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从清乾隆朝到宣统朝(AD1736-19110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成熟后期•此时期的园林积淀了过去的深厚传统,显示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但也暴露了某些衰落迹象,呈现逐渐停滞、盛极而衰的趋势•由于此时期的大量实物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一般人们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指的就是成熟后期的中国园林学习重点•历史背景•总体特征•皇家园林•总说•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造园的主要成就•私家园林(江南、北方、岭南)•寺观园林•其他园林•少数民族园林历史背景经济、社会乾隆盛世的繁荣掩盖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四伏的危机地主小农经济发达,工商业资本主义因素活跃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逐渐酿成各地民变政治道光之后不断遭到西方列强侵略,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二、文化艺术特点1、艺术创作方面⑴守成多于创新;⑵过分受到市民趣味的浸润而越来越表现为纤巧琐细、形式主意和程式化的倾向。2、私家园林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其中,江南、北方、岭南造园风格比较成熟;3、园林功能方面娱乐、社交功能上升,“娱于园”的观点取代了传统的“隐于园”的观点;4、造园思想方面造园思想逐渐追求世俗、技巧化,宋代文人园特点逐渐消失。5.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欧洲传教士主持修建圆明园西洋楼,西方的造园艺术首次引进中国宫苑多半局限于局部和细部,未引起园林总体上的变化,也未形成中西两个园林体系的复合、变异•一、乾隆时期的造园活动•清朝皇家园林建设达到高潮,规模非常宏大,内容非常丰富。主要表现:1、从乾隆三年(1738年)到三十九年(1774年)三十多年间,皇家园林建设工程持续不断;2、大内御苑比之明、清初改建工程较大;3、行宫和离宫御苑建设尤为兴盛,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北郊和承德两地;第二节皇家园林及其实例乾隆时期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营建,包括:以西苑改建为主的大内御苑建设,包括东苑、景山、兔园、西苑、紫禁城北京城郊及畿辅、塞外各地的行宫和离宫御苑建设(北京西北郊和承德两地尤为集中)北京西北郊:结合水系整治,形成著名的“三山五园”“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天然山地园)玉泉山静明园(天然山水园)万寿山清漪园(天然山水园)圆明园(大型人工山水园)畅春园北京远郊和畿辅以及塞外地区,著名的有避暑山庄、南苑和静寄山庄是明清皇家园林的鼎盛时期,它标志着康、雍以来兴起的皇家园林建设高潮的最终形成嘉庆时期虽尚能维持乾隆时的鼎盛局面,但已不再进行较大规模的建置道光时期没有财力营建新园,大内御苑仍原貌保持但郊外和畿辅各地御苑情况则有很大变化畅春园破败;绮春园改名“万春园”;撤去清漪、静明、静宜三园的陈设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每年仍进行维修和翻建其他行宫御苑有的维持现状,有的废置不用而坍毁咸丰时期•英法联军焚烧圆明三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第一次在咸丰十(1860年)年八月二十二日至八月二十五日,焚烧对象圆明三园;第二次焚烧在同年九月初五至十一日,焚烧对象,圆明园外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光绪时期1.下诏修复圆明园,但不得不于次年停工2.重修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局部景观变异,显现出繁琐、浓艳作风3.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洗劫宫禁,破坏各大内御苑,再劫圆明园4.西太后回京后,修缮颐和园,大修西苑南海,而其他的行宫御苑则任其倾圮(pi)清末北京皇家园林大部分均化为断垣残壁、荒烟漫草、麦垄田野第三节大内御苑•此时期有代表性的大内御苑有: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紫禁城四大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御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御花园(一)西苑•西苑的历史背景: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乾隆时期对西苑进行大规模改建,改建重点在北海。北海(白塔)1、北海景观:⑴琼岛南坡:顺治年间建成的永安寺。景观特点:布局规整。⑵琼岛西坡地势陡峭,建筑物布置依山就势,配以局部的叠石显示其高下错落的变化趣味。主要表现山地园林的气氛。⑶琼岛北坡地势下缓上陡。建筑按地形特点分上下两部分。⑷琼岛东坡以植物景观为主,建筑密度最小;东坡主要建筑物是建在半月形高台“半月城”上的智珠殿。北海公园地图总上可知:琼华岛的总体形象:婉约而又端庄,尤其从北海的西岸、北岸一带观赏,整个岛屿由汉白玉石栏杆镶嵌衬托而浮现在水面上,岛的顶部以小白塔收尾,使景观达到高潮。琼华岛不愧为北京皇家园林造景的一个杰出作品。2、北海周边景观⑴北海东岸•东岸景区包括自南向北的四部分:第一部分,筑土为山,山上建云岫、崇淑二室与爬山廊相连。第二部分,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涧,水池用青石驳岸,纵跨九曲石平桥。第三部分平地筑土山,以植物景观为主。第四部分即画舫斋。是一组多进院落的建筑群,作为皇帝读书的地方。既有北方庭院浑厚持重的建筑风格,又不失江南园林柔媚细腻的点景特色。总上可知,北海东岸景区四个部分自南向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是一个富于变化之趣,有起结开合韵律的空间序列。•⑵北海北岸•新建和改建的共有六组建筑群:镜清斋、西天梵境、澄观堂、阐福寺、五龙亭、小西天。•各建筑因地形就势展开布置,利用其间穿插的土山堆筑和树木配置,将建筑作局部的隐蔽并联络为一个整体景观。•(二)慈宁宫花园•慈宁宫为历朝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太嫔们居住的地方。•景观布局⑴规整式布局,建筑布置按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来安排;⑵建筑密度较低,大小十一幢占全园面积不到五分之一;⑶植物,古树参天,显示出一种严肃、清雅的气氛;另有松柏、槐、玉兰、海棠等。•(三)建福宫花园(又称西花园)面积:约0.4公顷建福宫花园布局•⑴以一个高大建筑——延春阁为中心,周围分布着楼、堂、馆、亭、台等园林建筑,曲折环绕、高低错落,变化有致。