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隋唐之杜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杜甫与中唐诗歌学习内容:第一节杜甫第二节大历诗风第三节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第四节元白诗派重大社会因素:天宝中期起的朝政衰败与安史之乱。中唐诗与盛唐诗的主要区别:1.主导倾向:由理想吟唱转向现实咏叹。2.总体风貌:由浪漫激情转向理性思虑。(写实。)由此,盛唐诗中豪迈自信、自由飞扬的精神开始减退。3.美学追求:由追求境界的浑融(浑合,融合,即浑然一体的境界、气象)转向追求字句锤炼。中唐诗人对语言表现形式的关注,比盛唐诗人更深入。如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李贺呕心沥血觅诗句,贾岛苦吟。4.风格更多样化:盛唐多美学趣味相近的不同诗人群落,中唐则多理论主张相近的不同诗歌流派。这也是理性加强的一种表现。第一节杜甫学习内容:一、杜甫的生平、思想与个性二、杜甫诗的主要内容三、杜甫诗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风格杜甫是衔接盛唐到中唐的巨大转变的诗人。既保留着盛唐诗的风貌,又表现出中唐诗的典型特征。一、杜甫的生平、思想与个性(一)生平1.读书游历期(712—745年,34岁以前)即所谓“壮游”时期。是创作准备期。2.困守长安期(746—755年,35—44岁)天宝五载(746)入长安应试,直至安史之乱,应试、干谒、求官约十年,历尽辛酸。天宝十四年(745)方获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卑职,已近乱。此为创作的一个丰收期。3.陷乱、为官期(756—759,45—48岁),4年。经历:①逃难、被捉,陷叛军中约9个月。②为官两年多。先投肃宗,授左拾遗,因上疏救房琯,贬为华州司功参军(758)。③弃官漂泊。759年秋弃官,拟入川,客居秦州几个月,年底到成都。创作高峰期。4.漂泊西南期(760—770,49—59岁),11年。大体又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①、760年正月—766年4月,6年多,其中住在成都草堂约5年。②、766年4月—768年正月,移居夔州,约2年。③、768春—770冬,漂泊湖北、湖南,约3年。创作高产期,写了1072首诗,占现存作品的70%以上。(二)思想与个性1.受正统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家世。“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2.性格中的两重因素:自幼即以儒家推崇的贵德行、重名节、循礼法为基本的人生准则;同时受时代风气影响,年轻时亦颇有张狂浪漫的一面。“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极八,俗物多茫茫”。在文学上连屈原、贾谊、曹植都不放在眼里,与李白、高适等交游,纵酒放歌,驰逐射猎,亦很有几分任侠之气。后历经重重磨难,个性中放狂的一面收敛,传统儒家的人生观和行为观是他个性和习惯的主导面,但仍保持着几分“傲诞”(《旧唐书》本传)的气度。3.对人生信仰、政治理想的执着。志向高远:“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忧民爱物”的儒家观念,在许多人只是一种空谈、标榜,杜甫却一生执着践行。不管穷达,都以天下为念,即所谓“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甚至愈是社会崩溃昏乱,愈是要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担当,充分地提升了他的人生境界,使他始终保持着正视现实的热情和勇气。----“诗圣”与“诗仙”。4.情感丰富深沉。重视友谊:与李白交往时间并不长,却魂牵梦萦,留下多篇怀念诗篇。极富同情心,总以天下苍生、贫苦百姓为念。但其情感不似李白那样奔泄而出,而是受理智的节制,故以深沉为特点。这一性格特点,直接影响其诗歌创作:更喜欢、擅长在严格的形式中,以精心选择、反复锤炼的语言来抒发情感。二、杜甫诗的主要内容1.抒写理想志向。主要是早期作品,留存很少,充满自信、浪漫情怀、英雄主义倾向。如《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画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均有雄心勃勃、不可一世之概。2.批判朝政和统治阶层杜甫诗以《兵车行》为标志(天宝11年752),其创作发生根本转变,从抒写理想为主转为描写现实为主。他在忠君爱国(李唐王朝)的前提下,对朝廷的弊政和统治阶层的腐化给予严厉批判。如《兵车行》批判穷兵黩武的扩边战争,《丽人行》讽刺杨国忠兄姝的荒淫奢侈,《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比刻画统治者的挥霍享乐与人民的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以下要讲的反映战乱的作品中也包括着突出的此类内容。这类诗充分体现了杜诗严肃的写实精神和深刻的批判精神。达到如此批判深度的作品,杜甫之前尚未有。3.表现战乱生活安史之乱带来了重大变化:战乱生活题材很自然地进入诗歌创作中。最早而且最全面反映这场大战乱所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的,是杜甫。此类诗也是杜诗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具体说又可大体从三个方面来略加概括:①叙述了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如《悲陈陶》、《悲青坂》写唐军陈陶、青坂之败。尤其《洗兵马》写邺城之围。②展现战乱社会的生活画面。③描写战乱中百姓的深重苦难。后两方面甚至三个方面的内容往往融合在一起。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是一组诗,写乾元二年邺城之役九节度兵败后,为迅速补充兵力,官府便实行漫无限制、毫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所造成的百姓苦难和社会混乱的画面。作者以极为矛盾、痛苦的心情来描写这些现象。在此类作品中,最集中地表现着杜甫的:①对朝廷弊政的严厉批判;②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③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忧国忧民是其最核心的精神,在批判、同情之中,都寄寓着突出的改良朝政、实现安定的热切愿望。如《洗兵马》、《北征》等在描写社会“疮疾”、批判弊政的基础,最终都落脚在对朝廷的劝谏上。4.感叹身世遭遇此类作品大都是作者自身艰难的生活、不幸的遭遇、漂泊的身世同社会的战乱、时代的苦难纠结在一起,在抒发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中,也渗透着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感。如《春望》、《月夜》、《羌村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期的《秋兴八首》、《登高》等。5.描写自然山水和生活情趣杜诗并不全是同当时政治、社会问题相关联的,也不完全是忧愤之作。其作品题材很广泛,描绘山水风光、自然景物、闲适生活、人生乐趣的作品,在他的集子中占有很大比例。尤其后期寓居成都时,有不少这种优美的作品。6.杜诗的“诗史”性质“诗史”是指他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就时期而言,主要是指后三个时期的作品;就内容类型而言,主要是指2、3、4类作品。被称为“诗史”,是在于它具有史的认识价值。