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邓小平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部分邓小平理论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1.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下简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标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强调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即“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贡献。2.邓小平理论的初步产生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二大的召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产生。3.邓小平理论的继续发展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基本概念4.邓小平理论最终形成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的十四大”)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重要概念,大会对邓小平理论做出了较前更为系统全面而完整的概括与阐述,提出了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的战略任务,规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动摇不得。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1.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2.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3.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问题,第一次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从九个方面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科学概括:1.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走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即要一切从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同经济、政治改革相适应,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简称“四有”)的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5.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我国现代化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封闭只能导致落后。6.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7.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要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实行台阶式的发展战略。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不可能,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8.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在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2-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依靠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9.祖国完全统一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可以归纳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形成了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它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其一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理论内容本身的阐述。其二是在邓小平理论所有思想和观点中,自始至终渗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立场和方法。第二,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始终恪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观点,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对社会主义原则作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拨乱反正,清除和批判了种种附加于社会主义名下的非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澄清了许多对社会主义“不完全清醒”的认识。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第三,邓小平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邓小平全面深入地回答了如何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其主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向;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科学抉择;“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战略步骤;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立足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第一,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用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第二,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以这个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坚持用这样的理论和路线去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就是光明的。第二章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历史方位的科学准确的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们制定一系列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奠定了科学基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明确的概括: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这个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三)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党的总路线、总方针和总政策,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或阶段的行动纲领,是统一全党思想的政治基础,是党制定各项具体工作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3-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后来被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三个最基本问题。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和关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必要条件,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改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鲜明的特征。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把改革称作革命,其目的是为了强调改革的重要性、深刻性和广泛性,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意义。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开放和改革一样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必要条件。总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和意志,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的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个基本纲领对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多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