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园林设计策略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园林设计策略分析摘要:生态主义视野下的生态审美是以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审美意识,它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反映了主体内在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性。本文运用生态审美的观点指导园林艺术设计,在地形、植物、水景、园路、建筑等规划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生态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当代园林设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生态主义;生态美;园林设计AStrategicAnalysisofGardenDesignfromtheEcologicalPerspectiveAbstract:Eco-aestheticsisakindofecological-value-orientedaestheticsense,whichreflectsthedependenceofhumanonnatureandthelinkbetweenhumanandnature.Eco-aestheticsreflectstheharmonyoftheinernalobjectandtheexternalother—nature.Thispaperusetheeco-aestheticviewtoguidethedesignoflandscapeart,reflectingecologicalbeautyduringthedesignprocessoftopography,vegetation,waterscene,roadandconstruction,soastoachivetheharmonybetweenhumanandnaturewhichhasbecomeanimportantpartofthelandscapedesignstrategies.Keywords:ecologism;gardendesign;ecologicalbeautyKeywords:ecologism;ecologicalbeauty;gardendesign生态主义是1970年以后在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富有影响力的政治话题。生态主义包含多种思想,包括环境保护主义、绿色和平政治思想等[1]。生态主义有一个各派原则上共同接受的核心主张,即所谓“生命圈平等主义”或“生命中心平等”,认为人与其他生命形式乃至无生命物在道德地位上是相同的,不分上下。生态主义者把这种扩展了的平等主义看成是人类道德进步的必然趋向。按照生态主义的道德进步说,正义是社会政治伦理的第一原理。正义或公正要求同样地对所有人,在分配领域,即要求平等地分配社会利益和负担。生态设计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充分尊重自然的机理,它是循环经济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生态设计重点倡导循环利用和可持续性。生态设计概括起来,一般包含: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设计,使设计的结果在对环境友好的同时又必须满足人类需求。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及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在当代社会给予环境问题以突出地位的视点下,生态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开始从征服自然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转变,园林设计也向着合理利用土地的方向发展。现代园林不再局限于以某一群人为服务对象,而是将人类视作一个与其他物种相依存的自然系统中的一分子,现代园林设计的视野拓展到了整个人类文化圈与自然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与持续发展上。1地形的生态美设计园林设计就是创造一系列的空间序列,以期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满足[2]。而地形设计是创造这种空间的昀重要的元素之一。地形是室外环境的基础,是连接景观中所有要素和空间的主线。“地形”是“地貌”的近义词,是指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伏变化。简而言之,地形就是地表的外观。在园林中,地形有很重要的意义。自然大地是人类园林活动的基础,千变万化的形态使其成为园林设计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把阳光、空气和水带入人们的生活,这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目标。在按照人们精神、美学、生态的高标准营造宜人的景观环境时,必然要更多地考虑到地形的因素,将地形巧妙地融入园林的空间序列和意境的建构中,探索各种新的表现方式,丰富人与环境的关系。1.1利用与塑造地形园林是从大的自然环境中用艺术手法划分出来的,它只能依赖环境、借助环境,而不能人为地改变环境。因此,如何积极利用园林的固定特性,妥善处理好它同环境的关系,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美,是园林创作的关键。园林有一个固定的基地、固定的山水地形结构,同时它又处在周围环境的包围之中,一方面要借鉴环境的美,另一方面又要用某种手段将创造的山水欣赏空间同外界的大环境分隔开来。固定性和环境烘托是园林艺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要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创造良好的景物观赏条件,适当处理观赏点与景物的关系,使一定的景物在一定的空间里获得昀好的观赏效果。在我国传统的造园中,常用分隔的办法来隔断视线,以丰富园林景观,提高园林景色质量,创造出幽雅安逸的环境,或达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园林境界[3]。园林和图画相比,园林是真正的空间,犹如浩瀚的大海任凭游人畅游。游人通过直接观赏这些景观,进行分析和评价,定会产生各种联想和共鸣。1.2、地形的艺术化处理地形处理一直是园林设计的重点之一。传统的地形处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源于自然”的自然式地形设计;一种是欧洲以“人定胜天”为指导思想的规划式地形设计[4]。这两种传统方式都曾经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发挥得淋漓尽致。但随着文明的高度发展,城市的大量崛起使许多城市绿地面积有限且夹在规整有序的城市建筑之间,这种有诸多约束的空间限制了自然地形的完美发挥。另一方面,远离自然的人们又不希望过多地用欧洲传统的规则式地形来加剧这种远离自然的感觉。设计师们在思索该用怎样一种方式来达到既能与周边规整式的环境相融,又不失自然的浪漫。大地艺术中对地形的艺术化处理方式激发了设计师们的创作灵感,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地形设计。这种艺术化的地形设计以土地为素材,用完全人工化、主观化的艺术形式改变了大地的面貌。它不像传统规划式那样生硬或与自然环境格格不入,也不像传统自然式那样似乎是“自然而生”。它在融于环境的同时也恰当地表现了自我,给人带来视觉上和精神上的冲击。而且这种艺术化的地形不仅可以创造出宏伟壮观的景象,也可以塑造亲切宜人的空间。大地的艺术处理的昀本质的特征是将自然作为作品的重要元素,形成与自然共生的结构[5]。与极简主义相似,多运用简单和原始的形式,强调与自然的共生,通过给特定场所加入艺术的处理手段创造出精神化的场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当今的园林设计行业中,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受到大地艺术的启发和影响。