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因素与兴衰变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讲: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因素与兴衰变迁2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因素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内涵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形成的,而名城的地理条件、政治军事地位、经济发展是促成这些积累实现的基础,三者也成为名城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一)地理因素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地理条件,城市所在区域的地形、土壤气候、森林、矿藏,以及江、河、湖、海之利与水陆交通状况等因素对于当地的经济生活和社会习俗都会有影响,黑格尔即曾提出过“历史的地理基础”,甚至从地理条件还可以分析出政治上的兴亡得失。唐代政治家和历史、地理学者李吉甫把地理条件和人们对地理条件的认识和利用看做是“事关兴替,理切安危”的问题,我们考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首先从地理因素入手,探讨城市地理条件与“建邦设都”以至政治上兴亡得失的关系。地理因素政治军事因素经济因素3英国地理学家柯立希在《大国都》(《GreatCapitals》)一书中曾提出过建都的条件:1.岔路口。意指交通便利之地;2.谷仓。意指都城附近地区粮食以及其他物资供应能满足都城平时和战时的需要;3.要塞。意指交通地理形势好,便于防守,以利安全。这三个条件对于一般城市的创设与发展而言也是极为有利的。我国名城形成主要的地理因素是山川形胜和水路交通条件,除此之外我国多数名城主要形成和发展期是在农业社会,而农业社会里土壤气候条件对经济有相当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他方面。如汉初定都关中,是出于娄敬的策略,娄敬主要谈的是关中的险阻,却也指出,关中有膏腴之土地,并称道为“天府”。关于九州各地的土壤,《尚书·禹贡》将其分为九等,雍州(关中属雍州)的黄壤为最上等。清初避暑山庄选址热河上营(今承德),除了考虑到山川形胜、与京师的道里远近外,凉爽的气候条件也是重要的自然因素。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yǎn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41.自然山川条件对名城创设的影响山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山安稳敦厚,蕴藏万物并施惠于人;水流转不息,所到之处给大地带来无限生机。先人们带着敬畏与亲近的复杂感情对山水顶礼膜拜。据《山海经》与《尚书》记载九州之内约有400座山和300条河被尊为神山神水,其中东、南、西、北、中“五岳”与黄河、长江、淮水、济水“四渎dú”是主要的祭祀对象。孔子的名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将山水与人的品质相对应,更从哲学、道德层面上拉近了山水与人的距离。我国自古以来城镇的规划建设活动,始终与山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城市的历史文化也与山水息息相关。5长江(ChangjiangRiver),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是中国的标志景点。6黄河(YellowRiver)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78城市源于原始社会的居民点。在我国已发现的千余处新石器遗址中,原始的聚居点一般都位于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段,多在向阳坡上,并靠近湖泊河流,可以看出先民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将山水作为选择居址的条件。早期的城市多依山傍水而建。如济南境内的城子崖龙山文化城址,位于武源河畔被称为“城子崖”的台地上;郑州境内的王城岗古城是夏王朝初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位于土岗(当地人称“望城岗”)之上,南望箕jī山,北依嵩山,颍Yǐng水从它的南面流过,1959年在洛阳市东偃师内发现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证实了夏代后期的都城在伊、洛二水的汇流处。山水相比较,对城市选址而言,水比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说山与大多数城市有关,则水与所有的城市有关。充足的水源是城市选址的重要必备条件之一。9商代的几座城址都与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郑州商城附近有贾鲁河,金水河,须索河等;武汉境内盘龙城位于今盘龙湖之滨的一个半岛上,半岛上地势不平,实为一座小山丘,三面环水,北面与另一山丘相连。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城市建设自觉地对山川形胜加以利用,并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春秋战国时代,生产技术、水陆交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使城市勃兴,筑城活动频繁,管子对城市的自然山川条件进行总结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的这番话道出了城市与山川的天然关系,对后世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102.交通条件对名城创设的影响一座城市之所以在某个特定的地方诞生,除山水自然环境之外,跟它所处区域的交通条件也有很大关系。我国交通的形式和发展,远古之时已肇其端倪,当时的人选择居住地址是离不开水的。除生活用水之外,便利的交通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一苇之航远较翻山越岭为意。在原始居民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城市,亦多在交通的孔道上。统治者出于政治统治、军事扩张等目的建筑城池时,交通条件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例如:公园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争霸中原,开邗hán沟,沟通江淮,长约150米,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同时又在运河的西面筑邗城,此即扬州建城之始。可见扬州筑城依据的就是交通之便。以后京杭运河开凿,扬州又恰好位于大运河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这奠定了扬州经济、文化繁荣的牢固根基。11(二)地理因素对名城发展的影响1.山川形胜对名城发展的影响山川形胜、交通险易还会影响历史文化名城的政治地位、经济发展和文化积累。西安、洛阳、南京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古都,是和它们得天独厚的山川形势分不开的。西安位于渭河平原上。