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精神美的意境(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接下来我们还要谈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呢,叫做心灵驻留时间。心灵驻留实际上什么意思呢?就是极致的美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象,它导致的心灵驻留时间。为什么你看的芭蕾舞,还想去看一遍,还想去看一遍?为什么?因为你渴望和它交流。因为它在你的心里很长的保留着美好的印象。很显然,美好的事物和丑陋的事物,在人心中的驻留时间是不同的。美好的事物在心灵之中驻留时间比较长,而丑陋的事物在心灵驻留时间比较短,比较短。人类的心灵,有一种自动过滤的程序,它自动的过滤掉丑恶的东西,自动的延长美好事物的停留时间。芭蕾舞中,实际上有一种对立的,对峙的情况。比如天使和魔鬼,正义和邪恶,崇高和卑鄙等。这种对峙呢,更使美与丑形成了黑白分明的对立。也把人的一些行为呢,都放到即兴上去考察。黑白分明和即兴考察,为芭蕾舞留下悬念,使其产生一种独一无二的吸引力。芭蕾艺术激起的是一种愉快的印象,会在观众的心灵里,拥有很长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呢,芭蕾艺术的永恒性,就是取决于动心与动摇的对立。美好的事物让你动心,丑陋的事物让你动摇,当动心占据上风的时候,芭蕾艺术就是永恒的。反之,当动摇占据上风的时候,那就是爱情的消失,和芭蕾理想的毁灭。更有圣者呢,芭蕾舞刺激人的精神的东西呢,不是喜剧,而是悲剧。因为这种感动,是来自事物本身的极致美,和命运造化,对于这种极致美的摧残。这么说吧,假如有一个东西比较丑陋,它被摧残,并不会引起人的难受。但是有一种东西,你已经把它弄到极致的美了,再看到它被摧残,那个时候,你的心中会有一种大不忍,会产生一种极度的悲剧感。这里有两种情景,一种是极美的事物遭遇摧残,一种是不美的事物遭遇抛弃,哪一种更能够激起你的伤感呢?我们说古希腊那个断臂的维纳斯的雕像带给你的感动,有时甚至要超过了那种圆满无缺的照片。天鹅之死,芭蕾舞的一个剧种,带给你的感动,肯定要高过鸭子之死。这里体现的这种典型的审美升华,芭蕾舞把美升华到了极限,再把它摧残,结果就表现出最为深沉的精神内容。从芭蕾舞的题材上看,悲剧的成分其实要多过喜剧的成分。芭蕾艺术初初去看,不光是个人,是个神,但是只要你透过现象看本质,那时你就会感到他特有的那种精神之浓缩。就感到那隐藏在极致美背后的悲剧性。所以,这个东西呢,它对现实世界的人有什么作用呢?它实际上是有一种作用。这种作用是一种拯救的力量。它既然远离你的纷争世界,那么当你碰到问题的时候,你去看了一场芭蕾舞,结果它就唤起你内心中最最原始的那些东西,最最真诚的那些东西,从而拯救了你。所以芭蕾舞的这种作用呢,使得芭蕾舞能够成为少数的几种超越时空的艺术之一。在芭蕾的意境和最为原始的本质中,我们看到是命运主宰的不是要把大地毁灭,而是成就人本身中的春华秋实。芭蕾意境中的那个美,对所有的丧心病狂的东西,都敬而远之。却能够从最近的距离,把最迫切渴望的事物,传递给最需要它的人们。芭蕾舞是骄傲的,很充满诱惑力的,但同时又是律已的、克制的。以便心安理得的,让千姿百态的万物,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而生存。芭蕾由此而显示出了自己,乃至人类爱和青春的守护者。我们人有芭蕾相伴,就能够在不易之中发现之中,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呢,那种超现实的芭蕾舞,其实它也是有现实作用的。那么这样呢,我们就来讲我们这一讲的第三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呢,就是名字叫做献祭。献记就是献给的,祭就是祭祀的祀,祭祀的祭,献祭,一种新的自由的逻辑。我们这么来说吧,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芭蕾舞走向独立,现代芭蕾诞生了。怎么独立?从宫廷里面独立出来了,自己来搞一套了。与以前的芭蕾不同,现代芭蕾中,喜庆的精神消失了,献祭的主题却浮现出来了。从而使得悲剧的色彩更加的浓烈。二十世纪是多灾多难的世纪,战争、经济危机频频爆发。与此相适应的就是爱的艺术,变成了控诉的艺术,控诉的艺术。这一变故呢,就让芭蕾处在与时代的对立的一级。它的一个出现,突出的表现,就是献祭主题的出现。比如说1931年上演的《春之祭》可以说是献祭题材最为经典的显示。以后献祭的主题,不断的被重复。