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及評量模式研究教育局委託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主持人施玉惠第九章讀寫教學與評量9.l讀寫教學在語言學習的領域裡,有句古老格言:「我聽了,但我容易忘記;我看了,所以找記得;我做了,因此我了解。」這句格言充分顯示讀、寫活動在外語學習的重要性。雖然人類在第一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先有聽、說,然後才有讀寫,然而培養第二語言能力,須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同步發展(Galda,Cullian&Strickland,l997)。為了兼顧人類語言自然學習法則及外語學習的特殊環境,在九年一貫的英語教學中,國小五勺六年級應以培養聽、說能力為主,讀、寫能力為輔;兩國中階段則應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並重。以下討論的教學與評量模式,主要是根據此一架構而設。讀、寫活動皆是透過文字管道,達成溝通目的。在教室進行讀、寫教學時,二者很難完全分開,經常會由一項技能的練習導至另一項技能的培養。然而進行每一項活動教學時,應有其教學重點;有時候專注於閱讀能力的培養,有時候則強調寫作的練習。因此讀、寫教學可以是整合的,也可以是分開的。為了方便討論起見,更為了強調教室活動的教學重點,本文分項討論讀、寫活動;先分別討論閱讀、寫作教學,其次討論閱讀、寫作評量。9.1.1閱讀教學閱讀是認識和理解書寫文字內容的一個過程,其目的在於能辨認篇章中之詞彙,並理解全文所傳遞的訊息。藉由閱讀活動,學生可以培養文字知覺(printawareness),增加外語輸入頻率,奠定外語基礎,提升外語之知識與技能。對EFL學生而言,閱讀活動特別重要,它是學生語言接受(input)的一個管道,由此可接觸到字詞、句子、以及篇章之語料。更重要的是,透過閱讀學生可吸收各種知識及資訊,同時提升語言程度。它是學生脫離教室情境時能獨立學習的一項活動。愉快的閱讀是一項重要的語言學習經驗,也是開向世界知識寶庫的重要一扇窗。由於人類的知識多半來自閱讀,所以教師從事英文閱讀教學時,應想到閱讀的真正目的(authenticpurpose),選擇適當的閱讀教材及做適度的引導.以「使學生享受閱讀英文資料並能不需要他人幫助而能以適當的速度默讀且適度了解文章的意義」為主要目標(NuttaH,l996)。因此閱讀教學不應是單純的教主詞、句型,解釋或翻譯課文,而應以培養學生正確的英文閱讀方法與習慣為主。9.1.1.l原則理念為了有效進行閱讀教學,教師應把握以下的原則:一、在從事有意義的閱讀活動之前,須先瞭解語音及符號之關聯由於英文使用的是字母與聲音對應之拼寫系統,與中文圖畫式書寫系統完全不同,且英語中語音與符號及意義之間的關係並不規則,因此教師首先應教導學生語音與拼字之間的關係。二、在初學階段宜大聲朗讀(Chastain,1988)或跟讀朗讀或跟讀可以幫助學生將字音、字形、字意三者合而為一,然後藉由字意、聲韻、節奏動感,開始培養初級閱讀能力。學生稍具程度之後,再令其閱讀短文、對話、故事、短篇原著文學或生活相關題材,引導他們利用實物、圖示、個人背景常識、文章情境及前後文意,幫助建構內容大意。三、閱讀應以瞭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及文句的表達功能為主大多數人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得到資訊(如火車時刻表,菜單)或了解作者的用意(如請求、命令),而不是做文句的鑽研。所以即便英文閱讀課程包含了語言的學習,也應以幫助學生瞭解文章的意義為主要活動,不宜花掉大半的時間做生字教學及句型分析。四、廣泛閱讀是學習閱讀的最佳方法Welearntoreadbyreading是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標語。為了培養良好閱讀能力,應不斷的閱讀,才能溫故知新。靠著「從做中學」的持續努力,閱讀的技巧漸趨精進。五、了解文意不一定需要面面俱到閱試是一種psycholinguisticguessinggame(Goodman,1967,p.126)。