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案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1七律长征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语境理解“等闲、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背诵这首诗。2.反复诵读,抓住诗眼“不怕”,读懂“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从而读懂整首诗的意思,感受红军乐观、大无畏的革命精神。3.诵读品赏诗句,重点抓住“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感受诗句中对比、夸张、对仗等写法表达的效果,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领略毛泽东伟大的诗人风采。4.拓展诵读《清平乐·六盘山》,开展“长征精神之旅”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反复诵读,抓住诗眼“不怕”读懂“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从而读懂整首诗的意思,感受红军乐观、大无畏的革命精神。2.诵读品赏诗句,重点抓住“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感受诗句中对比、夸张、对仗等写法表达的效果,体会其中饱含的情感,领略毛泽东伟大的诗人风采。难点:重点抓住“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感受诗句中对比、夸张、对仗等写法表达的效果,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领略毛泽东伟大的诗人风采。三、教学准备学生:1.完成预习单(见附件)。2.浏览专题学习网站,了解长征的历史:.查找阅读长征相关的资料: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丰碑、金色的鱼钩等故事。教师:1.教学课件。2.围绕教学需要,搜集相关资料。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解诗题,知诗人,激发阅读。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板书课题。“七律”你了解吗?(学生交流,教师简介这是一种诗体,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8行,每句7字,第2、4、6、8句的最后一个字需押韵。每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四句要对仗工整)2.“长征”这是诗的题目。从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诗的内容)3.你了解“长征”吗?课前推荐大家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你们读了吗?选择你印象最深或者最有感触的一点和大家做交流,注意主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对于“长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推进交流阅读感受)4.知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在你的心目中毛泽东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表达。(指生交流: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是我国伟大的领袖人物。)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要给我们展现了毛主席另一面的风采——一个伟大的诗人的风采。(二)诵读诗作,整体感知。1.学习诗词首先要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谁能做到这一点。指名朗读。相机推进朗读:(1)诗中有几个生字,能不能读正确?出示:逶迤磅礴岷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预习时有没有理解?谈一谈。(2)读诗要注意读出诗的节奏,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指名试读。出示标记节奏的对照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这首诗的韵脚是哪些字?圈出来。七律要求偶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而且要一韵到底,朗读感受一下。朗读时要注意韵脚拖长读,才有读诗的味道。4.能把诗读通,能读懂吗?(1)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对诗句的理解,提出不能理解字词讨论。(诗的大意依靠学生自学交流理解)(2)组织全班交流:诗句中还有什么字词的意思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从疑问入手,解决学生没有能够读懂的字词,以学生相互交流为主;相机重点明确“等闲、尽、暖、寒”等字的意思)(3)这首诗中出现了几个发生在长征时期的历史事件,你能说说吗?(引导感知“翻越‘五岭’、过‘乌蒙山’、桥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出示长征路线图,你能从图中指出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吗?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称长征为万里长征吗?在这首诗中,这样的一个万里历程,被称作什么?(万水千山)(4)毛主席以诗的形式写下这些难忘的历程,其意在于抒发怎样的一中情感呢?你能找出表示这种情感的词句吗?(歌颂红军不怕远征难)在浓缩成一个词语是什么?(板书:不怕)为了进一步说明白这种“不怕”的精神,“不怕”的变现是什么呢?哪一句诗概括的写出来了?(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只等闲”,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诗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红军面对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表现?(三至八句)一起来读一读。(5)这样我们就梳理了诗的主要内容:抓住了“诗眼”哪个词语?(不怕)全诗紧紧围绕这个词语,具体描述什么内容?一句话来概括——(万水千山只等闲)又分别举出几个重要事件来展示红军“不怕”的精神,那就是——齐读三至八句。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体会诗意,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1.红军长征途中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全诗用简练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山势逶迤的五岭图、群峰叠嶂的乌蒙图、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桥横铁索的大渡图、千里雪盖的岷山图。默读诗句,从哪些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你的体会在书上写一写。(学生自学)2.交流,相机引导。预设:(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①“逶迤”“磅礴”写出了山的什么?你了解这些山吗?结合你对长征故事的阅读,说说在翻越这些山时红军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推进感知行军难)②面对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红军的表现是怎样的?借助腾细浪、走泥丸感受红军不怕困难、乐观的精神。③再次诵读这句诗,你的头脑中能否浮现出当年红军翻越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的情景。谁来诵读?(推进读出情感、精神)④这就是不怕远征难的红军,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①看到金沙江水,看到大渡河上的铁索桥,人们永远难以忘记发生在这里的两次战役。