•⑵全部楼房均沿宫墙建置,目的是掩障宫墙,以减少园林的封闭感•景观特点:建筑密度高,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福宫花园已全部毁于1922年的一场火灾。(四)宁寿宫花园又叫乾隆花园。是乾隆预为其做满60年皇帝之后归政做太上皇时颐养休憩时而建。•地形地貌:地形狭长•花园布局⑴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办法,弥补了地段过于狭长的缺陷。⑵建筑布局共分五进院落,每进院落的布局各不相同第四节行宫御苑•行宫御苑:有代表性的行宫御苑有三座:静宜园、静明园、南苑。•(一)静宜园•性质:天然山水园•背景:香山静宜园是清康乾盛世京郊著名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之一。始于金代,金代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以香山寺最为宏丽。清康熙年间,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十年加以扩建,第二年完工,改名“静宜园”。•京城西郊的“三山五园”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和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苑和清漪园。•景观布局:分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共有大小景点五十余处。1、内垣:在园的东南部,是静宜园内主要景点和建筑荟萃之地,其中包括宫廷区和著名的古刹香山寺、宏光寺。建筑特点及类型:宫殿、梵刹、厅堂、轩榭、园林庭院等都依山就势,作为天然风景的点缀。2、外垣:占地最广,是静宜园的高山区。建筑物很少,以山林景观为主调;外垣的“西山晴雪”,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最大的一组建筑群是玉华寺。3、别垣:有两座较大的建筑群,昭庙、正凝堂(见心斋)见心斋,是静宜园内最精致的小园林,也是典型的园中园•琉璃塔这座被英法联军烧毁的绿色琉璃塔,其色形具佳的美感已经成为香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它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昭庙最后一组建筑,塔高30米,是七层密檐式实心塔,塔基为八角形须弥座,塔身表面有80座琉璃佛龛,檐端铜铃声声,塔下由八面伞形瓦顶建筑承托,内筑石雕拱门,石壁上雕有八尊佛像。见心斋它是香山公园唯一修复较完整的古建筑。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重建于清嘉庆年间。斋四周绕以廊榭,斋后为正凝堂,堂后山石嶙峋,树木蔽日。金鱼池西面轩榭三间,中间悬挂“见心斋”匾额。与之相望的是知鱼亭,两侧回廊环绕金鱼池和西面的轩榭相连。(二)静明园性质:是一座以山景为主、河湖环绕的天然山水园。景区布局:园大致分为南山区、东山区及西山区南山区:是精华所在,有宫廷区、玉泉湖及一系列小景点。主要景点,玉泉山主峰之顶的香岩寺、普门观一组佛寺建筑群。东山区:包括玉泉山的东坡及山麓的许多小湖泊,以构筑的小型水景园见长。最北部以北峰的妙高塔为结束。以观赏山泉景观为主。西山区:为一片开阔平坦的地段,在此布置了园内最大的一组建筑——东岳庙,此外尚有圣缘寺、清凉禅窟等,形成西区以宗教建筑为主的景观特色。(三)南苑性质:人工山水园,是一座作为皇家猎场的特殊行宫御苑。南苑中的四座行宫:旧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团河行宫,其中团河行宫是最大的一座。第五节离宫御苑有代表性的三座离宫御苑: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一)圆明园性质: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背景:最初为雍正做皇子时的赐园,称帝后对圆明园进行扩建,乾隆年间进行第二次扩建。•乾隆时期,在圆明园的东面建成长春园,东南面建成漪春园。圆明园、长春园、漪春园通称圆明园。各园景色各有不同,各有各自的宫门和殿堂。全园利用原有的沼泽地,挖河堆山,形成河流、堤岛。形成园中有园的景观布局,颇具江南水乡景观的特色。•乾隆时,根据各景点所形成的景观特色,定出有代表性的四十景,其中十二处是乾隆时新增的。并配有御制咏诗40首。•园明三园景观特点:•(1)以水景为主,因水而成趣。水面大、中、小有机结合。三园都由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骨架。•(2)建筑,总计一百二十余处,其中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建筑设计形式多样。•(3)叠山理水,与建筑形成有机穿插嵌合。以求多样变化的形式。•(4)植物,以植物为主题而命名的景点不少于150处,约占全部景点的六分之一。••(5)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例,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分别为,安澜园(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1、圆明园•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即后称的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圆明园四十景•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1)圆明园西部的中路,是三园的重点,包括宫廷区及其中轴线往北延伸的前湖后湖景区。后湖沿岸周围九岛环列,最大的一处是“九洲清晏”。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列的布局是“禹贡九州”的象征,居于圆明园中轴线的尽端并以九洲清晏为中心,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后湖的景观特点,幽静。布局于变化中略具均齐严谨。(2)圆明园的东部,以福海为中心形成一个大景区。中央三个小岛上设置景点“蓬岛瑶台”,福海四周及外围,分布着近20处景点。其中南屏晚钟、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是模拟杭州西湖十景之三。(3)圆明园的北面,呈狭长形地带,形成一个单独的景区,是一条从西到东蜿蜒流过的河道。共建置有十余组建筑群,显示水村野居风光,立意取法于扬州的瘦西湖。(如图)圆明园规划设计特点:有许多新意和开创性成就,但建筑密度较高,同时某些地段景点过于密集,甚至有些景点的模拟过于矫揉造作之感。•2、长春园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景点布局,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南景区占全园的绝大部分,大水面以岛堤划分为若干水域。主体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