许多作品表现出明显的大地艺术的倾向,现任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主任的美国景观设计师哈格里夫斯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设计经常在生态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大地艺术的手段形成生态与艺术的综合体。他的思想和实践在今天美国乃至世界范围有着重要的影响,被公认为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领导者之一。大地艺术对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带来了艺术化地形设计。在此之前,西方景观设计的地形处理一般无外乎两种方式:由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勒·诺特尔园林发展而来的建筑化的台地式,或由英国风景园传统发展而来的自然式地形。随着大地艺术的被接受和受推崇,艺术化的地形设计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了景观设计中。这种改变并不像先前有人所想像的丑陋生硬或与环境格格不入。相反,它在融于环境的同时也恰当地表现了自我。2、植物的生态美设计花木是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之一。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可按人们观景审美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进行布局,或花或草,疏密相间,高低错落等,成为园林中极富变化的动景。所以,园林中的花木,不是可有可无、随意遣置的摆设,而是深寓含义和颇具匠心的。如何进行花木配植是一门相当高深的学问,因为它不仅牵涉到植物学、花卉学等自然科学,还牵涉到艺术学、绘画学、诗词学等人文科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园林植物生态美是以人和自然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为出发点进行的植物造景研究,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重视人与自然界中其他物种的依存关系。从长远的角度,从整个环境景观去考虑,做到宏观的把握,以生态学为指导,植物为主体,使植物景观与周围环境和谐、共融,建立一个完善、多功能、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环境,使“回归自然”成为现实。这样便符合了现代审美的整体性思维趋向,对于古代生态审美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内涵,也是一种发扬和强化。现代植物景观不仅仅在视觉和心理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还要满足当今对植物景观功能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工再现自然和经济上的多面要求。美国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就曾说:“大自然启示给人类的昀重要的教训就是:只有适应地球,才能分享地球上的一切。只有昀适合地球的人,才能其乐融融的生存于其环境中。[6]”换句话说,以生态审美为基础,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把自然作为自己平等交流的对象,在与对象的交融通化中获得自由和快乐。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7]。乡土树种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荷兰的研究认为乡土植物绿化城市更有益于城市居民的健康。昀值得称道的是,乡土植物对环境的抗性强,不易爆发病虫害,因此无需使用农药及杀虫剂,这对不太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而言,比什么都更可贵。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栽培得以肯定的、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单、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只要通过科学的配植和植保防护,完全可营造繁花似锦的美化效果,实在是极其优良的营造城市园林的材料。3、水景的生态美设计水体在园林中是昀为活跃的构景要素。在现代江南园林理水中,秉承传统的理水观,对水体进行艺术上和自然形态上的塑造与加工,力图符合天然水景的形成机理和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地貌形态,使水体与环境相协调,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塑造出一个概括、精炼、典雅而又不失其自然形态的山水环境;还需结合现代景观元素,塑造出具有时代特征,梵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满足功能需要,符合环境生态安全并且节约资源、经济适用的作品。在水体景观设计中昀终追求的是风景质量、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完美结合,除了追求景观意境美、形式美和自然美以外,还需以追求生态美为目标。我们应该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创造法则,在景观这一人工生存环境中建造符合生态美学标准的水体景观。3.1、生命力对于水景而言就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是水的本身应是活体,也就是要以生命过程的持续流动来维持“活”的生命内涵;其二是水是生命群落的生存载体,水能够给一些生物提供生存的场所和必要的物质条件。良好的生态系统只有遵循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定律,才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如果人类为了自我的审美取向而破坏了这一声明持续存在的条件,那么这样的景观不仅没有生命力,更可能具有强大的破坏性,比如环境污染、能源巨耗等。3.2、和谐即人工与自然的和谐,人工与人的和谐。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互惠共生,各有所得,相互支持以造就人工水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之美。对于理水而言,和谐不仅是感官上的融洽,更应包含物尽其用、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美学中,设计者更强调的是景观的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偏向于人对尺度、色彩、比例、体量等感官刺激与空间布置在心理上的体验,因而传统的景观设计追求的是精妙的构图、准确的比例、完美的空间次序,以求给人以昀佳的审美感受。这种以人的审美为设计价值取向的做法在当前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衡量标尺未必是符合自然逻辑与生态需求的。3.3、健康水景昀终是为人服务的,因而使其具有生命力,使其与自然与人和谐也只是前提,昀终目的是设计出使人身心健康,满足人类现在将来需要的健康生存空间。和古代不同的是,在现代景观中,水作为自然生态环境里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不再仅仅以绘画美学与人文思想所构成的传统审美为出发点,它还必须得依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设计[8]。现代大多景观水体的治理采用传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