《春之祭》表现的是古代俄罗斯部落,每年春天要用一个活人,作为祭礼,来奉献给大地之神的事情。是记载《春之祭》的第一幕大地,他在清晨,布满石碑的荒野上,少女们围绕着一位长老舞蹈,然后向象征原始宗教的一块神圣的石堆祭拜,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青年们参加进来,跳起了节奏快速而强烈的舞蹈,其间穿插着青春的性的冲动,最后被长老,那位老人制止。全体的男性青年跪倒,膜拜大地。这是第一幕。第二幕名字就叫献祭,它的场景设在一个傍晚,傍晚少女们跳起了神秘的原舞,长老从中挑选出一人,那个人呢,就将跳舞致死,要把那个人作为祭礼,献给大地之神。那个被入选的少女,跳起了野性而疯狂的舞蹈,然后整个部落都不能自主。这个少女呢,就耗尽了全部的精力,倒地死去。然后出于极度的亢奋之中的部落男子,抬起作为祭品的少女的尸体,安放在祭台脚下,整个部落朝着祭台跪拜于地,结束了这幕春天的祭奠。《春之祭》就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艺术的美不足以抵制世间的邪恶。唯美的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认识,艺术,认识到它有可能被近乎疯狂的,根本无法理解艺术真谛的原始的本能力量所左右。因为在祭舞灵魂又不能理解无数的人那里,艺术的最美丽的诗,只能被用于一个最实用的最功利的目的。就是把最美丽的谬诗献祭给原始之神,以便换取片刻的平安。这种交换带来的是对青春对艺术、对生命、尊严的亵渎。而这些亵渎,是在对具有诱惑力的美的出卖中进行的。是高贵的,不过信仰的灵魂被疯狂的愚昧所逮住,正好同绝对功利的世俗目的的相符区别形成对照。这是生与死之间的一种生命转化。把艺术能够使美变成诱惑着的美,献祭给什么?献祭给野蛮的原始力量。把美和美的追随者驱赶出人类的理性、实用生活。《春之祭》于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证明。为美献身的艺术家,变成了祭礼上的牺牲。他们呢,跳舞而死。尽管释放了生命中所有美的元素,但人类的下萨愿望,却开始变的扑朔迷离。我们在这里呀,确实领教了二十世纪巴黎的幽默,和它的返潮式的反抗。而且作为一种绝对唯美主义的超然艺术,二十世纪的芭蕾却对所有知道它的人说,芭蕾作为不美的不变的美的诗的特点,有可能被公开质疑。芭蕾的主题不再是表现天性美,古典美,而是去表现美与原始野蛮主义的冲突。当然二十世纪的世界是不安静的,不安宁的。是芭蕾艺术家与居于诗之外的人的欲望公开对抗。在生存观念的永久国土上另辟稀金,走道了时代前沿。那个芭蕾舞担任起人类的先锋。芭蕾舞这一裂变,很可能是高人一筹的。事实上,芭蕾舞向现代芭蕾的转变,与其说是被动的,毋宁说是一种主动的出击。还有一部芭蕾舞剧,叫做《红舞鞋》,又有一个名字呢,叫做《红菱艳》,也表现了以舞蹈演员作为祭品,献给艺术之神的主题。那个《红菱艳》是1948年出品的,故事叙述的是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莱蒙托夫芭蕾舞团的团长,莱蒙托夫呢,与女主角,女主角叫佩姫,和青年作曲家达拉斯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莱蒙托夫呢,虽然自己不会跳舞,但是却对芭蕾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和鉴赏力。他鼓励女演员贝姬献身芭蕾艺术,反对她与作曲家达拉斯的恋情。要求她必须牺牲爱情,而一心一意的跳舞。最后那个佩姫为了芭蕾舞台上的红舞鞋,离开了她的情人达拉斯。但是呢,就去跳舞了。但是等到这个舞剧《红舞鞋》公演的那一天呢,佩姫的爱情战胜了《红舞鞋》。他去追赶达拉斯,正在这个时候呢,不幸呢,坠落到火车的月台上身亡了。而脚上呢,仍然穿着那双红舞鞋。而在剧场里呢,伴随着达拉斯作曲的芭蕾音乐,没有女主角的舞剧《红舞鞋》,拉开了帷幕。在这个故事里呢,我们也看到的也是一种献祭,但献祭的对象不是神,而是一种对爱的献祭。假如在《春之祭》中,献祭的人,献祭的是什么呢?是人与现实野蛮之间的一种斗争的话,那么《红菱艳》中的第二种献祭,就是艺术与爱之间的冲突和对立。按照我们以前前面所说呢,爱是什么呢?爱是古典芭蕾和浪漫芭蕾最高纯精神净化的黏合剂,没有爱的卷入,生命的复活绝无可能。我们还记得,那个《睡美人》中,她是怎么苏醒的?是王子一个亲吻,用爱呼唤了那个睡美人,把那个城市都复活了。所以没有爱的卷入,生命的复活绝无可能。现在没有爱的芭蕾,粉墨登场。一种超理性的尺度,由艺术、神的名义,推动芭蕾爱的精神的无意识的冷落,反衬出这一时代精神的迟钝。对照起来看,《春之祭》和《红菱艳》,这两部舞剧的献祭题材虽然不一样。