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生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题及课时:第三章血液(第一次课)2学时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45第二节血细胞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45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授课类型课堂讲授授课时间第4周第1次课教学目标:1.了解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等渗、低渗、高渗及等张溶液;红细胞的数量、形态与功能。2.熟悉血液在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红细胞生成的原料及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3.掌握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红细胞的功能、生理特性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4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极化、去极化、反极化(超射)、超极化和复极化的概念。5熟悉动作电位曲线的组成及其与兴奋性变化的时间关系。6了解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电压钳实验及其基本原理。7掌握: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机制,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的收缩机制。8熟悉: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9了解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教学要点:血液这一部分内容是以前接触较多的一个内容,大部分内容比较好理解,在这一次课,重点也是难点就在血浆渗透压的产生及其生理意义,在讲述血浆渗透压的时候,首先给出装有低渗液的水槽,然后再插入有半透膜的内含高渗液的漏斗,引出渗透现象,然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什么是渗透现象,渗透现象是如何产生的,然后再对渗透现象产生的机制,尤其是对渗透压的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半透膜及溶液中溶质颗粒与渗透压的关系进行讲解,由渗透现象引出渗透压的产生,再到影响渗透压产生的因素,这样层层深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说明。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是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应注意给同学们留下思考的时间,并且强调渗透压主要影响的是水分的转移,由此影响到水的平衡,影响到细胞的功能及血容量等。对于血细胞生理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功能应作详细讲述,了解它的生理特性才能更好地说明它所具备的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主要讲述它的悬浮稳定性,也就是红细胞在正常血液中存在的状态,可结合临床血沉的概念及血沉异常时的病因等进行讲述,同时联系对血液粘滞性的影响。在讲述红细胞生成的调节时,重点讲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作用。可先提出问题:人由平原进入高原地区的时候,空气中的氧分压下降,此时,人体如何满足自身对氧的需求?然后再由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输氧,因此红细胞的数量是影响氧运输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红细胞的数量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这样引出经EPO这种物质,接着再介绍EPO产生的部位,结合EPO对红细胞生成调节的反馈图把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作进一步的讲述。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红细胞比容;2.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及其意义;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和血沉;4.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难点:1。血浆渗透压的产生,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2.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疑点:促红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重点:1.抗凝系统: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蛋白C系统。2.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难点:纤维蛋白溶解疑点:抗凝系统的作用机制;纤维蛋白溶解的机制。教学手段与方法:1.理论讲解2.课堂提问3.课外阅读4.课后答疑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第三章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2.缓冲酸碱功能3.维持体温相对恒定4.生理止血功能和机体防御功能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3min)二.血浆的化学成分(5min)1.水,O2,CO22.低分子物质3.血浆蛋白三.血液的理化特性(30min)(一)血液的比重(二)血液的粘度★(三)血浆渗透压1.渗透现象与渗透压①渗透现象(图示:渗透现象)②渗透压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作用①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Na+,Cl-形成。生理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生理作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及血容量。(图示:血浆渗透压的对水平衡的调节)(四)血浆的pH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造血过程的调节(5min)1.血细胞的分化过程2.造血过程的调节二.红细胞生理(35min)(一)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2min)1.数量2.形态结构(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5min)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红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①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②红细胞沉降率③影响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因素(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图示:红细胞在不同渗透压溶液中的形态)2.红细胞的功能(三)红细胞的生成调节(17min)1.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辅助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图示: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2)雄激素三.白细胞生理(5min)(一)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1.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3)嗜碱性粒细胞2.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3.淋巴细胞(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四)白细胞的破坏四.血小板生理(5min)(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二)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三)血小板的破坏第三节生理性止血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15min)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出血时间:用小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段时间就叫做出血时间。正常为1-3分钟。★生理性止血过程血管挛缩血小板血栓的形成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粘附2.聚集(1)ADP(2)血栓烷A2(3)胶原(4)凝血酶3.释放(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生理性止血功能2.参与凝血3.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4.参与纤维蛋白的溶解:二.★血液凝固(55min)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1.凝血因子(10min)(表:主要的凝血因子)2.凝血过程(45min)(图示:凝血过程示意图)(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①内源性途径②外源性途径(2)凝血酶的生成(3)纤维蛋白的生成凝血过程小结:整个血液凝固过程是一个瀑布式的连锁反应,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最终生成纤维蛋白的过程。血液凝固过程中,只在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时,有内源性途径与外源性途径两种形式。此后,两条途径归于统一,以相同的方式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都必须有凝血因子进行催化作用的场所——磷脂表面,同时都必须要有Ca2+参与,将各凝血因子连接到磷脂表面发生反应。调节蛋白FⅧ、组织因子的存在使反应过程大大加速。第三节生理性止血三、★抗凝系统(20min)(一)细胞抗凝系统(二)体液抗凝系统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2.蛋白质C系统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4.肝素四.★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20min)(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1.纤维蛋白溶解2.纤溶系统的作用3.纤溶系统的组成4.纤溶的基本过程(图示: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与抑制示意图)(1)纤溶酶原的激活(2)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二)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2.补体C1抑制物3.α2-抗纤溶酶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10min)1.血型2.红细胞凝集二.红细胞血型(20min)(一)ABO血型系统1.ABO血型系统的分型(表: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2.ABO血型的发生与分布(图示:ABH抗原物质化学结构)3.ABO血型的检测(二)Rh血型系统1.Rh血型的发现与分布2.Rh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3.★Rh血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特点:①人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抗Rh抗体;②Rh系统的抗体是不完全抗体IgG,分子小,可透过胎盘。意义:①Rh阴性血型者的输血;②Rh阴性妇女的妊娠与分娩。三.输血的原则(5min)1.★输血原则★配血相合,同型输血。2.交叉配血试验思考题、讨论题及其他形式的作业:1.为什么输血时要做交叉配血试验?2.为什么不能称O型血者为“万能输血者”?3..血小板有何生理功能?4.比较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5.从生理角度试述慢性肝病后期(如肝硬化等)伴有胆道阻塞的病人为何易于出血?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网址等):1、徐丰彦,张镜如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范少光,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双语教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孙庆伟,等医用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板书设计:课后记载与教学反思: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