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下册)授课教师:郭佳莹太原市解放路小学课程表数学学科二年二班、三班任课教师郭佳莹2008年2月~7月12345第一节1.21.21.11.21.1第二节1.11.11.21.11.2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1.2自1.2自第六节1.1自1.1自每周共计14节星期课程节数全册教材分析本册共安排8个单元。本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是恰当的。“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七单元统计,教学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继续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重点仍放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在一年级上册学过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之后,本册如此安排也是合乎逻辑的。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假日小队”。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全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渗透教育: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课时安排:周次内容课时1减法52减法53认识图形54认数45~6认数67~9加法和减法(一)1510期中复习311认识人民币8周次内容课时12~14加法和减法(二)1515统计516期末复习5第一单元:减法教学内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应用20以内的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20以内减法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并掌握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学生愿意与同学合作,形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重难点、关键:1.重点: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难点: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3.关键: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过程与方法: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化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重难点、关键:1.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2.难点: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3.关键: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第三单元:认数教学内容:1.认识100以内的数。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3.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4.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重难点、关键:1.重点:(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2.难点:数100以内的数。3.关键:(1)通过直观手段,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的读写方法。(2)重视100以内数的有序排列,帮助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3)通过整十数加、减整个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比较熟练口算。2.使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弄清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2.让学生到商店去观察,购物,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3.在取币、换币、附币、找币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元、角、分。2.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相邻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元、角、分的简单换算。第六单元:加法与减法(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过程,发展解却决问题策略,能比加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减法。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上。教学难点:1.突出进位加与退位减。2.在口算教学中,理解算理和算法。3.从实物操作中抽象出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第七单元:统计教学内容: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继续认识简单的统计表(P98~99)。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难点、关键: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八单元:期末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104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对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进一步的理解,逐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计算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重难点、关键: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资源:学具。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做练习一第1题。(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2、做练习一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3、做练习六第3题。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4、做练习六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5、做练习六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