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的纯美的精神艺术与功利的现实,是存有矛盾的。芭蕾艺术由完美的祈祷者的状态,转变为精神创造,创伤性的反抗。精神创伤性的反抗。从而反映出这种极致美的童话与肉体、本能、倾向、情节,被压抑的想象和愿望之间的深刻矛盾。当芭蕾在寻求它自己内在领域,而踏上反思的道路时,它就走向了外在的现实世界。而当它相信自己是走进了精神的献祭时,它就会发现,自己有了精神性自由的储备,这种倾向,使得芭蕾迈向了近代、现代。像既表现在个体和群体的对立,又表现爱情与艺术的冲突那样,芭蕾舞的捉摸不定的自我主义,想抓住那种纯主动的自信,使自己成为现实想象里的对象。这样在具体的行动中,就表现为对原始主义的批判。人身上的兽性被发现了,艺术开始表现出与竞争状态的人的理念,如何与芭蕾精神背道而驰。这样一来,芭蕾艺术就被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天性美过渡到了原始美,天性美和原始美当然是不一样的。天性美是指它好的东西,原始美则未必。天性美指它心灵的东西,原始美则谈的是疯狂、野蛮、欲望。从天性美向原始美的过渡,也就意味着,人需要重新站在大地上,来审视欲望,以及由这些欲望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种转变会让许多观众难以接受。因为呢,那个时候的芭蕾呢,已经失去了唯美主义的享受。但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这种变化仍然是振奋人心的。因为它提出的问题确实非常深刻。它展现了人的另一面,也就是对一种更强的、更善的与神相似之物的渴望。所以,这种献祭题材,在二十世纪中呢,不断的重复出现。不管献祭给谁,这本身就是一种反叛,是对人类野蛮性的反抗。芭蕾舞艺术能在二十世纪初走到了这一步,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情感的充分诉说,这个要求产生了两种结果。一个就是芭蕾舞原本十分含蓄的主题,到了二十世纪却出现了很多情节,和那个不含蓄的主题。很多戏剧性的主题被搬进了芭蕾舞中。这在以前的宫廷艺术中,是不允许的。现在却突破了这些束缚。另一个结果呢,就是节奏加快了,过去多是表现一种优雅,现在却要表现一种力度,一种力量。这种力度呢,可以用更夸张的技术,用更快的节奏来完成。这些变化芭蕾舞的发展具有了新的可能,它表现出一种节奏,表现出生命的灵动感,既是纯粹为艺术而艺术,同时也关照社会生活,关照时代悲苦。正如傅晶所指出的那样,舞剧、舞姿,必须能够最完善的声音时代。作为一个领域,芭蕾艺术必须改革,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反映出整个时代的精神。作为艺术中的一个分类,芭蕾舞呢,不能够脱离整个时代而单独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芭蕾舞就加强的力度,并且加强了反映生命力量的快节奏。因为生命本质,也就是力量的具结。这样就出现了很多新的创作手段,增加了情节,增加了独立于音乐,独立于音乐要充分的诉说,要增加情感。所以现代芭蕾,表面上看是取消了含蓄的成分,但实际上呢,它仍然是以古典芭蕾为基础的。芭蕾艺术在原来基础上加强了情感的表现力度,更加突出了舞蹈语言和情节的展示。二十世纪的芭蕾舞借鉴了文学对情节主题的大加强调的做法,应该说芭蕾舞在凸显其艺术表现那方面,开始变的不择手段。现代的芭蕾舞,实际上是进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个重要的争论开始了。就是要不要放弃古典模式,和要不要发展现代舞。但是现代舞和现代芭蕾两者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现代舞演员往往都是学过芭蕾舞的,而跳芭蕾舞的演员一定也需要对现代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芭蕾舞从技巧美过渡到了人体美,过去的芭蕾舞艺术受到各种技巧的束缚,舞蹈是各种包装、各种形式之下表演的。现在呢,舞蹈跳出了技巧,形式的束缚。当然它有未发现的新技巧,但这些新技巧不再是束缚因素,而是有助于对人体美的展现。技巧美是为人体美的展现而服务的。人体美不应该淹没在技巧之中。而这种转变相关的呢,还有伴舞,由伴舞变成独立的即兴演奏。在这样的表现中呢,傅晶提出了芭蕾舞的五条原则,其中一条就是伴舞应当即兴,即兴演奏。伴舞可以独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