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时思小学陆文清2012.9一、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图形与几何”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和“观察物体”。“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期末复习”单元。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注意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更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另外,还注意把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交叉安排,既促进了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又能使学生避免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内容可能引起的厌倦心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认识乘、除法的含义和学会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数学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能否较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不仅影响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而且也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这些是本册教材的难点。二、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感)1.知识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用如“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2.数学思考方面。(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认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物体与相应的视图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3.解决问题方面。(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简单的统计活动中,初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4.情感态度方面。(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学习习惯。三、二(1)班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二(1)班现有学生46人,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都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已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观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基本知识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面大,在书写、学习品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如肖辉、陆子安、褚翠、刘洪海等小朋友上课注意力始终不集中,手上老是在摸东西,家长比较忙,平日也没有空辅导孩子的学习。伍梦凡、夏东硕等小朋友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遇到难题就停滞不前了。因此关注这些孩子,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对于基础很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更要认真对待,尽量做到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多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取得进步。四、教学措施1.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学程导航,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2.加强常规教育,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每堂课的课堂效率。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借助于恰当的教学情境,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操作、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4.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习方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等,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的比较中进行方法的概括与优化。5.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同时关注好每堂课的生成资源,以便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作及时的调控和优化。6.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开放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科学安排培优补偿。7..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习习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8.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五、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周次单元或章节内容教时本单元重点、难点本单元教学要求1开学第一课1重点:上课的常规及要求。1.基本的课堂常规及要求,为以后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2.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课。1-3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6+3重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数量关系。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3-4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4+2重点:正确识别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难点: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在折、剪、拼活动中,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深化对多边形含义的认识。1.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4-9三表内乘法(一)15+3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1~6的乘法口诀。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及来源,能正确运用学过的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使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并熟记1~6的乘法口诀,能应用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使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3.使学生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9-12四表内除法(一)11+2重点: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学会平均分的方法,理解除法的含义,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写出不同的除法算式。能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难点:体会不同的分法,得到的结果是同样的。熟练运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1.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逐步熟练运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的过程,学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并联系除法含义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能通过对不同问题的比较,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3.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12-14五厘米和米5+2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掌握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以及用米尺进行测量活动。难点:学会画线段。建立1厘米、1米长度的正确表象。学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能在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线段,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3.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会合理灵活地选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线段(限整厘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4-18六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14+5重点:理解每一句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所有的乘法口诀;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乘、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能灵活熟练地应用加、减、乘、除的口算算出“24点”。难点:掌握乘、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能用竖式计算乘法。应用乘、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算“24”点。1.使学生经历编制7、8、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7、8、9的乘法口诀,会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能运用学过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竖式,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3.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18-19七观察物体3+2重点:在经历观察的实践活动中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难点:辨认简单物体不同角度的对应图形,特别是辨认侧面所对应的图形。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