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县2002年度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芜湖县2002年度退耕还林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芜湖县2002年度退耕还林项目2、项目申报单位:芜湖县人民政府3、项目建设年度:2002年—2009年4、项目建设单位:芜湖县林业局5、项目规模:项目建设总规模1.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0.7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0.75万亩6、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501万元,粮食(原粮)投入1665万斤。其中中央资金投入186万元,粮食(原粮)投入1665万斤,造林单位自筹315万元。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区概况1、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1.1自然概况①地理位置芜湖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皖南山区北缘,介于东经118°17′~118°44′,北纬30°57′~31°34′。东北部由水阳江与当涂县相望,南部沿九连山、珩瑯山同宣城市接壤,西北部以青弋江、资福河和南陵县为界,西部隔漳河同繁昌县为邻,北部与芜湖市毗连。②地形地貌芜湖县属于长江沿江平原向皖南低山过渡地带。总的地形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西北部河网交错,沟渠纵横,湖泊、池塘星罗棋布,是典型的水网化圩田区,海拔在10~50米之间;东南部为丘陵岗地,南部的九连山和珩瑯山海拔在100~300米之间。境内水系除长江外,长江一级支流青弋江、水阳江、漳河穿境而过。③气候芜湖县位于北亚热带南缘和中亚热带北缘,是气候带的过渡区,为湿润性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13.1℃,年日照时间2054.2小时,年均降雨量1192mm,多集中在6、7两个月,无霜期240天。④土壤芜湖县地带性土壤类型以红壤和黄棕壤为主,西北部属长江冲击平原,成土母质主要是河流冲积物,圩区系水稻田土,局部突出丘岗地为黄棕壤、红壤和石灰岩发育的钙质土,土层深浅不一;东南部丘岗区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红土和下蜀系黄土,其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棕壤,土壤厚度一般在30cm~50cm,pH值在5.0~7.0之间。⑤森林植被芜湖县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混交地带。赵家河以北以落叶阔树种为主,针叶树和常绿阔叶树较少,仅有女贞、桂花、樟树、黄杨、柏类等品种;赵家河以南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属皖南丘陵植被区,乔木树种主要有松树、杉木、柏树、樟树、银杏、冬青、枫香、化香、君迁子等,灌木树种主要有蔷薇、六月雪、黄杨、山胡椒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茅、野菊、夏枯草、草莓、蒿类等。1.2社会经济状况芜湖县地理位置优越,水系发达,宁铜和皖赣铁路呈“丁”字型在境内相交,芜屯公路贯穿全境,湾石路、湾新路、湾西路程放射状通达全县各乡镇,交通十分便利。芜湖县又是米市芜湖的古老发祥地,是以水产养殖和稻米种植为主的农业县。近几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组建并兴起了新兴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田集团,元丰集团和以生产苗木花卉为主的精诚集团,为农、林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机。芜湖县土地总面积14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6.4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95亩。全县辖24个乡镇、244个行政村,总人口5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7万人,劳力28.1万个。2001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26.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9亿元,林业产值0.3亿元,县级财政收入1.66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2、林业建设基本情况芜湖县林业用地面积92739亩,其中有林地88752亩,疏林地323亩,苗圃地1228亩,无林地2436亩。此外,全县尚有规划用于造林绿化的抛荒地、开垦地、荒滩地近10万亩。在有林地中,用材林53775亩,防护林1543亩,经济林32102亩,竹林622亩,薪炭林710亩。全县活立木总蓄积4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4.0%。全县林业机构健全。县农林局设有林业科、林技中心、森防站、防火办、林政科、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林业公安派出所等职能机构,重点山区乡镇设有林业工作站,而且2000年已获得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全国林业工作站建设合格县”称号。我县基层林业工作站是县林业局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领导,人员经费统一由县财政供给。由于造林工作出色,2001年,我县还获得了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称号。县农林局也荣获安徽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二)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日益严重,造成我国河流水灾频繁,北方地区风沙危害加剧,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7年8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从民族的发展大计出发,高瞻远瞩,发出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号召,为贯彻落实江总书记指示精神,1999年8月,朱钅容基总理先后对四川、陕西、甘肃等省的生态环境建设进行考察,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十六字方针措施。2000年,首先在中西部地区1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试点。从2002年起,安徽省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省份之一。经过多方努力,我县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实施范围。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也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县。由于经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县形成了大量的坡耕地。全县现有坡耕地22.8万亩,由于不合理耕作方式和缺乏水土保持措施,这些坡耕地成为水土流失面积中最严重的地类,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实施“五·八”造林绿化规划和林业二次创业,带动了全县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林业的整体效益,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从根本上减少坡耕地上开荒种粮,控制水土流失,我县将退耕还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直坚持不懈地开展退耕还林。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下达后,我县进一步加大了退耕还林力度,在尚未列入工程范围的情况下,先行在全县范围内自我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使退耕还林工作取得长足进展。2001年已完成退耕1500多亩。