课前大家阅读这两个故事,说说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和大家交流。(引导感知红军当时前有阻截、后又追兵的形式,时刻面临国民党部队的封锁;感知战斗的艰难,牺牲的惨烈)②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写出了当时的艰难?(引导从“拍、云崖”体会江之险要;引导从“横”体会渡河之难)③当我军成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战士们不禁感慨万千,这一“暖”一“寒”写出来什么?是说巧渡金沙江在春天,飞夺泸定桥在冬天吗?(战士们为巧渡而高兴;为强渡之难而感到冷峻、肃穆)④再次诵读这句诗,你的头脑中能否浮现出当年红军激烈战斗的情景。谁来诵读?注意读好这一“暖”一“寒”。(推进读出情感、精神)④这就是不怕远征难的红军,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①看书上的插图,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伴随我们成长,你们阅读《丰碑》《金色的鱼钩》这些故事了吗?你最想说什么?你觉得红军是靠着什么翻过了雪山、走出了草地?②这句诗中哪些字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得到“红军不拍远征难”的精神?抓“更喜”体会——是喜欢着岷山千里雪吗?“喜”什么?(看到了胜利的希望)③再次诵读这句诗,你的头脑中能否浮现出当年红军“尽开颜”的喜悦情景。谁来诵读?(推进读出情感、精神)④这就是不怕远征难的红军,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小结:红军把远征途中的重重困难,只是看作平平常常的小事,这是一种多么豪迈胸襟啊让我们再次诵读整首诗。(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背诵。2.继续搜集阅读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复习导入,激发深入阅读。1.指生朗读《七律长征》,谁能背一背。2.这首诗被称为“史无前例的革命史诗”,全诗用56个字为我们描绘了长征途中的五幅“征难图”,还被谱成了曲子,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播放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听后,你有什么感受?(气势磅礴、令人兴奋等)诗人是如何来表现这种豪迈气势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去细细品味。(二)抓住重点,赏读诗句。1.一提到古诗,就想到“推敲”二字,每首诗都是诗人用精炼的语言,赋予诗词内涵。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这首诗的后六句,用你以前品析诗句的经验,展开想象,对某个词某句诗进行赏析,这一字一句用得妙在哪里?(学生自学赏析)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见解。3.全班交流:每个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你从哪里感受到毛主席用词的精妙呢?(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①当你读到“五岭逶迤、乌蒙磅礴”这两个词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生交流)(板书:逶迤、磅礴)——在红军眼里,蜿蜒起伏的五岭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让人畏惧吗?(指名交流)——是啊,红军把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五岭看作是(生: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板书:细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作是(生:脚下滚动着的小泥丸。板书:泥丸)——每句话中都有一组词语形成了对比(板书:对比),诗人采用了这种对比的写作手法,好在哪里呢?(指名交流)——一个“腾”,一个“走”,五岭和乌蒙山本是不能动的,为什么用这两个字化静为动呢?——请把你的理解送到这句诗中,指导朗读。(指名读)②在这样的对比中,在化静为动中,诗人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夸张。板书:夸张)——在古诗中,夸张的诗句有很多,你能吟诵几句吗?(指生吟诵,预设: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夸张的诗句以诗人李白为代表,通过这些诗句,你有什么发现?(生:非常夸张,把事物都夸大了)是啊,这样的夸张表现出了李白的奇思妙想。——而我们这首诗中的夸张呢?和李白笔下的夸张有什么不同?(指名说,生:把事物都夸小了)为什么夸小了?这样写可以更好的表达什么?(更能表现出红军的乐观、不怕远征和“只等闲”。引导学生体会红军战士藐视困难、英勇无畏的精神。)③看到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这不仅是红军战士乐观的情怀,更能体现出在毛主席心中“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出毛主席的乐观精神。——再次细细地品味诗句,理解诗句的内容,以及诗人表达的目的,毛主席写得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豪迈乐观吧!齐读这两句。(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过渡:英勇的红军战士翻越险峻的高山,披荆斩棘,横渡滔天大河,五六句描写的是长征途中两场著名的战斗——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①这两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妙?(学生找到“暖”和“寒”字)——为什么这两个字用得妙呢?(出示“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对比着读读。)——指生交流。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可我们的战士却没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顺利地到达江北,回望惊涛澎湃的金沙江,回望高耸入云的山崖,战士们的心情如何?(引导学生说出战士们的心情是高兴的、喜悦的、自豪的。)——可惜这样令人欣喜的战斗太少了。(出示课件:铁索桥静止画面。)这就是位于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敌人为了阻止红军过桥,拆掉了桥上的木板,只剩下十三根铁索,桥下水流湍急,不要说攀着铁索过桥,就是站在桥上向下望一眼,你心里什么感觉?(指名交流,预设:心惊肉跳、胆战心惊、毛骨悚然等。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寒”字不仅写出了铁索的冰冷,又写出了桥的危险,让人胆战心惊。)②想到金沙江,喜从何来?为什么强渡大渡河时,战士们的内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呢?(指生交流)——这里不仅表现了红军的智慧和勇敢,更加表达了诗人自身情感的变化,毛主席作为队伍的领袖,他的心情怎样?他的内心暖什么?寒什么呢?(指生交流)——过渡: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一暖一寒,两场战斗,两种心情,一喜一悲,你能把这两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指生读)4.通过我们细细地品读、欣赏,感受到了毛主席用词的精妙。七律还讲究中间四句对仗工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句是怎样对仗的?(1)指生交流。(2)小结:对仗工整可以看出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夫之深,毛主席作诗可谓是出口成章。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生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环节三:回归整体——整合诗歌,课外延伸(三)整合诗歌意境,感悟体会情感。1.诵读整首诗,你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指生交流)2.读了这首诗,你从中都读出了什么?(预设:长征的艰难;红军的无所畏惧、坚强乐观的精神;毛主席诗词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