因需要的相辅性而形成的多层面的相容包含了德育的重要因素,其形成过程也是德育的重要过程。二、学校德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一)德育地位不高,从而影响师生互动中德育的效果“现代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考试成绩’即知识获得结果是最重要的这种逻辑之上的。为知识而知识,不顾获得知识的办法与过程是否合乎人性和德性可以说是现今学校教育潜意识或显意识中的理念或信条。”③实践中许多教师将德育职能与智育等其他各育职能截然分开,认为德育是与自己所从事的学校教学工作无关的工作,在日常教学中,普通教师常常会“回避”德育的职责。许多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智育,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教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与发展能力;而知识的传授、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正是智育的中心任务;因此,教学等同于智育。同时,许多教师也将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能等同于智育,其推理过程是:学校是建立在职能分工基础上的;学校职能可以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等工作;智育实质上就是教学,教师是从事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教师只管智育工作,而不用管德育工作。在这两种观念下,教师就会将班主任及相关人员应该履行的职能等同于德育。(二)德育制度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师生德育的要求学校德育制度游离于学校德育目标之外,没能为教师与学生之间道德生活的交往环境提供内在的运行机制。④学校德育制度制订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主要是规范、激励、约束、和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生活方面的行为,而对于“培养有道德的人”和“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学校德育制度未作重要考虑。我国的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内容都自成体系,例如政治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中心,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政治理论修养、让他们了解革命史、时政国情,以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道德教育以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传统美德为框架,有序地对学生进行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的人。各类教育目标、内容体系、教育规律之间都有很大差异,这必然要求教育方法和实施途径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德育制度中却没有对它们的关系、各自的特点、各种教育实施的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在实施中,出现了各类教育关系的无序状态,甚至顾此失彼或者相互干扰的现象发生。如:时而突出政治教育,忽视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