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但愿人长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苏教版2但愿人长久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埋”。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6自然段。3、体会苏轼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二、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苏轼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预习来了解学生在生字认读、字词理解、课文朗读的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鼓励。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与苏轼情感产生共鸣,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3、要求背会《水调歌头》,提高学生的积累能力。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粗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1、播放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引出课题。2、师生交流对苏轼的了解,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宦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年中秋赏月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作者思念弟弟,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水调歌头》这首词。3、出示《水调歌头》引导学生读会。(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书写。(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纠正读音。出示预习单,组织学生检查生字是否写得正确、规范。强调“睁”字右边的中间一横要出头‘“悲”梓由“非”“心”两字组成,要上大下小才好看。(2)师范写“悲”和“睁”,学生练写“悲”、“睁”和自己写错的生字。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做官、品尝、思绪万千、心绪不宁、眼睁睁、埋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虽然、宽慰)说说哪些词语是描写情感的。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2)学生练读课文,避免出现以上同学出现的错误。力求正确、流利。(3)同位接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正确流利(4)学生交流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4、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2)全班交流。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梳理人物情感变化1、这篇课文是围绕着苏轼的情感变化来写的,其变化的三个词语是什么?()→埋怨→()2、学生细读课文,在小组里交流。3、全班交流,板书:(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四)学生读书,细细体会,圈画出自己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写下感受,下节课交流。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认读2、指名朗读课文。3、说说上节课的收获。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五)体会人物情感变化1、感悟“心绪不宁”体会手足情深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1)师问: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人们都在品尝月饼,观赏明月,苏轼为什么却显得如此“心绪不宁”呢?(2)先请大家读读课文2、3小节。想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自由读)(3)交流出示: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4)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心绪不宁”的意思。(有感伤、有难过、有焦虑)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传递出这种情感。(5)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指导读好“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为什么在这么美好的中秋之夜苏轼会心绪不宁呢?出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理解“手足情深”: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他们的手足情深?引读:苏轼之所以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啊!是的,苏轼跟弟弟从小(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怪不得苏轼会这般(思念弟弟呢)!(6)知道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美好的中秋之夜和苏轼的心绪不宁。指导朗读:对于描写人们欢聚的句子要读出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读出伤感的语气。2、感悟“埋怨”过渡:此时此刻,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又滋生出另一种情绪,这就是——埋怨,读读这个词,埋怨是什么意思呢?(责备,抱怨)(1)请同学们用责备,抱怨的语气读读第四自然段,并思考:苏轼埋怨谁?(月亮)他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①抓“偏偏”,体会月亮的无情出示:“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师:是啊!月亮真是无情,请你来埋怨月亮(生读句子)②师:通过读,你体会到什么?(月亮这么无情,苏轼只能眼睁睁地埋怨,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时的苏轼心里很无奈。)(2)、多诵读,体会苏轼的埋怨师:是呀,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苏轼,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难过呀!望着天上这圆圆的月亮,更增添了丝丝忧伤之情。①配乐范读,重点指导读好“偏偏”这个词语。②学生练读,教师指名读(评点)。③齐读第四自然段。(3)巧补白,感悟文本的深意这后面有个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你觉得是什么意思?假如你就是苏轼,你还会想些什么呢?生:弟弟啊!为什么中秋之夜,我们就不能相聚在一起呢?生:月亮啊!你为什么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生:弟弟,我是多想见你一面啊!为什么我们总是分离呢?3、读悟“宽慰”,品味理趣过渡:同学们想得都很有道理,苏轼埋怨月亮也是万般无奈,那么苏轼是不是一直这样埋怨下去呢?读读下面几节师:看来苏轼是想通了,同学们想通了没有?现在老师就是埋怨着月亮的苏轼,请你来劝解我。(反复读:“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出示引读: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这时的苏轼还是埋怨月亮、满腹牢骚的苏轼吗?4、读悟“祝愿”,升华情感过渡:他不仅自己心里宽慰了,还要送给别人美好的祝福:(指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1)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理解“婵娟”意思;人不能相聚,但美满的月色可以共享,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祝福!让我们一起把这份祝福的美好读出来。(3)这句祝福是苏轼送给弟弟的,更是他送给谁的?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大海般广阔的胸怀。我们一起送出这份饱含深情的祝福(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一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的含义。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六)拓展延伸1、这首词还有上面的部分,它省略了,同学们想不想听到完整地吟诵出来?学生齐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过渡:苏轼的确不是凡人,他懂得转换角度看问题,从怅恨中解脱出来,张扬出一种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怀,尤其是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千古绝唱!它流传了将近1000年,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把这句话送给亲朋好友,表达美好祝愿。让我们收藏好这个故事,也收藏好这份祝福:(七)拓展活动1、课堂练笔:苏轼虽然与弟弟天各一方,但用自己亲手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你能以苏轼的身份向弟弟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2、语文实践活动:“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请同学们收集这一主题的诗词,举办班级朗诵会。(八)板书设计:2.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思念弟弟埋怨月圆人不圆宽慰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附《但愿人长久》预习单班级:姓名:一、我会写认真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认真仿写一个,相信你会很用心。纠正写错的字:二、我会读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遍: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圈出二类字,将生字词读好。第二遍:将课文读准确,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第三遍:将课文读利,读不顺的语句、段落要多读几遍。第四遍:同位互读课文,纠正读音。第五遍:自读课文避免出现错误,思考自己读明白了什么,那地方不明白,打个?号等到上课时师生交流。2、我最喜欢的四字词语摘抄如下:三、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我感受深的语句是那几句?体会到什么?让同学们分享你的智慧:教后反思:成功之处: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以后,以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为点贯穿教学过程。在教学时,围绕这三处情感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内心思念亲人的情感。我引导学生探究表达情感的词句。从“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等词句中感受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在教学“形影不离”时,文中一句“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我又让学生进行了联想:“他们在一起还会干些什么呢?”学生浮想联翩,有的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有的说:“过年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等。学生的联想一方面加深了对词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苏轼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第四自然段教学时,苏轼的情感由思念变为埋怨,教学时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问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通过范读、学生读等多种形式体验他当时复杂的内心体验。同时我也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进行了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最后两小节,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宽慰的内心体验。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引导学生感受到了他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足之处:对于在教学最关键的转折处,“世上本来就是……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请同学们自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多数谈的是月亮与人生的相似,没有提到“十全十美”。什么是“十全十美?”在苏轼眼中应该是没有分离、没有悲伤、在这中秋之夜与亲人团圆!如果从这个词语出发去谈理解,再出示“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生必然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才能为下文理解残月的美,理解人生的耐人寻味做好铺垫。可见,在备课时思路狭隘,站得不够高,就词本身理解词义,自然学生的领悟只浮在了水面。教学建议: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从而更好的体会到苏轼的宽慰,加深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