(三)项目建设必要性芜湖县地处长江南岸,皖南山区北缘,境内有青弋江、水阳江、漳河等大小二十一条河流注入长江,生态区位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制约,加之缺少项目支持,林业建设资金明显不足,林业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急需通过退耕还林来改善生态环境。主要问题表现在:1、森林覆盖率低,急待提高据199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138.1万亩,林业用地面积9.2万亩,仅占6.7%。全县森林覆盖率14%,其中7.6%是林网及四旁树木,有林地覆盖率仅为6.4%,远低于27.95%的全省森林覆盖率。因此,实施退耕还林,增加林业用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迫在眉睫。2、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我县属湿润性季风气候,降雨集中,易蚀土壤和岩层分布广泛,加之人口密度高(570人/平方公里),人为活动剧烈,经过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0%,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丘岗区长江一级支流青弋江、水阳江流域。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有些坡耕地和陡坡地年土壤侵蚀模数达5000吨/平方公里以上。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层减薄,肥力下降,耕性变劣。我县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而土壤一旦流失,极难恢复,耕地的丧失使人们生存条件受到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失去基础。若不及时治理,后果严重。(四)项目建设可行性1、政府推动力度大、群众实施积极性高前期我们对部分乡镇及群众进行了一些摸底调查,发现无论政府,还是农民对国家实行退耕还林都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很多乡镇党政一把手到林业部门商谈工作,积极要求实施退耕还林项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县新丰、花桥等乡镇就已率先组织群众实施退耕还林,发展经果林。如果再有国家政策扶持,我县退耕还林工作一定会非常顺利地实施。2、可退耕还林面积大据近期调查,我县适宜退耕还林的坡耕地、沙化耕地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10万亩,基本分布在青弋江、水阳江流域,这些耕地还林后,可将原先零散的林地连成片,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3、种苗生产能力充足我县现有苗圃8000亩,年生产苗木4000万株,其中清水镇是全国知名的苗木花卉之乡,苗木年交易额近亿元。因此实施退耕还林,我县具有充足的苗木生产能力。4、群众生活有保障近年来,由于种植大宗农作物经济效益较低,我县从事二、三产业和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纯务农人口逐年减少,农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要求退回承包田的农户逐年增多,出现了不少抛荒田、抛荒地,许多农户已主动要求在开垦地上种植经果林。因此在我县实施退耕还林,对农民吃饭问题影响非常有限。由于营建了大量的经果林,反而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5、交通便利,劳力资源充足,有利项目建设。6、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林木生长。第三章条件分析(一)资源条件1、全县坡耕地面积22.8万亩,其中6~15度坡耕地22万亩,16度以上坡耕地0.8万亩,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西河、红杨、三元等十个乡镇。2、全县适宜造林的荒山荒地、抛荒地1万亩,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地区。3、全县低而不稳的耕地面积9.7万亩,其中沙荒地面积0.2万亩。4、水、气候、土壤、生物、劳力资源情况退耕还林项目工程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非常适宜发展林业生产。工程区辖9个镇,土地总面积万亩,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农业劳力万人,劳力富裕,为实施退耕还林,发展林业生产,特别是经果林生产提供了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二)种苗供应芜湖县现有苗圃面积8000亩,年产苗木4000万株,每年大量苗木销往外省、市。2001年,省种苗工程芜湖县中心苗圃项目已在县国有苗圃场实施。今年,县委、县政府面对入世,已作出了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的决定,出台了扶持苗木生产的优惠政策,提出了发展十万亩苗木生产基地的目标。因此,只要提前计划,我县种苗生产供应能力非常充足。(三)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条件我县成功实施了省“五·八”造林规划、平原绿化以及万里绿色长廊工程,有较完备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核查验收、质量监督、资源管护人才队伍及管理经验。全县林业系统现有人员7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8人,技术力量雄厚。近5年来我县年均造林面积达3000亩。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对造林工作十分重视,群众造林热情高涨,全县上下形成共识,每年都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我县的各项造林任务。第四章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1、总体目标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生态林营建为主体,以营造森林资源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齐备、效益兼顾,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为目标,通过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增加地面植被覆盖,优化林地资源配置,提高林地生产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形成区域内的整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2、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区域治理,相对集中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原则;坚持政策引导与尊重农民意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积极推广先进营林技术和科研成果,确保技术先进、设计合理、科学实用的原则。第五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一)项目建设乡镇的选择条件当地群众有退耕还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生态区位重要,基本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青弋江、水阳江流域内;有相对集中连片适宜退耕的坡耕地;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有林业专干负责退耕工作;交通相对便利。(二)项目建设规模及布局1、全县总规模项目总规模为15000亩,其中退耕还林造林7500亩,荒山荒地造林7500亩。2、造林地选择及条件凡1994年后新开垦耕地和坡度25°以上的坡耕地,全面安排还林;江河源头两侧及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地区优先安排还林;周边水源缺乏,土壤贫瘠,坡度在16°~25°的开垦地,分步骤安排还林;6°~15°的坡耕地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也可安排还林。退耕地小班面积不少于15亩。3、分乡镇建设任务(见附表一)4、乡镇林种安排情况(见附表一)5、年度实施计划建设目标(见附表一)(三)项目实施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