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统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教学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用画“√”的方法记录简单随机事件中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掌握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经验,并为学生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在单元的最后还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你能跳多远》,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感受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价值。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结果是教学的重点和难关键。2、让学生经历富有层次的统计活动。教材重视通过富有层次的统计活动,逐步加深学生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让学生体会数据来源的多种方式。一是直接为学生提供数据。二是通过调查收集数据。三是通过简单实验收集数据。第二,分类的要求逐步提高。教材在例题中给出了明确的分类标准和具体的分类项目,让学生按不同的项目整理数据。这样的安排,既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又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目标: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新生事实的理性精神。教学重点: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结果教学难点:对不同的统计表进行分析教学课时:分类统计(一)1课时分类统计(二)1课时你能跳多远1课时第一课时统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的例题,95页的“想想做做”第1、2、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统计表、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谈话:小朋友们,经过紧张的训练,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今天正式拉开了序幕,你们想看吗?(生:想)你们看,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多媒体演示运动会场景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生1:跳高的有多少只动物?师适时板书:跳高师追问;除了想知道跳高的有多少只动物,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2:我还想知道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师适时板书:长跑还有吗?还想知道些什么?(生提出很多问题:如:一共有多少只动物?狗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猴呢?)师及时板书:合计狗兔猴师说明:像这样把运动会分为跳高和长跑两类,想知道每类动物的只数,实际上是按运动项目分类的,简单说就是按项目分类。(师适时在跳高、长跑、合计的前面板书:项目,在下一行板书;只数)而把运动物分为狗、兔、猴三类,想知道每类动物的只数,这种分类则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的。(师适时在狗、兔、猴、合计的前面板书:动物种类,在下一行板书:只数)揭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板书课题)二、完成统计表并分析师:如果把这些内容加上一定的线条,(师画上线条),就变成了两张统计表。指名生回答,第一张统计表是按什么分类统计的?第二张统计表呢?1、完成统计表(1)完成统计表1提问;想知道参加跳高的动物的只数,我们可以怎么办?(数一数)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重复、不遗漏)师生一起数出跳高的有5只动物,师说明:因为前面已经说明统计的是只数,所以在写结果时只写出具体的数字,不要写上单位。提问: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呢?你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去数一数?(生数出结果,师生共同填写8)提问:合计有多少只?你是怎样算的?(2)完成统计表2师谈话:请小朋友用数的方法,数出结果,填在第二张统计表中,指名回答,师出示结果。2、比较分析两张统计表师: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合计,都是13只)提问:两张统计表一个按项目分类统计,一个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为什么合计结果都是13呢?小组在一起讨论原因。最后达成共识,师小结:两张统计表无论是按项目分类统计,还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它们都是对运动会中的动物只数进行统计的,所以结果一样。提问:上面的两张统计表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上面两张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师说明:运动会结束了,动物们都来到休息室里喝茶,你们看,休息室里有许多漂亮的茶杯。(多媒体出示茶杯图)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茶杯有什么特点?生1:有的有把,有的无把(师说明:有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有把杯,无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无把杯)像这样把这些茶杯分为有把杯和无把杯,你知道这是按什么分类的吗?(形状)(出示统计表1)除了按形状分类外,这些茶杯还可以按什么分类?(价钱)(出示统计表2)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说结果,师一一出示结果。提问: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2、完成“想想做做”2师谈话:动物们喝完了茶,就开始了玩玩具,休息室里有许许多多的玩具(多媒体出示第二题的图),可是小狗、小兔和小猴们有一个要求:它们每种动物要玩一样的玩具,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把这些玩具按什么分类?(同桌在一起说一说怎样分类,指名生说,师相机出示两张统计表)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回答,师一一出示结果。提问;从每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3、完成“想想做做”5师谈话:经过一天激烈的比较,动物运动会终于成功地落下了帷幕,为了留住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大象校长拿起手中的相机给小运动们拍下了许多照片(多媒体出示第5题的照片图),可是大象校长不知该给这些照片怎样分类,你们给帮助大象校长吗?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给这些照片分类?指名回答,得出以下分类方法:按颜色分、按图片上的动物只数分、按拍摄方式分)出示书上97页的统计表,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师一一出示结果)四、全课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统计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96页的3—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通过练习,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开展统计活动的体验与技巧,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经历统计过程并学会分析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统计的有关知识(出示课题)。二、练习巩固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师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参加过兴趣小组吗?你参加过哪个兴趣小组?张力同学调查了我们学校绘画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的情况(出示张力调查的原始材料)提问:(1)张力同学调查了同学的什么情况?一共调查了多少位同学?(2)组织讨论;根据这个调查表,怎样对这些效据进行整理,怎样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书上的两个统计表。)(3)请学生们独立分类整理,并填写。(4)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在这两张统计表里分别知道了什么,再组织全班进行交流.2、小结:同是一张调查表,但根据不同的分类整理,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统计表,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根据刚才张力同学的调查,我们了解了绘画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的一些情况,我们也来进行一个类似的调查。(2)以小组为单位,先调查组内每位同学的年龄及出生月份。(3)全班汇总,算出合计数,请学生完成课本第97页上的统计表。(4)全班交流体会。三、课后拓展根据你想了解的情况,展开调查,并制成相应的统计表。第三课时实践活动——你能跳多远教学内容:课本第98-99页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明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解决问题三个部分,提高统计能力。2、通过以学生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为中心设计的实践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提高统计能力。教具准备:卷尺或弹簧尺教学过程:一、活动前准备:1、以自由结合为主,每6人一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两人负责看尺子上的刻度,一人纪录,两人负责监督。2、每组准备一把弹簧尺二、引导学生发展问题,提出假设1、引入:体育课上我们都练习过立定跳远,谁来演示一下?2、提问:除了双脚跳,我们还可以怎样跳?3、质疑:你觉得是用双脚跳得远还是用单脚跳的远?是左脚跳的远还是右脚跳的远?小组讨论:怎样跳得远?三、分组讨论,进行测量统计1、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先划一条直线,作为跳远的起点,从起点向前跳,跳定后由一个人从起点:尺子的0刻度,另一个人将尺子拉长至跳远同学的脚后跟,再将尺子上的刻度记下来,这就是那位同学跳远的成绩。2、每6人一组开始测量记录,要求每种方法都跳一次,并做相应的记录。四、组织讨论,得出结论1、小组将刚才活动中一系列的数据填入课本第99页中的三个蓝色表格中,再讨论:通过实际得出了什么结论?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3、根据双脚并拢跳的数据,用不同标准分类统计。4、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统计活动。期末复习一、复习内容要点分析: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明晰各部分内容的发展线索以及相应联系,促进各项数学技能的形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一共分四段安排:第一段主要复习千以内数的含义以及千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练习相应的口算、笔算和估算;第二段主要复习认识方向、分米、毫米、角和直角等本学期所教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和在平面图形中找出直角,巩固相关概念;第三段复习有余数除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并让学生应用这些计算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四段主要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本学期所教学的统计内容。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正确理解并解答有关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简单问题。2、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掌握和在千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能力。3、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一些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4、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明确关系。5、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看懂简单的线路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6、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进一步积累认识平面图形的经验。7、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复习难点:会解决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及相应的实际问题,加深和巩固图形、统计方面的知识。四、复习难点: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巩固有余数的除法和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的计算。五、课时划分:复习千以内的数和统计知识1课时复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及相应的实际问题1课时复习图形方面的知识1课时复习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相应的实际问题1课时第一课时复习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千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内容:课本第100—101页期末复习第1~7题。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的含义,掌握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