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河流第一节河流、水系和流域一、河流(一)河流的概念1、定义: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即流动的水与凹槽的总称根据河流归宿分类外流河:最终注入海洋,如长江、黄河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因渗漏、蒸发消失于荒漠中,如塔里木河2、河流的分段(1)河源:河流起源的地方(源头),是河流沿途海拔最高的地方。(2)河口:河流的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沼泽或支流汇入干流的地方。河源和河口之间可分为上、中、下游三段(3)上游:紧接河源,槽狭窄,比降大(坡度陡),多瀑布急滩,流速大,水量小,冲刷占优势、河槽多为基岩或砾石。(4)中游:河谷渐宽,比降变小,流速减低,水量增大,冲刷淤积均不明显,河槽多为粗砂。(5)下游:河谷宽阔,比降小(坡度平缓),流速小,水量很大,淤积占优势,河中多浅滩,或沙洲,河槽沉积物多细沙或淤泥。3.河流的纵横断面(1)纵断面:河流轴线上的河床底部高程或水面高程沿河长的变化,前者为河槽纵断面,后者为水面纵断面。(2)落差:河源与河口的高度差,称为河流的总落差。某一段河流上下游两端的高度差称为落差。(3)比降:单位河长的高度差(落差)称为河流的比降,它在计算河流流速及水能计算中有重要作用。(4)横断面:河槽某处垂直于流向的河底线与水面线所包含的平面。(5)过水断面面积:某时刻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面积(6)大段面:最大洪水时的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面积。(二)水系1.定义:由大大小小的河流所构成的脉络相通的水道系统,称水系,又称河网、河系。其中直接注入海洋或湖泊的河流称干流。直接注入干流的河流称一级支流,直接注入一级支流的河流称干流的二级支流,其余以次类推,河流的干流和大小支流共同构成了脉络相通的网状系统,就叫水系。2.水系形式(类型)(1)扇状水系:干支流呈扇状分布各支流从不同方向几乎在同一处汇入干流。流域呈扇形或近圆形。(2)羽状水系:各支流从左右两岸依次汇入干流。排列呈羽毛状,如滦河水系(3)梳状水系:干流一侧支流多且长,另一侧支流少而短(4)格状水系:干支流分布是方格状,支流多呈90o角汇入干流。(5)树枝状水系:干支流排列如树枝状。大多数河流属这种形式。水系形式影响河流水情,扇状大小各支流同时汇入干流,在干流处易造成洪水灾害;羽状水系支流先后汇入,灾害不易形成。海河容易出现洪水灾害,原因就在于此。(三)流域1.定义: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流域的边界线称分水线。分水线:分地面和地下分水线。若两种分水线垂向重合,则流域称为闭合流域,若不重合称非闭合流域。由于地下分水线不易于直接确定,所以多用地面集水区,代表河流的流域。2.流域特征对河流水情的影响(1)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大小是流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水量越大,水流变化和缓,小流域自然要素变化较单一,缺乏调节,水流变化急剧。流域面积大的,切割较深,能较多的得到地下水补给,即使久旱不雨,仍可有水,流域面积小的,切割较浅,干旱时会干涸断流。(2)流域形状:用边长系数(k)表示。即分水线长度与流域等面积圆的周长之比。等于1时为圆,k越接近于1,流域越接近于圆,越易形成瀑涨瀑落的洪水;k值越大,流域越狭长,水流愈平缓。(3)流域高度流域的高度影响流域的气温和降水,同一地理条件下,高度越高降水越多。(4)流域坡度和流向(或流域坡度和坡向)影响地表水流的快慢、下渗、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等。其它:流域的植被覆盖,土壤岩性,流域内湖泊沼泽多少等,都为流域特征的不同方面,对河流流向、流速,冰雹消融和河流冰情均有一定影响。(5)河网密度: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说明水系发育的疏密程度,研究河流水量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二节河流的水情一、水位1.概念: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基面分为两类:一是绝对基面(标准基面):某一河口(海滨地点)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我国采用青岛黄海水面作为起作零点。二是测站基面:某水文站最枯季节水位以下0.5-1.0米处作为零点。2.影响水位的因素水量、水位高低是河口水量大小的外部标志。所以一切影响河流水量多少的因素都要影响到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