这主要从两个方面看:①它记述了大量历史事件,提供了许多历史事实,故其诗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②更重要的是杜诗描绘了广阔、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当时的社会状况,百姓的生活、情感都得到了真实、充分、细致的反映,这是史书所不可能具有的,能使后人感受到当时活生生的历史。但杜甫写诗并不着意于史,而是为了抒写对当时社会的感受,表达自己对诸多社会现象的爱憎、评判,抒发自己内心不可抑制的情感,因而是一种通过自己经历、情感折射出来的历史,故具体、生动,也就更真实;另一方面,这种历史又浸透着作者一生的苦难忧患、辛酸血泪,所以具有高度动人的情感力量。所以可以说,杜诗的“诗史”性质,是其真实生动的历史面貌与其强烈浓郁的个人化情感相融合铸就的一种本质特征。三、杜甫诗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风格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其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古体诗都是第一流的。七绝不如李白、王昌龄那样杰出,但也自成一家特色。五绝数量较少,成就亦较逊色。(一)用叙事手法写时事盛唐诗的主导倾向是创建玲珑的兴象来抒情,到杜甫则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大量使用叙事的手法写时事,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了一个高峰。这主要表现在五、七言古体上。杜甫的这类古体诗,如再较具体地区分一下,又有两种类型:1.第一类是用五言古体写成的自叙性诗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这类诗大都篇幅较长,往往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能够表达相当复杂的内容。如《北征》长达七百字,叙述作者自风翔至鄜州探家的一路经历和所见所思,沿途的景物、战乱的疮痕、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与家人重聚的情形等多方面的内容交织在一起,情绪起伏变化,充分表现了杜甫当时复杂的心理。这类诗是从辞赋体变化而来,有明显的散文成分。宋代诗歌“以文为诗”的倾向,显然受到了杜甫此作品的影响。2.第二类是乐府体叙事诗,既有五古体,又有七古体,以《兵车行》、《丽人行》(七古)、“三吏”、“三别”(五古)为代表。这一类诗实际是古代乐府诗的流变,但杜甫打破惯例,不用乐府古题而“即事名篇,无附依傍”(根据所叙事实命名),这样就更能反映现实,更富于生活气息。这一创造,直接导引了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杜诗的叙事,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1).着力于细部描写。杜甫此类诗既写事件经历,更着力于细部描写,而且以后者为重点,它改变了以往诗歌叙事最常用的概括描写的方法,转而着力描写具体片断、生活细节,所以更多真实感,更富生活色彩。(2).融入强烈的抒情。其多数叙事诗,其实是作为抒情来写。故这些作品中客观真实的事件、场面的叙述描写和强烈的主观的抒情融为一体。有些很难分清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有时还杂以议论,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所以杜甫的这种诗,是真实的历史画面与强烈的主观情感的融汇体,这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大转变,是异于盛唐诗歌的地方。(二)律诗的辉煌成就杜甫律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更为辉煌。其特点:1.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山水,而且用来写时事。写时事的律诗,以抒情与议论为主,区别于写时事的古体。2.以律诗写组诗。这一方式的好处:拓宽表现内容,增强表现力。五律组诗:《秦州杂诗二十首》七律组诗:最为成功,最优秀之作《秋兴八首》,乃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3.纵横恣肆,高度圆熟。杜甫对律诗,尤其是七律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①、写得浑融流转,高度圆熟;②、纵横恣肆,极富变化;③、严守格律,又无迹可求,看不到格律的约束;④、声律渐细,研究出各种变化方式。拗体。如《登高》对仗精严,平仄变化,气势流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如散文句式,不见律体束缚;《江村》、《春夜喜雨》若不经意,浑融流转,无迹可求,不露对仗、声律的痕迹。4.锤字炼句。以律诗最为特出,其精神:“语不惊人死不休。”(三)杜诗的艺术风格1.主导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即包容在其诗中的情感内容是深沉的忧思、苍凉悲苦的心境,却又是阔大的意境。顿挫:是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其感情受理性的制约,每当喷发,又加抑制,并不任情放纵,故多曲折低回。上为二、三、四类作品的风格。2.另类风格:萧散自然萧散自然:自然洒脱,不受拘束。萧散:自然,不受拘束。第五类作品常表现为这种风格,写闲适的生活情趣、细腻优美的景致、安静明秀的境界,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四、杜诗的地位与影响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诗经》、汉魏乐府及初唐陈子昂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又经过自己毕生努力,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新的高峰。杜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是集大成的诗人,“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元稹的这些评价,杜甫都当之无愧。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诗人。元、白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在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启示下开展起来的。晚唐诗人聂夷中、杜荀鹤、皮日休,明显受杜诗影响。这种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一直影响到陆游、文天祥直到清末黄遵宪等众多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爱国诗人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如文天祥在狱中诵杜诗、集杜句,以表达其强烈的爱国感情。杜诗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诸方面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如韩愈、孟郊、李贺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七律对于李商隐、陆游的影响,运用俗语

1 / 9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