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茶树的适生环境好茶的来源必须要有好的原料。高山云雾出好茶?光照、温度、水分、土壤一、光照对茶树生育的影响二、温度对茶树生育的影响三、水分对茶树生育的影响四、其它气象因子对茶树生育的影响第一节气象因子与茶树生育的关系一、光对茶树生育的影响茶树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所需糖类,茶树有机体中的90%-95%的干物质是靠光合作用合成的。喜光耐阴,忌强光直射。第一节气象因子与茶树生育的关系(一)光质与茶树生育(二)光照强度与茶树生育(三)光照时间与茶树生育一、光照对茶树生育的影响一、光对茶树生育的影响(一)光谱成分(光质)与茶树生育(一)光质对茶树生育的影响●光质对茶树代谢的影响红橙光:促进碳代谢、碳水化合物形成蓝光:促进氮代谢、蛋白质形成有重大意义紫光:促进氮代谢、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很多香气成分的形成紫外线:365nm处理,对新稍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稍生长迅速258nm处理,新稍生长缓慢红外线:1200-1600nm:促进茎的延长其它波长范围内:环境增温的辐射源太阳总辐射:直射辐射:光强,蓝紫光比例较低,有利于碳代谢散射辐射:蓝紫光比例增加,有利于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物质的合成。茶树适宜在漫射光下生育,提高散射的比例,可提高茶叶品质。高山云雾出好茶海拔高的茶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丰富,蓝紫光比重增加,这就是高山云雾茶氨基酸、蛋白质、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多,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二)光照强度与茶树生育(耐荫喜阳)1.与茶树的光合作用●1000lx<光强<50000lx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光饱和点与茶树年龄有关:幼年茶树的光饱和点大致为2.1J·cm-2·min-1左右,成年茶树达2.9-3.0J·cm-2·min-1。2.对茶树器官形态的影响强光下:叶形小、叶片厚、节间短、叶质硬脆;林冠下:叶形大、叶片薄、节间长、叶质柔软。3、对茶叶中化学成分的影响陈启坤等研究表明适当降低光照度,茶叶中氮化合物明显提高,茶多酚,还原糖等会相对减少,故适当遮光有利于碳氮比降低,对提高绿茶和乌龙茶品质有利。4.(高山云雾出好茶)次要原因。由于高山气候冷凉,早晚皆可被云雾笼罩,且平均日照短,可降低茶树芽叶中所含儿茶素等苦涩物质,并提高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等与人类有益的成分。故高山茶品质好。。(三)光照时间与茶树生育1、对茶树产量的影响日照时间长,光合产物积累量多,产量高。2、对越冬芽萌发的影响日照时数早春温度茶芽萌发、春茶早期产量影响影响3、与茶树开花结果及生长休眠的影响茶树是短日照植物,人工延长日照(13h),能打破茶树冬季休眠,抑制茶树开花。二、温度与茶树生育(气温、地温、积温)(一)气温与茶树生育1、茶树的三基点温度(最低、最高、最适)(1)最低临界温度(品种、茶树器官)①品种间差异◈灌木型品种:﹣12-﹣16℃◈小乔木型品种:﹣8-﹣10℃◈乔木型品种:﹣6℃左右茶树经济生长最低气温:中小叶叶种:﹣8-﹣10℃大叶种:﹣2-﹣3℃②不同树龄、器官的与耐寒性●成年期:较强,幼苗(年)期、衰老期较弱;●枝条、成叶:耐寒性最强;●根:在﹣5℃左右可能受害●茶花:在﹣2-﹣4℃死亡。(2)最高温度●短时间内能耐35-40℃温度●日均温高于30℃: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气温持续几天超过35℃:枝梢枯萎、落叶。●茶树生物学最高温度:日平均气温30℃或日最高气温35℃(3)最适温度(茶树生育最旺盛最活跃时的温度)●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研究指出多数品种:20-25℃2.昼夜温差对新梢生育的影响高山茶区和北方茶区:昼夜温差大,新梢生育较缓慢,同化物质积累多,持嫩性强,故茶叶品质优良。高山云雾出好茶3.茶树的生物学零度(春季茶芽萌动的起始温度):10℃左右。4.温度季节性变化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二)地温与茶树生育1、新梢生长的适宜温度段建真研究:●最适宜地温:14-20℃,茶新稍生育最快●次适宜地温:21-28℃2、栽培措施调节地温早春中耕疏松土壤,加强地上与地下气流交换——提高地温夏秋季在行间铺草或灌溉—降低地温秋季施有机肥、茶园四周种防护林等—提高地温(三)积温与茶树生育●积温:指累计温度的总和,分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活动积温:指植物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年生长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子的温度总和。●有效积温:指植物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年生长期中有效温度之总和。●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1.