因此從事閱讀時,不須了解句中或文中的每一個單字或每一部份,仍然能夠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所以鼓勵學生根據上下文推測不熟悉字詞的意義,避免在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時就查閱字典。六、瞭解整體先於部份不論是精讚或泛讀,也不論閱讀的目的為何,應鼓勵學生先用top-down策略。再進行bottom-up的工作。由於瞭解文章中整體的意義有助於領會次要及其它較細微的信息,因此應先幫助學生對文章整體約略瞭解之後,再闡述細節。七、培養學生成為有彈性的讀者一位成功的讀者不應以同樣的閱讀方法面對不一樑的閱讀素材。適當閱讀方法端視閱讀目的而定,所以教師不但要提供學生「精讀」(intensivereading)的練習,也要讓學生利用瀏覽(skimming)或掃描(scanning)等技巧做「泛讀」(extensivereading)的訓練。八、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宜講求在適當速度條件下了解文意速度是閱讀的基本條件,理解是閱讀的目的。如為追求速度而不顧理解的程度或為了理解而不顧速度,皆非正確做法。凡會妨礙閱讀速度與理解程度之閱讀活動宜盡量避免。九、教師不要代替學生閱讀在閱讀課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要學習閱讀技巧,而非文章的內容本身,因此教師不須從頭到尾仔細講解。教師做得過多,學生必然失去學習閱讀技巧的機會。教師應善用問題或活動方式帶領學生發現閱讀的問題所在,進而習得正確的閱讀方法。十、閱讀應是一種主動的活動閱讀活動應培養讀者主動利用句法與語音的知覺(syntacticandphonologicalawareness),辨認單字,且能利用自己先前的知識與經驗詮釋作品,主動探詢及建構作者的意義,而非被動地被灌輸一些作者的觀念。因此在進入正文教學前,教師應利用問題或討論方式引發學生的背景知識(schemata),讓學生做好閱讀前的準備並觸發學生閱讀的動機。切忌以「打開課本第x頁」,然後直接以逐句帶讀或解釋方式開始閱讀教學。十一、教材宜配合學生興趣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教材選擇宜配合學生興趣,便能喜歡閱讀。如無選擇餘地時,教師可嘗試將文章和學生日常生活或其喜歡之事物產生關聯,於閱讀前的活動時提出,使學生能學習應用讀物內容或句型於日常生活中,發揮英語閱讀教學的附加功能,幫助讀者心靈成長,擴展生活經驗,且能運用經由閱讀獲知之訊息,解決個人實際問題。十二、為閱讀教學設計的問題不應視為考試從事閱讀活動時,應幫助學生勇於嘗試錯誤,便能建構文意。學生如有錯誤答案,教師不應將其視為考試,而應主動瞭解錯誤答案形成之來由,幫助學生發現閱讀問題,使之有於助於教學。9.1.1.2閱讀教學方法與技巧根據以上教學原則,在實際課堂的教學中善用閱讀教學方法與技巧,可增加閱讀教學效率,培養認字、朗讀、理解文意的能力。以下先談閱讀教學方法,再談閱讀教學技巧。一、教學方法下列所談約五種教學方法,原來主要用於第一語言教學,後來國際人士普遍採用這些方法教授英語為第二語言或外國語,且成效十分良好。同理,這些方法也適用於台灣的英語教學。(一)字母拼讀教學法(PhonicsMethod)字母拼讀法於十六世紀時被提倡用來從事第一語言的閱讀,先用於德文閱讀,而後用於英文閱讀,然直至十九世紀才被廣泛採用。雖然此種教學法曾廣受批評(Nunan,1991),但對於那些不熟悉羅馬字母拼寫系統的英語學習者而言,此種教學方法也十分適用(Scott&Ytreberg,1990)。這種教學方法的主要作法是,在學生已經擁有口語詞彙(oralvocabulary)基礎但尚未認識書面詞彙時,就先教導他們學習每一字母最普遍的讀音,譬如字母b/b/,p發/p/,然後利用字母與字母的讀音之對應關係幫助學生看字讀音、轉音拼字。經由這種教學法,學生可從字母的發音而能讀出即使不認識的單字之發音。在台灣初學階段(如國小五、六年級)就可引入此種教學方法。使用字母拼讀法來教導學生英語拼字及閱讀技巧,學生不僅能內化英語拼寫與讀音的對應規則,且能認識形、音、義三者合一的字彙。