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三页图画,其中第一页的主题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第二页至第三页的主题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学情分析:本册教材提出的两种学习习惯,是前几册教材提出的学习习惯的延伸。我们不仅指导学生了解插图内容,还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应从课内外的教学内容入手,促使学生思想动因发生积极变化。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重点: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教学难点: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准备:挂图、投影。教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在学习中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2.指导学生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A.指导观察第一页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B.指导观察下两幅图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C.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三、教师小结1.通过观察插图,你知道什么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吗?该怎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准备怎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讨论、交流。3.小结: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从课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在社会上、大自然中获取。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图中的这些同学,他们走出课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语文知识,收获很大。当然,“行万里路”并不一定要有“万里”之遥,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读好社会和自然这本大书。同时,还可以结合记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所,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很有帮助。四、作业1.阅读徐霞客的故事,学习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加深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体会。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2.指导学生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二、指导看图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1.第一行两幅(1)教师简单介绍(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3)班级交流2.第二行左图(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2)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更好!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3)教师总评3.第三行左图(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第三行右图(1)观察插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2)师补充:办黑板报要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4.左上图: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5.右下图(1)教师简介(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或黑板报。2.练习排演课本剧。3.参加语文课外活动。第一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的4篇课文围绕主题“壮丽山川”来组织。由《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四篇课文组成。本单元的“壮丽山川”与前面各册中写台湾的蝴蝶谷、南沙群岛、庐山云雾、沙漠绿洲、高原、草原等文,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河山长卷图,长城、运河、秦兵马俑等历史文化遗产更是辉映其间。虽表达的主题相同,但写作的方法却各有特色。《长江之歌》以诗歌形式出现,表达强烈的热爱之情。《三亚落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动态地展现落日美景,可以引导学生如临其境地品读,熟读背诵,积累内化。《烟台的海》是按季节的顺序描写景色的不同的,教学时可以把了解和学习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作为重点。《记金华的双龙洞》具有按游览顺序写的特点,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描述的顺序,学习、借鉴这种写法。教学目标:1、学会2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在阅读中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相应的段落。3、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升腾起强烈的爱国情怀。4、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5、口语交际: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把家乡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介绍给大家。6、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课时安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时长江之歌2课时三亚落日2课时烟台的海3课时习作2课时练习3课时1、长江之歌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作为中国母亲河的赞歌,它凝聚了巨大的文化内涵、情感容量和审美价值,可以视作这类文章的担纲之作。“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整首诗歌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第一节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长江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该节侧重写实;第二节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该节长于抒情。但这两部分又用“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并把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为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歌词语言精练,对仗工整,结构精巧,巧妙运用比拟、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在抒情状物、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塑造了长江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出了长江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价值,朴实无华地表达出中国人民对长江的深深的依恋与无尽的赞美。教学设想: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三点:1、形象;2、感情;3、活动。1、形象教学这篇课文,一定要让长江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树立起来。这篇课文是《话说长江》这个电视栏目的主题歌曲,而《话说长江》这栏目的主要创作思想,是为了人们能够了解长江、认识长江,明白长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关系:血脉之江,民族之魂,母亲河!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让孩子们了解长江的沧桑历史,了解人们对于长江的情感。2、感情这是本文教学重要的人文价值,情感价值,让孩子们爱上长江,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而这一思想情感在文中是通过词句来表现的,因此教学中,我们还是要抓住课后的思考题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有关的诗句具体说说。这一提示是我们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3、活动要举行一定的语文实践活动,文字的,图片的,影视的……让孩子们通过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多感官的、多方位的感知长江,感受长江,让长江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与长江血肉相连!教学目标:1、朗读、想象、感悟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体会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并在朗读中产生共鸣,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读中探究现代诗的特点,感受拟人、反复、比喻等方式的表达效果,并能模仿某一句段进行创造性想象仿写。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重点:朗读、想象、感悟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体会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感悟语言,读中体悟情怀、读中丰富情感,在反复的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心的共鸣,进而升腾起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教法与学法:以读促悟法、合作探究法、引导点拨法。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能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并学会积累与运用。2.读通顺课文,能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能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能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意。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课文录音等。教学过程:一、出示问题,激发兴趣。(1)长江的源头在哪?(2)长江分别流经哪些省?二、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三、读完后,说说这首诗歌中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江的情感。说说为什么这句诗最能体现作者对于长江的情感?还有相同感觉的同学说说吗?(他觉得中华民族从长江上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指名读。齐读。(1)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你能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吗?学生分别找到第一节二节的句子,根据回答加以引导点拨理解(“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①“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相机指导朗读,再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理解“尘埃”在此处意为什么。相机指导朗读,再齐读第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