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教学与学习要求教学内容:一、教师工作压力与身心反应二、教师的压力源三、教师压力应对目标要求:了解教师工作压力的身心反应理解教师职业压力产生根源掌握压力的应对策略角色模糊人际应激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家庭与工作技术应激工作压力环境压力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过度拥挤社会压力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个性的发展A类型行为模式高血压人格抑郁型人格敏感型人格酒精型人格缺乏相互独立缺乏交流沟通缺乏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教师工作压力与身心反应(一)压力的含义(二)压力、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三)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身心反应(四)积极压力与消极压力(一)压力的含义个人面临威胁性的刺激情境,一时又无法摆脱困难时的被压迫的感受。压力是一种复杂的身心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任何情境或刺激如果具有危害个人的潜在因素都会成为压力源。(2)当个体意识到来自情境的威胁时,外力刺激就构成了压力。(3)压力引起“紧张、压迫、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会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压力的产生压力事件是通过认知评估产生的:所发生的事件是否威胁到个人的身心康宁;自己已有的资源是否足以应付这一事件?是否已造成了损害—丧失?是否是一个威胁?是否是一个挑战?反应压力是一种心理感受个人因素认知评价:是否构成压力感受?是否能够应对?是否积极压力正面反应健康消极压力负面反应身体和心理疾病工作条件工作角色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组织结构家庭问题经济问题个人特点环境因素组织政治气候经济环境技术基础社会个人认知个性特点工作经验社会支持个体差异泰然自若情绪稳定工作满意度高心理症状生产效率提高工作积极性高行为症状焦虑情绪低落工作满意度降低心理症状生产效率降低缺勤离职行为症状头痛高血压心脏病生理症状刺激评价饮食睡眠质量高精神状态好无躯体症状生理症状压力是一种心理感受是否有应对的能力和足够资源1.压力是个人对环境事件意义的评价结果压力反应环境是否有关是否构成威胁否过滤否过滤是是是过滤否2.压力与个体差异上大学,对成绩优秀、家境良好的学生是一件喜事,而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孩子来说,就是极大的压力事件。环境事件是否构成压力,威胁有多大,不同个体存在很大差异。压力是一种心理感受《寒门之子考上大学无钱老父服毒自尽》几千块钱的学费难倒了考上大学的徐州贫困学生姚以东,而多病的老父亲在无力支付儿子学费的巨大自卑感下无奈服毒自尽。新闻报道压力是一种心理感受3.压力的结果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取决于个人能否成功应对高难度的工作任务应对成功应对失败正面影响:能力提升;自信心增强;情绪愉快;期待更多挑战负面影响:挫折感自信心降低情绪低落害怕再次遇到挑战压力是一种心理感受生活压力来源主要有:生活的重大改变(疾病;结婚、离婚、增加人口、家人的残疾与死亡;工作负担、失业等);日常生活的困扰(拥挤、噪音、丢失东西、失约、室友打鼾等);自然与人为灾害;长期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经济衰退等);内心的冲突。(二)压力、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1.A型行为方式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冠心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美国疾病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人数的50%-70%(美国心脏学会,2000)。50年代,美国的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M.Friedman)和罗森曼(R.Rosonmman)按行为模式把人划分为A型和B型性格。确认A型行为模式是冠心病的四大致病因素(高血压、吸烟、血中胆固醇含量升高、A型行为方式)之一。A型行为方式(A型性格)的特征(1)竞争性的完成倾向性格比较挑剔,努力向目标奋斗,但在努力与实现目标过程中没有喜悦感。(2)时间紧迫感争分夺秒地工作,对耽搁和浪费时间很不耐烦,同时作几件事情。(3)愤怒和敌意很容易被惹奴。而B型性格的人更加随和,比较从容,更加“哲学”。一项涉及3000名男性、持续8.5年的追踪研究表明:A型性格的人的冠心病的发病率是B型性格的人的2倍。这里的A型、B型性格可被视作因习惯化而固定下来的压力应对方式。故这一研究结果可看作是压力应对方式对身体健康影响的一个例证。Friedman和Rosenman(1959)发现,与B型人格被试相比,A型人格患者的血清胆固醇偏高,有更多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率(28%),远远高于B型人格被试(4%)。2.D型人格和冠心病的关系Denollet经过实证归纳和理论演绎,于1996年提出了“D型人格”(忧伤人格)的概念(Denollet,Sys,Stroobant等1996)。研究发现,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D型人格会恶化他们的病情,造成较高的复发和死亡,同时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D型人格的特征(1)消极情感经常体验到愤怒、冲突、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这种倾向往往很稳定,不受时间和情境的影响。对自我抱有消极观念,感到自卑、没有价值。(2)社交压抑在社会交往中压抑自己对情感和行为的表达。因为他们与别人接触时感觉到紧张、不安全,便会有意识地维持自我压抑的状态。他们认为世界充满了威胁和危机,(三)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身心反应教师的工作压力指的是教师在工作活动中由于不能满足某种需要而受到的紧张或焦虑的状态。过度的压力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管理任务、工作时间、人际关系、教学改革、经济收入、职业形象、专业发展等,长期的职业压力最终可能会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更严重的不良影响。教师的身心反应:1、生理反应2、心理反应3、行为反应工作强度高、心理压力大、遭遇信任危机,“表面风光、内心彷徨”监测自己和别人的压力信号头痛胃痛消化不良肌肉紧张流泪渴望逃避现实失眠------工作中的外在压力————同事间竞争及业务配合度;——年度升迁考绩及调薪;——工作调动;新职务挑战;——人事调动;新单位适应;——单位绩效表现;新领导适应。——工作过度和时间紧迫——缺少变化,缺少交流,知识更新太快——与上司、同事的冲突——缺少对决策的影响力,不明确角色规定工作中的自发性压力——担心能力不够、不能胜任、优柔寡断;——个性不够开朗,人际关系欠佳;——过高自我期望,完美主义作祟;——承担完全责任,超负荷工作大包大揽;——好胜心强烈,处处都要赢过;——家庭因素及个人情绪引起烦躁压力;——身体欠佳,无法应付工作。不利于身心健康不利于适应环境(四)积极压力与消极压力压力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它所引发的个体反应。