學生由字母拼訂規則可直接讀出即使不認識的單字之發音;能讀出字音便有助於寫下單字、句子、甚至全文。字母拼讀法的教法可參考以下幾個步驟:(1)先教26字母的本音;(2)當學生熟悉本音的讀法之後。才開始教字母phonics的讀法。雖然這種教學法最早是用於閱讀的方法,然而外語教學者也使用此種方法教讀單字發音,因此欲詳細瞭解字母拼讀教學技巧及活動設計,請參看本研究報告發音教學之單元。(二)看與說教學法(LookandSayMethod)看與說教學法的發展,比直接發音教學法稍晚,然其發展過程卻與字母拼讀教學法相似,剛開始是被用來閱讀第一語言的德文,直到十九世紀中案以後才成為普遍的語言教學法。這極教學方法適合使用於初學階段,幫助認字或片語。其目的主要是希望學生將字或片語視為一體,而非很多字母的組合。主要的教學活動是老師將單字或片語寫於閃示卡上,如apple,sitdown,老師將字呈現給學生看的同時讀出閃示卡上字的發音,學生跟讀該字。重複幾遍之後,老師可帶學生從事認字遊戲活動,如字與圖的配合之猜字遊戲活動。(三)句子教學法(TheSentenceMethod)句子教學法是於十九世紀末始於美國的語言教學方法,其主要特色在於比字母拼讀法教學法及看與說教學法更重視「整體」的意義。這種教學方法主要原理是基於人們認識的句意是有意義的整體,而非僅有單字或片語的意義,因此強調閱讀教學應該始於閱讀有意義的句子而非字母或單字(Smith,1965)。讓學生儘早從五、六年級開始從事有意義的閱讀,將有助於閱讀能力的培養。句子教學法的活動之一是老師誼課本上或黑板上的句子,且用手指著閱讀中的字,然後告訴學生句中大意,學生瞭解大意之後,由老師帶讀該句,幫助學生讀出正確的發音,學生可重覆唸幾遍。句子教學法除了可議學生瞭解句子整體大意之外,且可讓學生儘早接觸到一些最常用的字,譬如the,is,are,she,he等。(四)語言經驗教學法(TheLanguageExperienceApproach)語言經驗教學法的發展,始於六、七十年代,其發展基於IcanreadwhatIwriteandwhatotherpeoplewriteformetoread(Allen,1961)的信念,認為閱讀是口語能力的延伸,換句話說,閱讀是重新建構口語能力的過程(aprocessofrecon-structingorallanguage),因此教學的重點強調閱讀是從事有意義的溝通。此種教學法最先使用於第一語言的閱讀教學,後來被廣泛使用於第二語言閱讀教學(DixonandNessel,1983;Moustfa,1989)。其教學活動的方式之一是,學生以英語口述自己的經驗(如晚餐、上學或說過的故事),與同學(或老師)一起分享,然後老師寫下學生說過的英語,最後讓學生讀出老師為的英文。例如:學生說MynameisJoh.老師將這句寫在黑板或學生的紙上,供學生認字,且便能將音與字形及字義結合成一整體。此種教學法主要利用學生自己的話或經驗當做初級閱讀教材,因此學生容易看懂,覺得有趣,效果必然十分良好。(五)全語言教學法(TheWholeLanguageApproach)此教學法的一部份是根據語言經驗教學法之演變而來,強調學生在全語言教室參與的是具有整體性和一貫性(wholeness,andintegrity)的讀寫活動,從事有趣又有意義的構通,因此閱讀教材是有意義的,整體性的,而非孤立的字或音。使用大書(bigbooks),共享讀書經驗是全語言教學的特色之一。此教學法適用於初學者,也適用於國中二、三年級學生。原著的文學創作,特別是兒童文學類書.包括圖畫書(picturebooks)與故事書,是常用的閱讀教材,教師可視情況需要,適度的以第一語言輔助解釋文章內容。由於原著兒童圖書或故事書中的句型常常不斷重覆且富於節奏韻律,頗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因此極受歡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故事書內容生動活潑,句型簡單,學生不僅能重覆使用故事書中的句型,參與猜測故事情節,且能主動建構故事內容,進而可能嘗試自我創作(參考陳秋蘭,編印中)。教室活動包括由老師唸故事書給學生聽或讓學生聽故事錄音帶,這是一種語言示範,且能訓練學生聽力;或由學生自己朗讀,可以促進學生正確發音;若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