渭河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支流,河两岸形成极大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渭水北岸平坦的高地连绵不断,南岸支流众多,渭水、泾水、沣fēng水、涝水、潏yù河、滈hào水、浐水、灞水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古称“八水绕长安”。西安群山环抱南面是秦岭山,秦岭中段的“终南山”是西安南面的天然屏障。“终南山”之名意为“在天之中,在城之南”,又名太乙峰,山势高峻,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唐王维《终南山》诗称“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极言其高广。12东有函谷关和潼关,西有陇关、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临晋关,因此西安所在的渭河平原又被称为“关中”。“关中”既有山川狭隘之固,再加上土地肥美,物产丰盈,逐一再得到统治者的垂青,成为理想的建都之所。汉初,刘邦打算建都洛阳。娄敬建议定都长安,他的理由是:“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娄敬这段话把关中的地理条件的优越,对经济、军事、政治几个方面的影响都考虑到了,刘邦最终采纳雅言,“车驾西都关中”。唐代史学家杜佑高度评价了关中地理条件对于政治上的巩固和统一的重要性,他指出:“雍州之地,厥田上上,户社之饶,号称陆海,四塞为固,秦氏资之,遂平海内。”13关中的地理位置不仅是汉、唐两代皇朝选择地址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其长治久安的政治统治也是很重要的。关中的山川之险,一向为人所艳称,甚至到北宋,国家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太祖赵匡胤仍有过迁都长安的打算。2.交通条件对名城发展的影响道路的通塞也是选择都城的一个条件。孕育西安、咸阳、洛阳等古都名城的关中与河洛地区,就是在横贯东西的交通大道上。远在新石器时期,沿渭水上下的东西交通大道已经初步形成。渭水入于黄河,这条道路也因之向东发展,经洛阳至郑州附近,再东至东海之滨,西至渭水源头,再西至湟水流域。经过后代的不断经营,两地的交通更是辐射全国。西汉初奠都长安,未尝没有考虑到周、秦两代道路建设带来的便利。秦驰道和直道更是四通八达。14更典型的例子是河南名城开封。开封是七朝古都,特别是北宋时期,作为都城东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北宋的史事传说与文化遗存也是开封历史文化名城最具特色的部分。而开封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的都城,就是因为它处于“四达之会”,即黄河、汴河、惠民河、广济河四河漕运的集中点。开封即凭借这些水道向外辐射,构成庞大的水上交通网,转运漕粮等物资,供应开封百万兵民之需。15汴河漕运颍河洛阳段黄河小浪底风光16开封当时的水陆交通,特别是水运,极为便捷,这对开封成为国都和全国第一大经济都会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交通起源于生产和交换,反过来对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亦有促进作用。我国古代和近代水陆交通干线上的许多重要城市,因交通带动商贸活动而成为经济发达、人文昌盛的历史文化名城。起源于今西安,通往中亚、转达欧洲的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欧亚的交通道路,我国境内丝路有南、北、中诸道在西端的总汇点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边陲古城喀什,作为中西交通的咽喉和枢纽,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去的商旅和翻越帕米尔高原东来的贾客,都要在此集结休整,大多数货物就在这里集散,早在公元前128年西汉使者张骞抵达此地时,这里已经成为天山南北,欧亚大陆的商品集散地和转运站。商业贸易成为城市的传统,素有“巴扎(市场)王国”之美誉,至今老城内外仍分布着许多“巴扎”。今天的喀什,仍然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国际市场。17喀什181920长江是我国水运的大动脉,湖北名城武汉是长江中游的咽喉,南北交通的枢纽,号为“九省通衢qú”,很早就是热闹的水陆码头。南宋时在陆游笔下,鄂州(武昌)“市区雄厚,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长江和大运河交汇处的扬州更是因占尽交通地利而成为古代最繁华的商业都会,商业文化对扬州的建筑、园林、工艺、美食、风俗等各方面均有深远的影响。沿海的港口城市则因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带来城市商业、手工业的繁荣,并促成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这方面,福建名城泉州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宋元时代泉州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刺桐港”蜚fēi声天下,号为东方第一大港,城市发展也达于鼎盛,境内及周边地区的陶瓷等手工业被带动起来,各种外来宗教纷纷登陆,“世界宗教博物馆”成为泉州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21近代以来,兴修铁路,为一些城市带来新的生机。如江苏名城徐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邗沟和魏国的鸿沟二运河系统相继开通后,因汴、泗二水汇合处,就成为中原通往江淮流域的水运要地。元代京杭运河开通以后,又是江苏省通往北京和直隶省(今河北省)的必经之地,交通形势和战略地位重要,素称“五省通衢”。近代,津浦、龙海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徐州又称为我国东部的铁路枢纽之一,俨然苏、鲁、豫、皖四省之交的第一大城和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22(三)地理因素对文化名城文化积累的影响名城的自然环境对其历史文化积淀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山水名城桂林,独秀峰峭拔挺立于城中央,四周3-8千米的最佳视线范围内,东有象鼻山、七星岩、骆驼山、月台山,西有隐山、花山,北有叠彩山、伏波山等等,在8千米以外还有很多优美的山头,千山环野而立,组成“碧莲玉笋世界”。贯穿桂林市区的漓江及其支流桃花江、东江、灵剑溪、南溪、相思江和榕湖、杉湖、西湖等,萦绕点缀于石山峰林之间,与奇峰幽洞陪衬依托,构成“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的优美画卷。甲于天下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流连题咏,摩崖石刻遍布于山水之间,山水与人文交互辉映。232425杭州是我国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也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杭州的“天堂”之誉,大半来自于西湖。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丽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