活动积温与茶树生育●全年至少需要≧10℃的活动积温3000℃●春茶采摘前,≧10℃的活动积温愈高,则春茶开采期愈早,产量愈高2、有效积温与茶树生育●某一生育时期所要求的有效积温相对稳定据研究:从茶芽萌动到一芽三叶需要10℃以上的有效积温110-124℃。三、水分对茶树生育的影响(降水、空气湿度)(一)降雨量与茶树生育对降雨量的要求(茶树喜湿怕涝)●年降雨量:>1000㎜●生长期月降雨量:>100㎜●最适宜的年降雨量:1500㎜左右(二)空气湿度与茶树生育1、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以80%-90%:适宜;◆<50%:新梢生长受抑制◆40%以下:受害2、与新梢生长、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系(高山云雾出好茶)湿度大:新梢叶片大,节间长,产量较高;新梢持嫩性较强,叶质柔软,内含物丰富;湿度小:低于50%土壤蒸发和茶树蒸腾作用显著增强,生长受抑制。四、其它气象因子对茶树生育的影响风:影响水分、低温、干旱、冻害、机械损伤;冰雹:影响冻害、机械损伤;雪:影响冻害、机械损伤。2006年8月受“桑美”台风吹袭后的茶树投产茶园因旱枯死丛2010年贵州干旱幼龄茶园因旱枯死的茶苗土壤环境条件:•物理环境指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结构、比重、容重和孔隙度,土壤空气,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等因素。•化学环境指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和无机养分含量。•生物环境指人类的活动以及动植物、微生物对土壤形成和肥力的影响。第二节土壤条件与茶树生育的关系一、土壤物理环境(一)土层厚度●有效土层应达1m以上●对茶树生长势、产量的影响(二)土壤质地●壤土类的砂质壤土黏土类的壤质黏土●以壤土最理想二、土壤化学环境(一)土壤酸碱度●对茶树生育的影响●要求:酸性土壤,pH4.0-5.5●最适pH:5.0-5.5-《茶树生物学》●茶树喜酸的原因◈遗传性所决定;◈菌根需要在酸性环境中才能生长和侵染与茶树根系共生互利;◈需要土壤提供大量的可给态铝;pH<5.5时:代换性Al3+占盐基代换量高的可达90%以上;pH>5.5时:代换性Al3+的含量很低以致不存在。◈茶树是嫌钙植物土壤pH越高,活性钙含量越高。2、土壤营养条件●有机质含量3.5-2.0%的可为一等土壤;2.0-1.5%的为二等土壤;1.5%以下的为三等土壤。高产优质茶园:2.0%以上。日本土壤改良指标:3%以上。一、地上部生物(一)地上动物1、捕食动物2、食虫或食茶园植物的动物(二)地上植物1、杂草2、低等植物3、林、果等植物二、地下部生物(一)土壤动物(二)土壤微生物第三节生物因子与茶树生育的关系(自学)一、地理纬度●影响日照强度、时间、气温、地温及降水量等●影响茶树年生长期的长短、代谢强度和方向二、海拔高度1、对气象因子的影响●影响气压、气温、降水量、空气湿度、日光辐射量、光质等●浙江: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5℃,活动积温减少180℃,但漫射光与直射光比值递增第四节海拔地形与茶树生育的关系2、对春茶开采期、采摘期及生长量的影响3、对茶叶品质的影响4、“高山出好茶”的机理5、对海拔高度的要求●根据纬度和其它因子确定●据黄寿波研究:中国茶区茶树的合理分布高度与纬度之间存在以下关系:适宜种植区:HS=1530–1.34g2可能种植区:HP=2525–2.16g2贵州省茶区:●大叶种宜种植在800m以下;●中小叶种宜种植在1200m以下;●最高植茶高度不超过1400m。三、地形地势1、坡度、坡向●坡度、坡向日照时间、太阳辐射强度温度、湿度等新梢生长期、生长量影响影响●据测定坡度在20°的新垦茶园,第一年的土壤冲刷量每亩达到16.7吨,比坡度5°的茶园(每亩冲刷量4.95吨)多两倍多●选择新茶园时,坡度不超过30°。(补充闽南茶区的一些情况)2、地形●起伏不同的地形影响茶树冻害。●山谷低洼地茶园:“霜打洼地”●坡顶茶园:“风打山梁”●水域对邻近水气候有影响第五节茶园生态系统一、纯茶园生态系统二、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有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亦称“生态系”(一)我国茶园间作的主要模式1、茶-果间作(1)茶-桃树(浙)(2)茶-葡萄(3)茶-猕猴桃(浙、闽)(4)茶-梨:行株距6×8m(5)茶-柚:(赣)(6)茶-波萝(粤、桂)(7)茶-荔枝(粤、琼)(8)茶-柑桔(10)茶-苹果(苏、豫)(11)茶-杨梅(苏、浙)(12)茶-香蕉(13)茶-山楂2、茶-经济林间作(1)茶-板栗(2)茶-山核桃(浙)(3)茶-乌桕(浙、闽、赣)(4)茶-油桐(湘、鄂、赣)(5)茶-橡胶(6)茶-桂花(苏、浙)(7)柿树-茶(8)银杏-茶树(9)杜仲-茶树(10)梅—茶树3、茶与用材林间作(1)茶-松、杉树(2)茶-泡桐(3)茶-樟树(4)茶-台湾相思(5)茶-合欢(6)茶-樟树(二)人工复合茶园的生态系统(生态效益)●茶-胶复合经营模式(光照、温度、湿度、土壤)1.光照◈比纯茶园生态系统更好地利用光照,同时太阳散射增强,蓝紫色光比例增大(与茶树喜阳耐阴特性联系)2,温度◈对气温的影响夏季复合茶园增温慢,温度较单作茶园低。冬季低温与冻害时,对茶树有较好的保护作用。3、湿度多数试验表明,复合茶园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均高于单作茶园。有利于保持茶叶新稍的持嫩性。4、土壤(1)土壤水土流失(2)土壤含水量(3)土壤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