刺激事件积极压力消极压力能够有效的完成任务提高自信和自我评价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认知评价应对能力疲劳耗竭P点崩溃压力水平压力管理目标工作表现探索自己的工作绩效曲线,你就可以了解适宜自己工作的压力水平。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图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消极压力,压力也有其积极意义。积极压力实验:让两组大学生在强噪音干扰下,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压力与控制力”实验A组不能控制噪音B组可以在任何时候按压按钮停止噪音。但同时嘱咐B组,如果可以不按压的话,就尽量别按压。结果:A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明显比B组差很多,而实际上B组并没有人按压过按钮“压力与控制力”实验结论:内在的控制力使人提高了对压力的耐受力心理衰竭最容易出现于需要更多感情投入、与直接帮助人有关的职业当中,如医疗、教育、服务、警察等。1、生理反应(1)疲倦压力导致应激的发生,长期的应激造成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或紊乱,从而表现出血压下降、血糖降低、头痛、心悸、功能性消化不良、入睡困难、早醒、眩晕或休克等,带来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2)免疫降低长期过重的压力会损害下丘脑,造成激素分泌过多,使内环境严重紊乱,抑制细胞的免疫功能,最终可能导致身体疾病增多。(3)有机体过度紧张过度的压力导致注意和知觉范围狭窄,干扰、限制正常的思维活动。其心理后果有:悲观失望、自杀。2、心理反应(1)焦虑焦虑是在压力反应中最经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人预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2)抑郁抑郁是在压力面前表现为悲哀、寂寞、忧郁、倦怠、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反应。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严重时精神崩溃、悲观绝望、甚至有自杀倾向。(3)无助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感实验(1967年)。习得性无助是指有机体遭受接连不断的失败和挫折并被不当归因和评价所左右时,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失去控制和无能为力,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3、行为反应(1)逃避指已经感受压力后而采取远离压力源的行为。表现:缺课、消极教学、工作效率低等原因:严重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大大超出了教师的承受能力范围。(2)暴躁指感受压力后再现出的易冲动、失控行为。表现:迁怒于他人、愤世嫉俗、敏感多疑、狭隘固执、神经质(3)职业倦怠指教师在长期的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情绪衰竭感到虚弱、紧张、麻木,生理上的不适感,感到自己“蜡烛燃尽”,对工作抱“抵制”态度。自我感丧失对周围人非常冷漠,疏远,不关心。个人能力下降感到无助、绝望、愤怒,工作表现差,并因此损害了自尊,急于换工作或改变职业。心理衰竭的特征表现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主动从事长时间的任务,比如电子游戏,直至精疲力竭还不愿罢手?二、教师的压力源(一)社会环境的压力(二)教师职业的压力(三)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一)社会环境的压力1、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竞争的压力知识更新的压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压力2、教育领域变革的挑战高等学校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三大社会职能,高等教育必须从培养目标、专业开设、课程设置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二)教师职业的压力教师职业是一个独立性高、工作对象差异性高、示范性强、时空无限感强的职业,这些特点造成了教师生活压力的独特性。1、教师职业生涯特点带来的压力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2、教师职业角色特点带来的压力社会期望值高、多重角色扮演3、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带来的压力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三)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1、人格特征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体的行为方式,不适应性人格特征容易导致不良行为。2、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教学自信的重要条件。教学效能感不仅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而且影响老师在工作中的情绪,影响教师对经验的总结和提高,进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在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各种因素中,与外部因素相比较,教师的主观因素是影响教学交通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人体和自我概念。3、归因模式(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式)4、认知方式心理衰竭状态的人,就像一个不断往外倒水的杯子……谁来为你的杯子续水?预防心理衰竭的方法是增强控制力、加强社会支持,并努力获得服务对象的理解。理解情感支持团队和社会支持控制力……三、教师压力应对老虎来啦!斗争-逃避反应逃离战斗!三、教师压力应对所谓压力应对是指教师面对各种生活和职业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和行为的反应方式。心理学家关于应对压力时总是用“学会自我调节”的词语表述。压力应对主要有两种方式——防御性应对和直接应对。压力应对是个体对抗压力的一种手段,包括“任何一种健康的或不健康的,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努力来预防、消除或减弱压力源或用最小的痛苦来耐受压力带来的效应”。老虎是什么?上级的要求子女、配偶的要求交通拥堵人际关系经济压力最后期限想象一下一辆车,它的引擎转动过快。会怎么样?它可能会消耗更多的油料,就像我们在压力之下,需要消耗能量来降低反应一样。一个处于长期压力之下的人就像一个齿轮转动过高的汽车。引擎会过早报废,我们的身体也同样如此。因此,不能让我们的身体长期处于紧张、战斗和耗竭状态,应该在不需要战斗时,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就是自我调整和主动放松的意义所在。结论(一)防御性应对防御性应对是指通过离开压力情境而保护自我。大多数人在压力面前,或者通过逃离压力情境,或者通过否认压力情境来实现压力的缓解和解除。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