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爱如茉莉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集体交流。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谈到爱,那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当然,爱也有不同的表达式。昨天我们初读了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爱如茉莉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自学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四、作业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16、爱如茉莉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标:自主合作学习,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之爱。教育学生懂得感恩。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之爱。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集体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当然,爱也有不同的表达式。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爱如茉莉》,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这茉莉般的爱。二、学文,了解茉莉特点。1、请同学们默看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分别写出了茉莉的什么特点?2、学生交流:3、出示这些词……。这些词都写出了茉莉的特点。想一想,应该怎样读这些词?4、真神奇呀,同样的茉莉花,开始作者觉得它平淡无奇。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觉得它洁白纯净,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三、精读课文,品味爱心。1、让我们走进作者描述的感人故事中。先轻轻地、用心地读一读这个故事(课文的6—17);再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地方;然后再好好想一想,从哪些细节上感受到“爱如茉莉”?2、交流:谁想第一个来交流?先把自己画出的感人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再说从细节中感受到的茉莉般的爱。同一语段,有不同感受的可以补充。(1)“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3)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第10节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爱是忘我。)(5)一席对话:出示望着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疼地说:“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呀!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3、引读出示:(1)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2)质疑:幽香只能用鼻子来感觉,怎么钻到心中呢?钻到心中的是什么?(学生交流,擦去题上?)4、引读出示: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1)引出齐读。指名读。(2)真的领悟了吗?茉莉虽然(),但()。爱如茉莉。这样的爱虽然(),但()。四、拓展:同学们,让我们走出课文。如果让你打个比方,你认为爱如什么?请你写一写。爱如……,……。a)学生动笔。b)交流。2.爱有多种表达方式。无论是同学、朋友间的友情,还是与家人间的亲情,还是成人之间至高无上的爱情,即使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同样有真挚的爱。或许平平淡淡,才是最真真切切。爱如茉莉一席话牵挂一微笑领会一握手相依五、作业:搜寻自己与父母的爱的话题,写一写。教学反思:17、月光启蒙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集体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4.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教学反思:17、月光启蒙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集体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二、精读指导1.学习1~5自然段(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2)学生交流感受①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②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4)女生齐读2、3自然段。(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②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4.学习6~13自然段(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②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3)自由读10~13自然段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②交流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6.出示:最后三句话(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4)指名读,齐读。三、总结全文1.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2.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3.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板书:17、月光启蒙唱歌谣讲故事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唱童谣飞向诗歌的王国猜谜语教学反思: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集体交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不仅对科学事业执著追求,而且还有着谦虚好学的美德,今天,……三、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2、读课文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5、自学生字词。6、检查自学情况。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本课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小姑娘碰到了一位穿着随便的老人,父亲告诉她,那位老人是爱因斯坦。第二段(第4——5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穿戴。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整理工作室。第四段(第8自然段):写小姑娘的母亲问爱因斯坦,他和小姑娘在一起时都谈些啥。四、作业: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2、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集体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三次相遇,相处,成了好朋友)二、精读训练(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1、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1.指名朗读第一段。(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B、齐读。(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